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砚山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压实脱贫攻坚责任

通讯员 彭显波

今年8月以来,砚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面推行“领导指挥在一线、责任压实在一线、精准帮扶在一线、资金倾斜在一线、干部考察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举全县之力,尽锐出战,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贫困群众共同攻坚脱贫短板和难题,下足“绣花”功夫,全力冲刺决胜关键期。

领导指挥在一线。调整充实成立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乡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责任制,把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设在县委办公区,要求县四班领导每周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2天,靠前指挥,一线督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针对危房改造、数据比对等重中之重的任务,一周两次以上进村入户“解剖麻雀”,每天一盘点、每周一会诊,发现问题连夜研究措施办法,全面实行工期倒排、挂图作战,依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一作战指挥体系,精准掌控乡镇路线图、村组施工图推进情况,及时全面排查问题、剖析弱项,强化统筹调度,快速有效“强弱项、补短板”,实现脱贫攻坚各项措施精准落地落实。

责任压实在一线。加强“脱贫摘帽政治责任状”和《砚山县脱贫攻坚问责实施细则》的动态落实,制定《砚山县脱贫攻坚“百日冲刺行动”实施方案》,全县11个乡镇和79个贫困村全部组建“百日冲刺”责任组,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控辍保学、产业发展、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等各项政策措施,扎实全面开展“查缺补漏”工作。同时加大一线帮扶力量,由县处级实职领导担任驻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按照不少于县级挂钩部门党员干部总数20%的比例派驻扶贫工作队员,全面深入开展“三讲三评”活动,聚焦“6、10、5”精准脱贫指标进一步找准问题、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脱贫精准度和脱贫质量。

党员攻坚在一线。始终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动员激励党员干部发扬“用党员干部的脱皮吃苦换来贫困群众的美好生活”和连续

作战的攻坚热情,把“一问群众认不认可扶贫对象;二问贫困户需要解决的困难和打算;三问贫困户扶贫政策知道不知道;四问贫困户扶贫干部办事实不实;五问贫困户扶贫成效满意不满意”“五问”作为衡量脱贫攻坚扎实不扎实、群众认可不认可的基本群众工作方法,确保干部服务在一线、帮扶贫困群众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一线,通过持续深入精准开展“户户清”行动,真正搭建起党委、政府以及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脱贫路”,切实实现“村庄变化翻天覆地、村有致富产业、户有持续增收门路”。

资金倾斜在一线。全面落实“1+15+N”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聚焦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依据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梯度做好扶贫项目到户到人规划,突出补齐收入、住房、设施、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短板。共编制了9大项9个类别104个子项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105个村(社区)14858户贫困户64591名贫困人口,总投资达21.44亿元。全县13个乡镇(管理区)、107个村民委(社区)、1032个村民小组制定了脱贫帮扶计划,做到因村因户施策,村村有帮扶计划,户户有帮扶项目。严格资金管理,精准使用资金,按照“规划跟着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用好用实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和上海方、兵装集团、省林业厅、文山学院、中石化云南分公司等定点帮扶项目和资金。2016年以来,举全县之力筹集整合涉农资金9.178913亿元、争取金融贷款28.22亿元,重点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从2017年起,县级财政每年压缩5%的公用经费用于脱贫攻坚。

干部考察在一线。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有效激发全县各级干部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优秀驻村干部46人。坚持严管队伍厚爱干部的原则,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建立健全“违

纪问题线索移送、工作落实抽查核实、三级定期巡察、扶贫领域违规违纪行为快查快办、‘零问题’追责”“五位一体”监督体系,为实现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以来,共召回不胜任现职干部66名,处置脱贫攻坚领域问题线索98件,约谈56人,诫勉谈话8人,问责51人,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12人,处理责任单位 14 个,通过督促检查整改问题188个,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