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攝影不嚴肅指導手冊,你有玩過盲拍嗎?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WeChat:yxsjzz)

不知道熱愛攝影的大家知不知道

在攝影圈,有個很流行的詞叫

盲拍

首先,盲拍是什麼?

盲和瞎是一個意思,但盲拍可不是瞎拍

根據《攝影辭海》的說法

盲拍就是指不使用取景器或液晶屏

純粹通過對被攝體的預測判斷

直接使用相機或者錄像設備拍攝的一種方式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盲拍有啥意義嗎?為什麼要不看取景器進行拍攝,有什麼好處?

因為在有的情況下,我們只能盲拍。

第一種情況,是沒法看到取景器和LED屏。要知道,不是所有相機都有可翻轉屏的,這就註定了在某些極端角度下,你只能盲拍。

例如,你必須要進行幾乎貼地的超低角度拍攝時;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再比如,你站在平地上,高度不足,卻需要進行俯拍以獲取更好的視野時;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在街頭攝影中,還普遍存在另一種情況: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被拍攝的,你需要儘量不引起注意地進行拍攝——而端著相機瞄準,明顯是不行滴~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但是,今天影像君要和大家分享的

不是正常人的盲拍

而是真的盲人的攝影故事

這群人有一個特別的名字

叫失明攝影師

這個世界上總有許許多多

令人感覺意料之外

卻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翻開《失明的攝影師》便是其中之一

書名的六個大字看上去就充滿了違和感:失明的人如何成為能攝影師,一個全憑眼睛去瞄取景框的工種,似乎是全世界最不適合盲人去嘗試的了。

我相信對盲人來說,敏銳的聽覺能讓他們精於音樂鑑賞,精準的嗅覺能讓他們擅長美食品嚐,但攝影——按下快門的那一刻,他們是如何知道自己面對著怎樣的風景與模特呢?

“對陳詞濫調與先入之見,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挑戰它們。《失明的攝影師》正是這麼做的。它打破了雙方的障礙,展現了當我們摒棄懷疑、大膽追逐夢想時所能取得的成果。圖像不只能被眼睛看到,也可以通過心靈獲取。”

一頁頁翻過書裡頗具視覺衝擊力的攝影作品,我才相信這段話所言非虛。如果說視覺的缺失是盲人攝影師無法抉擇的短板,那這塊短板或許真的可以意外顯露出不曾被人窺視到的內心世界。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艾麗西亞·梅倫德斯,《無題》,墨西哥,2012-2014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何塞·曼紐爾·帕切科,《無題》,墨西哥,2006

取景框、閃光燈、光圈、快門速度、曝光度、白平衡……在攝影的世界裡,有太多值得深入探討的技巧,但對這些失明的攝影師來說,藝術創作,能突破一切條條框框的,是對自我表達和與世界交流的渴望。

構圖:我的世界無需四平八穩

相機是一種視覺輔助手段,藉助這項技術,盲人攝影師得以向他人展示來自他們意識的創造。他們可以用鏡頭肆無忌憚地去注視:佔滿屏幕二分之一的一顆碩大的紅蘋果,一雙擺放在地上卻與視線平齊的破舊皮鞋,傾斜的牆面或者是歪曲的街道……是怪異驚詫,也是奇思妙想,畫面兀自出現的一剎那,足以在觀眾的視網膜上留下一簇“偶然的火花”。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阿爾貝託·洛蘭卡,《無題》,墨西哥,2012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艾麗西亞·梅倫德斯,《無題》,墨西哥,2012-2014

這種照片中的“偶然的火花”就是羅蘭·巴特在其傑作《明室》中所說的:“刺痛我、穿透我”的“刺點(punctum)”,正是毫無意識的細節打破了攝影師和諧的構圖。

同其他攝影師一樣,盲人攝影師也無法預知“偶然的火花”或者“尖銳的刺痛”會發生在何處。但是,他們知道自己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具有這一可能性,同時,他們的每一次嘗試都不可避免地受一瞬間的環境與運氣左右,而失去的視覺也是組成那一瞬間的元素。

