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不是「大而全」的敵人

“小而美”不是“大而全”的敵人

近日,一篇意在說明“小業態”終於打敗了“大賣場”的文章引起了大眾的熱議。該文章指出,與大型超市愈演愈烈的關店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業態”以專業、精細、差異化和便捷性更好地迎合著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最終代替了傳統大賣場成為中國零售市場的主力。

不得不說,以便利店為代表的“小業態”的發展態勢確實強勁。

目前,在全國範圍內,傳統百貨的門店越開越小已經不是一個特殊現象,儼然成為一道不可阻擋的趨勢,包括大潤發旗下的喜士多、永輝旗下的永輝優選、樂城超市旗下的生鮮傳奇、金好來旗下的廚鮮生、冠超市的社區店、新華都旗下的鄰聚生活超市等呈現出遍地開花的局面,出現在城市的多個角落。

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和凱度消費者指數連續第5年發佈的《如何把握雙速前行中的中國購物者——2016年中國購物者報告,系列二》顯示,2016年上半年線下快消品放緩至1.5%,且銷量呈現負增長。但作為線下零售的一部分,便利店的銷售額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其穩健增長與傳統大賣場以及超市的萎靡不振形成了鮮明對比。


何謂“小業態”

在過去,大賣場以一站式滿足消費者的多樣性選擇為自身服務的定位。因此,通過超大面積實現同一地點進行多品類以及多品牌的選擇,形成一個系列組合的目標,以保證產品的齊全性。

但是,隨著電商的興起,消費者對這些追求大面積和商品齊全的業態的需求不斷下降。此時,更便利、更貼近消費者居住環境的社區商業“小業態”開始出現並迅速興起。

受制於經營面積及盈利方式的限制,小業態在商品品類選擇中放棄“大而全”的大賣場式做法,縮小商品經營範圍,保留“高毛利、高週轉”的品類,最終形成了“小而美”的新型零售模式。

在這種小業態的含義裡,包含了便利店,例如7-11、羅森,國內品牌全時、好鄰居等;社區超市、社區生鮮加強型便利超市,例如生鮮傳奇;專業店,例如良品鋪子等。現階段,小業態產生、成長、成熟恰恰符合了中國消費者個性化和定製化的需求。


此外,與以超大佔地面積為特色的傳統百貨不同,這些小業態零售店面積均在500平方米左右。目前,這些小門店呈現出業態細分、小型化的發展趨勢,深耕於某一行業或品類,專業、精細、差異化和便捷地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而這正是小業態專業店的“市場法寶”。

“小而美”不是“大而全”的敵人

事實上,這些“小而美”們確實給傳統的大型零售百貨造成了一定的衝擊,傳統超市和大賣場的市場份額正在被小業態專業店所蠶食。

自中國第一家自建百貨大樓先施公司在上海南京路正式開業的1917年以來,在近一個世紀的行業興衰沉浮中,“大”和“全”一直作為百貨公司實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在電子商務全面崛起、三四線城市都已經商場林立的今天,老套的模式已不再是拿得出手的競爭優勢。

這一曾經讓傳統百貨最引以為傲的“大”,被蠶食的表現也最為明顯——1萬平方米的店壓縮到6000平方米,6000平方米壓縮到3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壓縮到1000平方米。這就是近年來中國賣場發生的變化。

關店是大賣場在當前承受巨大壓力的又一無奈結果。近年來,實體零售業經濟受電商等衝擊持續低迷,大賣場零售面臨嚴峻衰退,傳統的大型超市相繼停業。以沃爾瑪為例,幾年時間裡已關閉在華86家門店,其中今年上半年又關閉了11家門店。

尤其是在電商衝擊下,傳統的標準化商品可以在網店這個大賣場上一站式購買,並送貨上門。大賣場過去的價格優勢、品類優勢以及購物體驗均不再明顯,其疲態也由此更加分明。加之近年來,各大賣場越來越千店一面,所以導致大批顧客“轉移陣地”。


核心因素依然在於大賣場模式上的缺陷。對比連鎖便利店之類的小業態,大賣場最大的特點就是“體量大”,多數佔地均在1—2萬平米,身居城市核心地段,租金遠遠高於普通的社區超市,加上目前租金不斷上漲,大賣場深耕盈利之路愈發艱難。

一切的現象都在說明小業態著實衝擊著大賣場的市場。但如果說,時下流行的“小業態”零售模式會逐漸取代大賣場,難免有失偏頗。

出現之初,大賣場就結束了原先規模化程度小、品牌信譽度差、產品質量不過關以及形式單一的中國零售商業,同時,滿足了與日俱增的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在現代市場來看,這一改變仍是健康的、有序化的。

從數據上看,儘管小業態的勢頭髮展強勁,大賣場等傳統百貨仍是當今零售業的主力。據調查,線下快消品銷售額增速放緩,但依舊貢獻了四分之三的份額。在快消品行業,大賣場渠道整體銷售額佔比逐年受到擠壓,但依舊貢獻了整體近21%的銷售額;而小而美的便利店渠道銷售額佔比雖逐年提升,2016年僅貢獻了整體渠道銷售額的4.4%。

“小而美”不是“大而全”的敵人

除此之外,大賣場在不同級別的城市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因為電器等大件商品需要商場的信用背書,在相當一段時間還是應該存在的。

面臨著小業態衝擊,市場佔有率下滑的困境,傳統大賣場開始意識到轉型升級的必要性。線下零售商們越來越注重創造更多場景來吸引客流,延長消費者店內停留時間;讓購物與餐飲、玩樂等要素結合,滿足用戶更多需求;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帶來技術與消費的升級;差異化定位品牌,並優化調整產品內容。


例如在保證線下業務的基礎上,大賣場開始注重與電商的結合,沃爾瑪中國與京東合作,並推出了大賣場O2O服務平臺“速購”,家樂福也開通了網上商城,意圖通過線上線下的無縫結合,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優質優價的基本購物需求,更讓顧客體驗到與實體店一致的省心購物體驗。

在消費的多元化、線上化條件下,“小而美”開始有機會得以佔領市場,但自始至終,大而全的傳統零售一直佔據主導地位。總而言之,“大而全”與“小而美”應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中國零售行業的升級,以及現代市場經濟的有序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