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龍:再生鉛行業面臨原料、稅收政策兩大突出問題

SMM 9月14日訊:近年來,尤其是從2017年到今年目前為止,隨著全國性的環保督查,環保回頭看和國務院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環保執法力度空前嚴厲,鉛汙染違法事件陸續曝光,導致我國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和企業生產中的問題關注度不斷提升,政府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從嚴規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利用和再生鉛企業生產的全過程。在由上海有色網主辦的2018(第八屆)再生鉛蓄電池產業峰會上,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李士龍表示,這對我國再生鉛產業的生產經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這對產業長期健康有序發展是件好事情。近兩年來,再生鉛產業仍然保持了平穩向上運行,產業結構處在深度調整期,中國再生鉛產業規範發展成為大家的共識並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李士龍:再生鉛行業面臨原料、稅收政策兩大突出問題


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副會長李士龍在峰會現場發言


中國再生鉛行業發展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再生鉛產量約260萬噸,其中規模以上再生鉛企業產量約200萬噸,與2016年相比有較大漲幅。

中國再生鉛產業的原料主要是廢鉛酸蓄電池,由於中國是《巴塞爾公約》簽約國,禁止廢鉛酸蓄電池進口,因此再生鉛的原料全部來自國內,據再生資源創新聯盟調研分析,2017年我國鉛酸蓄電池理論報廢量約在800萬噸左右。

據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調研統計,全國規模以上再生鉛企業大約有30多家,這些企業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單一從事再生鉛生產的企業,這是再生鉛企業的主力軍(新春興);第二類是電池生產企業控股(南都、華鉑)或自建的再生鉛企業(天能);第三類是既從事原生鉛冶煉也生產再生鉛的企業(豫光、岷山)。


李士龍:再生鉛行業面臨原料、稅收政策兩大突出問題


我國再生鉛企業主要分佈在河南、安徽、貴州、江西、河北、廣東等地,2016年後江西、遼寧、福建、內蒙等地再生鉛企業相繼投資建廠,雲南、廣西、貴州新建項目較有特色(溼法冶煉)成為新興產業集聚區。鉛酸蓄電池消費領域,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為2881萬輛,摩托車銷量為1710萬輛,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320萬輛。截止去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億輛左右(其中汽車2億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2.6億輛,電動三輪車6000萬輛,中國鉛酸蓄電池產量約21000萬千伏安。由此可見,我國廢鉛酸蓄電池的回收量會不斷增加。

從近兩年看,我國再生鉛產業整體運行較為平穩,價格穩中有升,企業多少有利潤,隨著環保生態建設的新要求,再生鉛在政策走向和產業升級方面有積極進展。一方面,多個政府部門關注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系統建設問題,正在研究相關方案和措施;另一方面,一批技改擴建,新建項目即將投產,生產能力得到進一步優化,鉛酸蓄電池按4%稅率徵收消費稅後,電池生產企業承受了較大壓力,轉而以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參與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引發了再生鉛企業與電池生產企業在回收領域的新一輪合作與佈局。

再生鉛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問題


但總的來看,我國再生鉛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兩個突出集中的老問題:

一是原料問題:廢鉛酸電池流向缺乏監管,大量資源流入無環保設施的非法生產點,再生鉛企業面臨原料採購惡性競爭;二是稅收政策問題,在增值稅即徵即退30%的情況下,再生鉛企業綜合稅負接近12%,稅負十分沉重,正規合法企業(再生)經營困難。

近年來(尤其是近兩年),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影響下,再生鋁產業持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為了提高資源保障和控制能力,部分龍頭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回收體系建設,部分小企業受制於環保、資金和技術,產量日益萎縮或轉並。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對環境汙染犯罪加大執法力度,查處的非法處置廢鉛酸蓄電池的刑事案件明顯增多,為該產業健康發展發揮了支撐和保駕護航作用。

2017年到現在,中央環保督察組先後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對鉛冶煉熔鍊,回收處置領域的環保檢查,聯合了公安部門通過加強專項執法和回頭看重新檢查,對涉及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企業和排放數據,各出口處的汙染程度等進行全面排查,重點打擊,整治跨區域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今年來中央環保督察組除了常規檢查外,還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西、江蘇、河南、廣西、廣東、雲南、寧夏、山東等省份實行了環保回頭看複查,上訴地區對非法鉛生產點的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關、停了一些非法企業,再生鉛產業的市場環境同比有所改善。

除了回收原料和稅收政策兩個老問題外,以下三大問題也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1、回收體系建設是再生鉛產業的重要課題:

