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禁止吹唢呐的通知,如果听到了唢呐的声音就会被罚款,这种具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民俗乐器为何会落到这种下场?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近年来,在网上不断传出将会全面禁止唢呐的消息。甚至,在山东的一些县市,在相关专家的建议下,政府发布公文,对农村举办红白喜事吹唢呐的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移风易俗,杜绝大操大办,让具有唢呐之乡称号的菏泽、济宁的唢呐艺人失去了工作,引发了当地人们的不满。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唢呐的来源

唢呐,在公元3世纪,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的关于唢呐的记载是在明代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当时的唢呐被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作为一种军中乐器,在军队中演奏。明朝后期,唢呐在中国的戏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唢呐成为了中国人离不开的一种乐器,不仅仅是汉族,其它许多少数民族也都纷纷接受了唢呐这种乐器。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晚清吹唢呐的人

农村举办红白事吹奏唢呐,是已经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其次,农村移风易俗是可以的,但唢呐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而不是不良风俗,而且农村红白喜事中是否吹奏唢呐,与是否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这种规定更本就是无稽之谈。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唢呐的现在与未来

目前,虽然唢呐已经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中国传统人文的一种代表乐器,但唢呐的生存状况却并不乐观。唢呐在中国古代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一种乐器,早在元朝时,人们就喜欢请人吹唢呐听,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在唢呐的用途多在农村的红白事之中,有点“不登大雅之堂”的意思,不再被现代人喜欢与接受,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唢呐这种乐器的辨识度很高,声音不仅高而且有些刺耳,而且一吹就是整夜的吹或者连续几天吹,让现在工作压力大,晚上需要休息的人们十分难以接受。加上西方乐器的流入,许多人开始都去学习西方的传统乐器,很少有人再去学习唢呐这张传统乐器,前不久的一部电影《百鸟朝凤》就讲述了一代唢呐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这或许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历史人文不断消失的一种原因吧!

具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乐器,近年来,为何不断被多地出台处罚标准?

作为中国传统乐器的代表,唢呐渐渐地退出来历史的大舞台,你怎么看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