構圖於他們而言,是等待心臟出現衝動的過程,更是一個躍躍欲試期盼著“刺點”降臨的機遇。

光影:光,是閉上眼也能觸碰的溫度

盲人攝影師阿爾貝託·洛蘭卡說:“我能分辨明暗,拍照時,我會格外注意光線,並利用三角定位計算所需的光。我回憶起上過的解析幾何課,想到如果參照地板和拍攝對象去放置相機,便能估算出拍照的最佳角度,這應該能幫到我。簡而言之,我用計算推測出你們不需要數學運算也能看到的東西,我想結果還不錯。”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阿爾貝託•洛蘭卡,《無題》,墨西哥,2011-2012

認真翻閱了他的攝影作品,的確有非常不俗的光影表現力,明暗對比得恰到好處,照片裡形成了有獨特氛圍的小小天地——安靜、和諧、又有神奇的戲劇感。

有光的地方,有溫度,有活力,有暖洋洋的、不同規模的喧囂;與之相反,暗處則是冷寂的、靜止的、帶有謎一般的未知魅力和深沉氛圍。如果充分調動身體的各項機能,用皮膚去觸摸,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嗅,光影的運用並不是一件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出片:依靠天賦與刻苦的力量

盲人攝影師是一副軀體、一個頭腦與一個目的或渴望的組合;在生活中,他們與其他人,包括視力健全的人和盲人,以及世上其他各種事物有著複雜的關係。與其他任何攝影師一樣,他們也會尋求他人的幫助和建議:幫忙調整相機,擺放物品,用簡單的機械捕捉稍縱即逝的影像。

視力健全的觀者會如何詮釋這些照片?通過與觀者的不斷交流,一張照片在照片海洋中的意義、作用和價值慢慢浮現。盲人攝影師與其他攝影師拍攝的方式並無二致。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克里斯蒂安·隆巴爾迪,《哈維爾教桑蒂拍照》,玻利維亞,2012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米克爾·史密森,《坦維爾·布什與影像聲音(PhotoVoice)機構的馬特·拉森-道》,英國,2009

拍照這個動作本身而言並沒有任何難度,只要能摸到快門按鈕,就可以果斷按下。但我們不難想象,這些美麗的藝術作品背後,是盲人攝影師無數次的嘗試和自我訓練,是他們無數次的與同一個拍攝對象進行交流、對峙、或者靜靜陪伴。

只有天賦與刻苦雙重力量一起作用,才能將攝影師們的抽象心緒轉化為具體可觀的畫面。從這些照片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攝影師在拍照之前用手或心充分地體驗過這些畫面中的情景,而不是從持續的、帶有表演性質的生活影像中取巧地抽取冰冷的一幀,同其他時刻毫無分別。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亞倫•拉莫斯,《無題》,墨西哥,2010-2015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帕米拉·馬丁內斯,《無題》,墨西哥,2012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葉夫根•巴夫卡爾,《無題》,拍攝時間與地點不詳

好在,現在我們擁有了一本製作精良的《失明的攝影師》,有機會看到了盲人們拍攝的照片:青草為春天散發的芳香,窗簾邊帶刺花束的形狀,西瓜清涼甜膩的味道,一隻破碗無論如何都無法復原的悲傷,那些眼睛看不到的東西,都被好好地收藏了起來。

我們也聽到了盲人的聲音:黑暗不只一種,光會以各異的方式滲入眼睛,他們能隨之感受到變幻的色彩、溫柔的光屑、細如飛蛾的翅翼,甚或超然於光影之外的一切;感官不只一種,即使看不見,也能去聞、去觸、去聽、去嘗、去感受迎面而來的人類世界。

要知道,溫柔地捕捉一個時刻,需要的不一定是貪婪的目光。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失明的攝影師》

(英)朱利安·羅森斯坦,(英)坎迪亞·麥克威廉,(英)梅爾·古丁 編著

這是一本由盲人完成的攝影散文集。通過來自全世界50多位盲人的170餘幅攝影作品以及穿插其中的真切文字,本書探討了盲人攝影這一現象,讓我們感受到了眼睛看不到的世界。

盲人摄影不严肃指导手册,你有玩过盲拍吗?

讓我們在盲人攝影師的帶領之下,

找到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喜歡就分享一個吧

我們可是一個很正經的攝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