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拼車從客戶、司機、平台角度看,誰更受益?

小編查看一些關於滴滴拼車的產品分析,發現其主要的思路是關注核心、拓展場景、優化體驗。

滴滴拼車從客戶、司機、平臺角度看,誰更受益?


一、拼車解決了用戶的什麼問題和定位

1. 解決的問題

核心需求:資源供求不平衡時,用拼車。

上下班,高峰時段人多車少,打不到快車的時候有拼車。

次要需求:時間不那麼急的時候省點錢

2. 定位,用拼車的用戶畫像

跟打專車出行的用戶類似,要求舒適、消費能力中下等與快車中專車和優享的區別是,比專車多花點時間少花錢,而優享是多花點錢,更好的服務,是對快車的人群分層,精細運營。

二、拼車的價值(用戶、司機、平臺)

上面說完了解決的用戶問題。

· 司機:司機首先需求是錢,因為拼車的乘客屬性差異性較大,其次社交屬性弱。根據平臺抽成給司機錢,不太瞭解抽成規則,不予評價。缺點是必須按路線導航走,比快車更麻煩,司機要聯繫多個用戶。

· 平臺:本質是購買司機運力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因此平臺獲利=客單價之和-司機抽成。假如:兩輛車,都是快車20*2=40,其中一輛車拼車,只要價格為20+20*折扣*N大於40,拼車一定更賺錢,平臺自然是希望拼成的人越多越好。

三、產品體驗

(1)體驗環境

體驗環境:小米6,android8.0.0

版本號:v5.2.16_424

體驗時間:2018/8/14

(2)使用流程

滴滴拼車從客戶、司機、平臺角度看,誰更受益?



四、經濟學角度看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拼車

拼車是快車的一種延展,提升運力的方式。對於已經做決策打車的人來說,用戶畫像大體是一致的,而對於是專車、拼車、優享,其實是邊際量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經濟學十大原理中有關個人決策的理性人,考慮邊際量來理解。拼車通過多花點時間,達到少付點錢的效果。

除去車輛供需不平衡時,平臺引導快車用戶轉化拼車,通常人們擔心拼車的時候會想,它是否靠譜?會不會因為其他乘客不確定的因素打亂自己接下來的安排?

這種不確定性對用戶,尤其是特定場景下,是致命的。因此,相對於省的那一點錢,心理的安全感更重要不是麼。

因此,邊際成本是損失的時間的機會成本,邊際收益是少花點錢。因此要讓更多的人用拼車,邊際收益要大於邊際成本,至少在用戶感官層面是如此。

邊際成本(即時間和舒適度體驗)的影響因素有:

什麼影響了時間:

· 時段,早晨往往有安排才出行,重視效率。

· 目的地,前往工作區、車站往往目的性較強,判斷對時間要求準確。而前往住宅區更多私人時間安排,休閒場景居多。

· 路程長度,往往路程較長時用戶會對時間有一定預期和容忍度,拼單更容易拼成的情況下用戶比較少出現牴觸情緒。而路程較短的用戶對時間敏感度較低,拼單難度增高的同時,若拼車,因為其它拼友出現而繞路等待的情況,邊際成本相對是很大的。效率不如騎滴滴單車。

滴滴拼車從客戶、司機、平臺角度看,誰更受益?

上圖分別是測試的長途和短途出行情況,發現無論路程遠近,降價不會特別多,但對於越近的路程,降價是越多的。推測用戶對短路程中拼車體驗容忍度較低,降更多的價是市場調節的結果。

· 拼友的不確定性,由於拼友素質的良莠不齊及所處場景不一,不確定性是非常強的,有的拼友找上車點慢、有的素質差要司機等他下樓,對此應依賴平臺的規則約束拼友行為。

· 路線不確定性,因為實際拼車帶來的繞路,實時路況平臺未考慮,路線規劃不準確等。

什麼影響了舒適度體驗(造成乘客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 拼友的素質和形象;

· 男女的性別差異。

五、拼車現存的問題(用戶體驗、司機體驗)

用戶體驗:

00001. 價格與快車差異不大,對用戶吸引度不夠大。

00002. 路線規劃不準,有用戶1快到達目的地司機又拼一單,返回接用戶2。

00003. 其他乘客不守時。

00004. 安全問題,女性、夜間比較重要。

司機體驗

00001. 來回聯繫用戶麻煩 ;

00002. 賺的錢不會隨著拼友增加而多,達不到預期。

六、如何讓更多的人拼成+拼的更好

拆解為兩個問題:

00001. 如何讓更多人去拼車

00002. 如何提高拼成率

1. 如何更多人來拼車?

用戶預期中有的是等待其他用戶上下車的時間,而有些情況在預期之外,根據七麥數據用戶反饋,發現體驗問題。

· 用戶找上車點不準,浪費時間;

· 路線規劃不準,路上浪費時間;

· 臨時拼單,接送順序及繞路接送拼友;

· 等待其他乘客時間長,平臺沒規範,用戶時間觀念差。

讓用戶預期和實際情況的差值儘可能小,降低用戶預期,將信息透明化,通過產品運營策略規避實際情況中的問題點。

確保預期:信息透明化,預計時間,推出準時達險,或者計價前多收費,有人延誤了時間,把錢拿出來搶紅包。

實際情況優化:

吸引用戶流量:

· 活動、廣告鼓勵體驗,形成用戶心智模型,很多快車用戶從傳統出租轉化,消除傳統黑車拼車壞印象。

· 推廣時突出拼車價格確定性,快車可能會多,不只是展示一口價3個字。

· 同時呼叫優先派發拼車單。

根據價格選擇車型決策時:影響決策是時間效率,提示預計多花的時間。

走到上車點:防止用戶在導航的精準位置上浪費時間,導航界面可以全屏展示,到終點有明顯浮層提示。

路線優化,車輛調度:

· 考慮道路實況,雨雪天氣等;

· 上車選在路線中合適節點,例如用戶實際走路方便的話,讓用戶過馬路;

· 用戶快到達終點時,新拼單如果繞路會嚴重影響體驗,平衡多出的時間和體驗;

· 對重合度高熱門線路重點優化,如:從中關村接程序員們到天通苑租房區域;

· 對拼車需求密集的時間、地點優先派車,例如:夜間各大互聯網公司區域,火車站附近人群聚集度較高的地點。

2. 提高拼成率

流量資源最重要,這裡說下策略:

· 路線儘可能與往期拼單多的點重合,更容易拼到新單。

· 注意中途新拼單需要繞路,影響用戶核心體驗,制定標準。

七、如果自己是司機,願意接拼車單麼

根據調研,發現滴滴司機也會接拼車單,但是相對專車吐槽偏多。開篇說了,司機關注的是錢,然後接乘客儘可能方便。

00001. 根據路程及每趟拼單數給司機提升抽成比例。

00002. 乘客找車容易,司機找乘客難,精確上車點定位,因為上車點設計時方便雙方尋找且交通便利,車輛到達上車點時,先通過乘客手機提示,司機和乘客端在界面設置聯繫按鈕作為備選方案。

八、如何拓展場景

拼車用戶需求:時間不是特別緊張、舒適度、方便、相對地鐵公交快的速度。

拓展用戶群體:

遊玩時推薦拼車方案:根據地點變更到旅遊城市或定位在景區,推薦拼車到其他景區,打造旅遊體驗最佳路線

已有渠道轉換:

· 拼車到火車站機場:對時間有要求,推出準時達保障,明確預期。

· 對地鐵、共享單車用戶轉換,通過騎行滴滴單車積攢里程數兌換拼車券,嘗試一定公里內免費拼車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