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子,因不满王位旁落,竟连挖父王880座坟

帝王之子,因不满王位旁落,竟连挖父王880座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出自《论语》中的名言。孔子感慨时间就像奔流不息的河水一般,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流逝,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珍惜生命。而这句话中的“川”指的是哪儿呢?“川”指的是“泗水河”,这句话也就是孔子站在泗水河边看着滔滔东流的河水而触发的感慨。

泗水地处山东,发源于如今新泰市南部的太平顶山西麓,历史上是联系中原与江淮地区的交通要道。流传在这个地方的故事不少。其中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流传甚广。

相传在上古“五帝”时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改变了之前“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而是推行了“禅让制”。

帝王之子,因不满王位旁落,竟连挖父王880座坟

“禅让制”开创于“唐尧”,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尧生于丹陵,长于伊侯之国(母亲家),后来迁于祁地。尧帝德高望重,备受人们的拥戴,在位共有七十年之久,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但他的儿子朱丹性情刚烈,为人恃才傲物,不是帝王的合适人选。尧帝于是决定从民间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来继承王位。

于是尧帝开始微服私访,知道了一个名叫“虞舜”的人,经过亲自探访和多方打听,发觉虞舜是最适合接任他的人。为了进一步考察他,尧帝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让女儿观察他的德行。还派了九个男子安插在他的周围,暗中记录他的一言一行。通过考察后后让舜入朝为官,试用期为三年,尧帝很满意,于是在文庙里祭拜先祖,禅让于舜,让舜行使天子之政。

帝王之子,因不满王位旁落,竟连挖父王880座坟

这个过程中,尧帝的长子朱丹很不满,原本若实行“五帝”时期的“血统继位制”,贵为长子的他肯定是帝王的不二人选。但如今其父王把帝王之位禅让于舜,其忿忿不平就可想而知了。

尧帝担心被人报复,尤其是他的儿子,于是令人制作了880副棺木。尧帝死后,舜帝遵照尧帝的遗愿把这些棺木分葬在泗水四面八方,让人疑云重重。而真正装有尧帝尸体的棺椁却被抬到了泗水城北的无影山。当公鸡破晓第一次啼鸣的时候,尧帝的棺椁早就安葬好了。这就是民间歌谣所唱“尧王坟,八百八,无影山前是他家”。

帝王之子,因不满王位旁落,竟连挖父王880座坟

到了后来,心怀不满的丹朱果然勾结三苗公然叛乱,并四处寻找尧帝的坟,扬言要扒坟扬尸,挖出尧帝的心,看看尧帝为何要偏向舜帝而置他于不顾。朱丹一连扒开了传言中的879座坟,可都是空空如也。最后,他终于找到了地处尧山(以前的无影山)的尧帝的真坟。于是,他亲自带了一队人马前来扒坟。说来奇怪,丹朱白天扒坟,夜里那些扒开的土又会聚拢在一块,堆在坟头上。他不甘心,就一连扒了三天,奇怪的是坟不但没变小,而是越扒反而聚的越多越大。朱丹顾不上休息,连夜操作,让人点上了灯笼和火把,并增加人手,连夜扒坟。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看到了棺盖,刚要打开,突然间狂风大作,直刮得天昏地黑,飞沙走石。这一群歹徒有的被风刮走了,有的被石头击中了头,有的被刮得睁不开眼……而尧帝的儿子朱丹首当其冲,狂风大作时,朱丹抱头鼠窜,一不小心一头撞在一个巨大的五花石上,脑浆蹦出,当场气绝身亡,化成了一块五花石。也正因如此,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也把这种黑、红、紫、蓝、白的五花石称为“万年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