中共金堂縣委關於以淮州新城爲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的決定

(2018年8月25日中國共產黨金堂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中央、省委重大戰略部署和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以淮州新城為中心整合區域資源規劃建設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的重大決定,現就深化實施成都“東進”戰略,深度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加快推進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刻認識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重大意義,全面增強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一)深刻認識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是新時代賦予的重大機遇。進入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高瞻遠矚,以開闊的眼界確立了“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方針,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指明瞭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視察時,作出了“四川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的重要指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對內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格局,支持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以淮州新城為中心整合區域資源規劃建設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淮州新城地處成都向東發展輻射成渝城市群的前沿區,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有利於更好推動成渝相向發展,加快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步伐,進一步助推成都“蓉歐+”戰略和拓展四川向南、成都向東北發展的主通道,對成都、四川開創對外合作新局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面對多重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全縣上下必須從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重大戰略部署的高度出發,統一思想、深化認識,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工作落地落實。

(二)深刻認識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是遵循經濟規律、促進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進入新時代以來,四川站在了治蜀興川的新起點上,成都找準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新定位。淮州新城作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新主戰場”的重要板塊,在成都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征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具有涵蓋330餘平方公里潛在產業承載空間、地處成渝發展軸及龍泉山東側工業走廊等多條軸線交匯點等發展優勢。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是開拓創新思路、突破發展桎梏、破解轉型難題的重大舉措;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培育經濟增長新業態、帶動市場活力、優化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能級的必經之路;是遵循發展規律,實現全縣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整合金堂、青白江、新都構建環成都經濟圈東北部城市群,成為輻射川東北經濟區的重要門戶樞紐的積極探索;是助力成都加速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重要實踐。

(三)深刻認識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是依託現有基礎、實現跨越發展的自我突破。進入新時代以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客觀需要,需要縱向看齊、橫向對標,找準優勢、突破點,精準發力,形成特色發展道路。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是依託龍泉山脈作為城市骨架、千里沱江穿城而過這一良好自然本底,建設宜居宜業、生態良好、產城融合、體現公園城市理念新區的大膽嘗試;是依託地處成渝經濟相向發展軸、連接成都市區、輻射川東北經濟區這一極佳區位優勢,建設區域發展中心的獨具創新;是依託成阿工業園區、金堂工業園區等良好工業基礎,建設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打造新興經濟驅動引擎的獨特舉措。龍泉山脈以東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產業承載能力,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能有效解決成都產業發展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發展的空間問題,有利於快速聚集商機人氣、激發市場活力、釋放發展潛力,形成成都東部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推動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全縣上下必須以不怕難的決心、敢於創新的魄力、勇爭一流的信心,做好創建工作,為實現金堂跨越式發展注入新活力,打造成渝相向發展的新極核。

二、準確把握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總體要求,堅定貫穿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央“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省委“一干多支”戰略,以市委“東進”戰略部署為指導,整體帶動金堂“中部崛起、西部提能、東部振興”。牢固樹立組群發展理念,堅持國際視野,科學謀劃佈局,全力推進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要素保障、招商引資、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工程等各方面工作,主動把握和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激發活力,努力將淮州新城建設成為成都產業高地和輻射川東北經濟區的重要門戶,促進川東北經濟區、成遂渝經濟軸、成德綿產業帶協同發展,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定位與發展路徑。淮州新城處於環成都經濟圈(成都、德陽、綿陽、樂山、眉山、遂寧、資陽、雅安)東北部核心區,是成都面向川東北經濟區(南充、達州、廣元、廣安、巴中)的重要門戶,是支撐成都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成都兼具大山大水的城市,規劃建設國家級開發區,推動城市崛起、產業崛起、區域崛起,打造成都東部新城區、經濟發展新高地、干支協同發展新中心。第一步,到2022年,成功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基本建成具有區域帶動力和顯著比較優勢的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全面增強對川東北經濟區引領輻射帶動作用。第二步,從2022年到2035年,建成面積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規模達到70萬,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全面建成國家級先進製造業生產基地和依山傍水的大美公園城市。第三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110萬,總產值突破10000億元,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典範城市。

三、科學謀劃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工作,全面提升經濟可持續發展能級和水平

(一)堅持全球視野開放格局,以高標準規劃佈局統籌創建。堅持全球視野,強化淮州新城作為成渝城市群相向發展門戶樞紐和輻射川東北重要支點的功能,高標準開展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的頂層設計。依據主導產業和生態隔離,劃定五個產城綜合單元,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加快構建“一主兩副、三港五片”空間規劃佈局結構,即一個城市複合型功能主中心、兩個副中心、三個交通樞紐港、五個產城單元。堅持以交通和經濟廊道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淮金青新快速路、高速路、鐵路、水運共同構成的產業聯動環建設,加強與青白江、新都在開放通道、產業協同等方面全面對接、聯動發展,著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共同支撐成都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並輻射帶動成德綿產業帶、成遂渝經濟帶、成德南交通線及川東北經濟區發展。

