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談|當「鴿子洞」成了一種限制

词谈|当“鸽子洞”成了一种限制

《紐約時報》文章《25年前,〈喜福會〉也曾給亞裔帶來希望,後來呢?》中出現了一個特別的詞——pigeonhole。1993年上映的好萊塢電影《喜福會》的導演王穎受訪時說:

“It’s so easy in this industry to be pigeonholed,” he said. “I didn’t want to get stuck.”

“在這個行業裡,你很容易被限制在一個類別裡,”他說,“我不想被困住。”

根據韋氏辭典,pigeonhole作動詞使用時的意思是:以不公平、帶偏見的方式將事物歸類,並認定其只有特定技能。例句如:

She doesn’t want to be pigeonholed as a jazz musician.

她不想被歸類為爵士音樂家。

另外, pigeonhole還有擱置、束之高閣的意思。

Pigeonhole作名詞使用時,字面意思是鴿子築巢的洞或小凹槽,也指用來存放信件或文件的分類架。這個詞的另一個引申意則是指單一的類別,通常無法反映出實際情況的複雜性。《紐約時報雜誌》最近刊登了一篇介紹英籍巴基斯坦裔演員里茲·阿邁德(Riz Ahmed)的報道,文章標題寫道

Riz Ahmed Acts His Way Out of Every Cultural Pigeonhole

里茲·阿邁德在每一個文化類別中都表現出色

你還可能在數學原理中看到pigeonhole。“鴿巢原理”(pigeonhole’s principle)又名狄利克雷抽屜原理、鴿籠原理,可以簡單地表述為:若有n+1只鴿子要住進n個籠子中,則必有一個籠子裡住有兩隻以上的鴿子。舉例來說,當十隻鴿子飛到九個籠子中,必有一個籠子裡有兩隻以上的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