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圖》第138期:游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深圳市萃豐實業有限公司

致力於於“傳承中國手藝,復興歷史品牌”,是小眾的、文化屬性的精品電商品牌。

▻萃豐好物涉及茶葉、茶食、茶器美學、傳統手工藝品、蘇氏蜜餞及筆墨紙硯等文化用品。

▻若想進一步瞭解我們,請點擊頁首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萃豐”,或造訪我們的官方網站。

《一期一圖》總第138期

▻浙江.嘉興.覺海寺

▻由尼康D600+尼康70-200 F4

-1-

宋.晏敦復《題梵隱院方丈梅》

亞檻傾簷一古梅,幾番有意喚春回。

吹香自許仙人下,照影還容高士來。

月射寒光侵澗戶,風搖翠色鎖階苔。

遊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一期一圖》第138期:遊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 遊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 圖文版權歸屬於精品電商品牌“深圳市萃豐實業有限公司”

-2-

解詩

晏敦復(1120-1191,一作1071-1141、一作1075-1145)字景初。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南宋詩人、正直大臣。官至吏部尚書兼江淮等路經制使。敦復才思敏捷,詩文多已散佚,僅《宋詩紀事》存詩1首,《歷代名臣奏議》存奏議2篇。

繆鉞先生曾論唐宋詩之別道:

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醞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闢。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唐詩如芍藥海棠,穠華繁採;宋詩如寒梅秋菊,幽韻冷香。

——繆鉞《論宋詩》

不僅風格如此,就審美取向來看,也很有區別。例如,唐人筆下,多寫牡丹,而宋人筆下,則多寫梅花。宋人喜愛梅花的程度,正如南宋人趙師秀所形容的:“

但能飽吃梅花數鬥,胸次玲瓏,自能作詩。”晏詩裡的這株古梅,長在寺院之中,斜欹門檻屋簷。吹香、照影,就是林詩的暗香、疏影,但梅香只許仙人欣賞,梅影只許高士遊觀,而不容遊蜂野蝶相顧,這就明顯和“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不同了。如果說,林詩中的梅像一個寒士的話,那麼,晏詩中的梅就像一個高僧。你看,時與高賢名士相過從,月澗照影,苔色映姿,確實使人生出關於禪房的聯想。所以,最後用神秀和惠能的偈語讚道:“本性由來不染埃”,就是明確點出這一點。這就比只用僧人的清瘦與梅花相聯繫(如徐集孫《竹所吟稿·杜北山同石峰僧來訪》:“梅花同伴瘦,一瘦有誰過?”)似乎進了一步。以梅花喻修持的作品還有不少,如虛舟普度禪師的《墨梅》:“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明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以畫梅作喻,花之易畫而香之難形,亦正如所謂道,凡能言語敘說的,終落下乘。

該詩首句“

亞檻傾簷一古梅”,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古梅的高大道勁。古老蒼勁的梅枝,高大粗壯。枝頭梅花盛開,枝條旁逸斜出,斜掩著欄杆和屋簷。“幾番有意喚春回”,讚頌了梅的品格高潔。他是先行者,報春而不爭春。在徹骨的清寒中,梅花傲然綻放,為的是喚得春回人間。這也是詩人人格的寫照,他幾番想“北定中原”,“收拾舊山河”,像梅花一樣,喚回大宋朝社稷的春天。但詩人空有一番抱負而不能實現,只能遠離京師,獨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

頷聯“吹香自許仙人下,照影還容高士來。”“仙人”和“高士”品格自高,不合流俗。“吹香”描寫其襲人的清香;“照影”描寫其清雅的芳姿。這清香與芳姿只允許仙人和高士欣賞和品鑑,俗人沒有資格觀賞也理解不了梅花的精神意趣。詩人既可以來此觀賞,說明能與梅花志趣相投,品格相通。梅如人品,人如梅品,相互欣賞而心志契合。人之精神與梅之精神相往來,相悅相賞。

月射寒光侵澗戶,風搖悴色鎖階苔”以月光梅影側面烘托梅的品格。月光皎潔,清輝如霜。在這月光下,梅搖影動,灑布階苔。梅花精神的高潔與月光的皎潔在詩人心底交相輝映,晶瑩潔淨,纖塵不染。詩人借月光把梅的精神具體化了,使之如置眉睫之前。

遊蜂野蝶休相顧,本性由來不染埃。”這兩句直接讚頌梅花品格的高潔。“遊蜂野蝶”喻指世俗中人,品格庸俗之人。花香花美自然蜂圍蝶轉,好像世人趨於勢利。梅花則不然,它超塵拔俗,拒絕蜂蝶相擾,因為它“本性由來不染埃”。詩人於古梅樹下,物我俱泯,塵慮頓消,置身朝廷時的煩惱此時也漸漸淡化、消失,心情得到暫時的解脫。

這裡的“本性由來不染埃”和六祖惠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意思不同。詩人所謂的“不染埃”指的是志趣高潔,不與趨炎附勢的人同流合汙。惠能的“無一物”指的是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起,即使是“空”念也不要起。志趣高潔體現著詩人對自己的道德要求,詩中處處體現著詩人不合流俗的志趣。但是,第三聯所描繪的景色卻是纖塵不染的禪境。在斑駁的梅影和皎潔的月光下,詩人忘懷得失,漸漸融人這一境界,這種禪境是佛家空境與詩人高潔品格交相輝映的禪境。

全詩正面勾勒古梅的形神,用仙人、高士、月光、梅影側面烘托梅花的高潔,尾聯點題,直抒胸臆。義脈連貫,水到渠成。作者移情於物,以澄澈淡泊的胸懷觀照高雅香潔的梅花,“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物我一體,情景交融,創造了淡雅空淨的禪境美,恰似詩人孤傲高潔的內心。

-3-

說圖

這不是晏敦復詩中的紹興梵隱院,而是離此不遠的嘉興覺海寺

覺海寺雖然很小,但歷史上卻是香火盛地,並有清朝皇室的淵源。

寺中多處牌匾由趙樸初題寫,值得一看。

-4-

往期回顧

✡《一期一圖》系列

✡《哲思》系列

✡《攝影交流》系列

✡《晴耕雨讀》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