(二)堅持城市公服優先理念,以高品質築城加快創建。

堅持“築城—引人—興業”發展思路,聚焦國家級開發區功能配套,融合公園城市理念,積極爭取成都至金堂市域軌道交通儘早規劃,啟動淮口南站開站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設。陸續啟動淮州新城“三縱三橫”路網建設,加快構建對內“大循環”、對外“大貫通”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秉持“可進入、可參與、景觀化、景區化”規劃理念,持續推進龍泉山油橄欖主題園5A級景區、龍家山公園、清溪湖、楊溪湖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牢固樹立“人的城市化”理念,著力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大力推進商業中心、文化中心等重點區域建設,加快建設體育中心、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旅遊集散中心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打造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新型城市社區。

(三)堅持發展先進製造業,以產業能級提升夯實創建。堅持以產業生態圈理念構建產業比較優勢,聚集各類資源要素,聚焦錯位協同,在以淮州新城為核心的組群區域,重點推進現代化國際化產業新城建設,發展重大裝備、航空、“清潔能源+”等現代化開放型產業,加快制定產業鏈全景圖、重點企業和配套企業名錄、產業生態發展路線圖,堅持抓龍頭帶配套,抓重大促中小,聚焦主導產業,瞄準“六類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招大引強。聚焦功能配套,依託達成鐵路、通用航空機場,重點推進淮口貨運站及物流園區建設,採取多種模式高質效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高水平配置專業樓宇、智慧網絡等基礎設施。

(四)堅持引才引智與育才留才並重,以智力驅動能級提升保障創建。建立完善精準科學、規範有序、競爭擇優的人才評價機制。強化精準引進,結合淮州新城城市、產業發展定位,著重加強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加快引進更多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所需的專業團隊和技能人才。強化精準培育,創新校地企合作培養產業發展人才機制,鼓勵高校院所、企業、投資機構等共建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優秀人才同優勢產業、重大項目、重點園區和企業高效匹配。大力發展人力資本服務業,引進和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人力資本服務企業。強化精準服務,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建立創新創業、短期實習、技能培訓、生活服務等系統化的人才扶持服務體系。用好用活“成都人才新政12條”“金堂人才新政20條”,完善人才公寓等人力資源功能配套,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紮根淮州新城。

(五)堅持生態優先戰略,以環境質量改善指導綠色創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打通生態價值實現通道,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統一。尊重自然生態敏感性、保護山水生態基底、延續河網水系格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落實各類保護功能區域,將生態底線作為城市空間佈局必須避讓的基本前提,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按照“三生統籌”“多規合一”的原則,嚴格劃定“三區三線”。堅持保護水生態系統,實施沱江流域水系治理,提升水環境質量,營造水景觀,構建河流湖泊溼地系統,打造沱江宜居水岸。做好水汙染治理,加快推進紡織印染企業關停拆遷和汙水處理廠建設。加強土壤汙染治理,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完善基礎配套,促進生態修復,提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的科學性、前瞻性和針對性。

(六)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以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引領和諧創建。採取針對性強、覆蓋面廣、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解決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堅持快速著手、預先謀劃,規劃佈局優質教育、醫療、衛生資源;制定精準化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政策,引導和鼓勵開發區內就業創業;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原則,嚴格管理開發區土地徵收;堅持集體和個人利益兼顧思路,妥善處理拆遷安置;堅持人本邏輯,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供需對接機制,均衡配置生活服務資源,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以專業化、精準化服務凝聚人心、促進發展;聚焦淮州新城價值認同,涵養區域多元文化,推動本土文化與企業文化交相輝映,實現原住居民與新市民和諧共處。

四、建立完善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體制機制,全力保障創建工作的落地落實

(一)建立科學的統籌推進機制。積極爭取省、市層面支持,強化跨區域資源整合,統籌推進以淮州新城為中心創建成都第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工作。借鑑成都經開區模式,金堂縣與淮州新城實施一體化管理,由縣委牽總頭,縣四大班子和淮州新城黨工委(管委會)集中用力,縣級各職能部門和涉及鄉鎮按照分工和屬地責任,共同推進國家級開發區創建工作。

(二)建立高效的管理運營體制。按照“管委會+”運營模式管理,由金堂縣和管委會統一領導,對國家級開發區建設工作實施全方位管理。探索開發區建設新模式,爭取央企和市屬國有企業合作,採取多種資本組合方式和市場運營機制,集中資金資源推動開發區建設。

(三)建立合理的對標落實機制。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將建設輻射川東北的區域中心城市和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相結合,圍繞“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對外開放”等指標體系,對標國內外先進開發區,找準差距、定性分析,制定分步實施方案。同步推進成阿工業園區和金堂工業園區儘快進入省級開發區前列,為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夯實基礎。

(四)建立靈活的幹部任用機制。堅持高位選派,將全縣素質最優、專業最強、創建工作最需要的幹部選派到淮州新城。建立完善鄉鎮(街道)、縣級部門幹部與淮州新城幹部雙向任職的機制,整合用好乾部資源。加強重點培養,堅持精品化培訓、高平臺歷練、全程化跟蹤,將淮州新城幹部隊伍鍛造成“東進”鐵軍中的領頭團隊。注重激勵使用,堅持在淮州新城建設一線發現、識別和考察干部,大力提拔使用那些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群眾公認的幹部。

(五)建立嚴格的目標考評機制。按照國家級開發區考核體系,進一步對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的工作目標、方向和路徑進行論證,強化對上爭取,著重體現經濟發展“第一要務”,制定完善詳細的創建計劃和方案,納入目標管理,實行年度考評,確保創建工作的有序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