回收無序一直是影響廢鉛酸蓄電池循環利用的重要問題,回收渠道混亂,三無商販哄抬價格,不僅使回收過程對環境產生汙染,而且大量資源流入了非法生產企業、正規的再生鉛企業面臨原料採購困難。目前,我國非法再生鉛三無企業的數量遠遠超過合法的再生鉛企業,直接導致稅收損失百億元以上,鑑於這種現狀,大多數再生鉛企業都希望擺脫原料採購受困的被動局面,在回收體系建設領域,抱團發展的意願比較強烈,逐步推動上下游合作的探索,如上海鉛聯盟,上海有色網,河南岷山有色金屬和超威集團的合作,駱駝集團和湖北金洋的模式,國家環保部批成立國家鉛酸蓄電池回收試點委員會,京津冀電池環保產業聯盟的成立,共同推動我國鉛酸蓄電池產業和再生鉛產業綠色循環上下游聯動發展(具有各地特色)。

2、鉛酸蓄電池汙染屢禁不止,國家和百姓高度關切:

長期以來,由於回收體系不健康,加劇了鉛汙染事件頻發,重金屬汙染了大片土地、農田、河水,成為涉及重金屬汙染環境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今年以來,環保協同公安加大打擊力度,嚴厲處置了江西宜豐工業園,寧夏靈武循環園區,江蘇南通破獲5起非法廢舊鉛酸電池廢液,山西打掉非法拆解、熔鍊、銷售鉛錠的犯罪團伙。另外在安徽、河南、山東、河北、福建、甘肅等查處了類似的問題。事實上,為了規範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理,近些年國家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然而,目前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行業的無序狀況仍然比較嚴重。

3、鉛蓄電池的現狀誰來管:

在我國影響再生鉛(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健康有序發展的“癥結”到底在哪裡,有的說是回收體系問題,有的說是稅收問題,也有的說法制打擊力度不力問題;但不論怎麼講,儘快解決讓正規合法企業成為主體是最關鍵問題。

李士龍表示,在我國,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解決不了的,只要政府部門之間下決心形成齊抓共管,主體責任明確,相關單位不搞單位獨鬥,齊心合力,是有能力剷除再生鉛體外循環的“地下產業鏈”,對整個從事再生鉛系統中的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回收者的責任有規範性的要求,建立回收體系中人人有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包括對民眾就鉛酸蓄電池的科普知識宣傳,提高素質),是可以改變鉛酸蓄電池回收體系中的混亂現狀的。

再生鉛產業發展新模式


(一)園區化發展

近年來,中國再生鉛產業向園區化方向發展速度加快,河南豫光金鉛、湖北駱駝集團、江蘇新春興、河北尚上方、安徽華鑫、華鉑集團、大華、浙江天能、河北松赫等一批大型再生鉛企業已相繼籌建再生鉛園區,並引進下游鉛蓄電池企業,在園區式產業集聚區形成再生鉛閉合循環生產模式,為地方循環經濟和再生利用發展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二)鉛酸蓄電池與再生鋁產業上下游聯動

隨著產業的深化和深層次合作的需求,聯盟承擔了產業上下游、政府與企業的橋樑作用,國家環保部批覆的國家鉛蓄電池回收試點委員會,去年底成立的京津冀電池環保產業聯盟,覆蓋了天能、超威、駱駝、風帆、豫光、新春興、理士、東邦、金宇晟、松赫等企業,包括了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資源協會,電池協會,化學電源協會等國家行業組織。建立這樣的機構框架,主要是可直接對接企業和市場現狀,建立和完善廢電池回收體系和運行機制,起到協調各方的獨特作用。由於上述企業有的是上市公司、國有企業,在企業規模,技術裝備,環境保護等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勢,成為再生鉛領域重要力量。

(三)統一回收佈局和產能規劃

根據各地報廢量及再生鉛處理和回收產能進行統一佈局規劃。首先要摸清家底,全國各省回收的量和質相差較大;對不合規企業必須淘汰關停,減少企業數量,保證運行質量;強化廢電池轉移過程監管,對社會4S店、維修點、經銷商、電池儲存轉移實行全過程監控,明確責任主體加強鉛汙染防治。

(四)推動產業政策、環保政策與財稅政策銜接

促進完善財稅政策和環保監督機制,特別是解決廢電池回收的稅票問題,減輕企業負擔,遏制國家財稅流失,推動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再生鉛市場前景和空間廣闊


李士龍表示,目前,中國鉛酸蓄電池作為鉛的最大下游消費品仍有著很好的需求前景,我國是全球精鉛第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在鉛資源供應逐步趨緊的情況下,由國內原生鉛主導的資源產業結構將很快發生重大變化,再生鉛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在我國經濟高速穩步發展的形勢下,交通、製造業、通信、航空、新能源等領域,未來對鉛酸蓄電池消費量會持續增長,再生鉛市場前景和空間廣闊。

中國再生鉛已開始著眼高起點、科技化、規模化、多元化、資本化的方向發展,做大做強中國再生鉛產業的條件已經開始成熟,中國再生鉛產業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廣闊,值得企業家們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