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三問蒼穹

■ 景海鵬

20年來,我們航天員大隊的戰友們胸懷中國夢強軍夢,矢志獻身航天事業,先後6次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行程達4600多萬公里,繞地球飛了1069圈,一次次在太空中飛出了中國高度。第一次天地往返,楊利偉把中國人的身影留在了浩瀚太空;第一次出艙行走,翟志剛以自己的一小步,邁出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步;第一次手控對接,劉旺打出了漂亮的“太空十環”;第一次太空授課,王亞平為廣大青少年播下了科學和夢想的種子;第一次中期駐留,我和陳冬順利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一次次勝利出征、一次次巡遊蒼穹,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遠。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航天員群體的先進事蹟,授予我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作為一名航天員,我感到無比自豪、無上榮光,更為自己能將個人夢想納入新時代的軌道而感到幸福。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 2017年10月18日,景海鵬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

我的飛行夢萌生於高中時期。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學校報刊欄上看到一名空軍飛行員的照片,而且和我同名。從此,我便有了一個壯志凌雲的夢想。

1985年3月的一天,空軍飛行學院來學校招收飛行員。經過思想、身體、文化等層層選拔,我如願以償考入了空軍第二航空預備學校,經過預校和飛行學院5年的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殲擊機飛行員。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航校畢業,剛分配到飛行部隊不久,作為一名新飛行員我便駕機擔負作戰值班任務。在一次跨晝夜四機編隊訓練時,我的一位同學、戰友在駕機起飛時發動機故障,為了保護一所小學而延誤了跳傘時機犧牲了。昨天還在籃球場上一爭高下的夥伴,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次事故讓我悲痛不已,它讓我深深明白,從成為一名軍人、一名飛行員那一刻起,我們的一切就已經獻給了黨和祖國,必須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我也時刻鞭策激勵自己,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只有地面苦練,才能空中精飛。懷著爭當一名優秀飛行員的夢想,在飛行部隊十多年的歲月裡,自己沒有因個人原因耽誤過一個飛行日,安全飛行1200多小時,還保持了駕機打曲線空靶的飛行紀錄。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1996年夏天的一天,我到杭州某療養院參加了一項神秘的體檢。後來,才得知這是在秘密選拔中國首批預備航天員。從此,一個藍天之上的夢想,又成為我新的目標!經過兩個多月一輪又一輪、一關又一關的嚴酷考核選拔,我從空軍1500多名優秀飛行員中脫穎而出,順利入圍。那段時間,妻子恰好懷孕了,1997年我們收穫了愛情的結晶。懷著對太空的憧憬,1998年初,我抱著剛出生4個月的兒子來到了中國北京航天城。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1998年1月5日,我和其他13名戰友一起來到了航天員大隊,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光榮地成為我國首批預備航天員。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航天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我們要在5年內進行與載人航天相關的8大類上百個課目的專業技能訓練,僅基礎理論就有物理學、天文學、載人航天技術等50多門學科。專業學習要求高、訓練課目難度大,評定考核更是苛刻,甚至可以說是殘酷,隨時都可能被淘汰。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正是歷經了這些艱辛的磨礪和嚴格的錘鍊,2003年,經過全面考核,首批14名航天員都具備了執行飛天任務的資格,去掉了“預備”二字。又是一個5年後,自己才一步一步完成了從飛行員向航天員的跨越。但是,要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員,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03年神舟五號任務我沒有入選梯隊,但我並未洩氣,不斷地全面總結自己,查找與戰友間的差距和自己的弱項,補自己的短板。2005年,我入選了神舟六號飛行梯隊,並和戰友劉伯明成為第一備份乘組,儘管最終未能執行飛天任務,但我對自己取得的進步還是比較滿意。神舟六號任務之後,自己繼續給自己鼓勁加油,克服不足,虛心求教。夢想一天不實現,追夢就一天不停止!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面對的是神舟七號任務——中國首次太空行走任務,我提前兩年半就開始備戰。面對首次出艙任務,一切都是全新的,包括艙外服的理論學習已經讓人透不過氣來,加上繁重的專業技能訓練更是難以適應。在模擬失重訓練中,必須身著160多公斤的水槽訓練服,潛入水裡完成各種單項及綜合操作,每次下水都要4個小時左右。訓練結束後,常常四肢痠痛無力,吃飯連筷子都拿不穩。在模擬真空訓練中,身著艙外航天服,置身近乎真空的低壓艙內,一旦發生意外,搶救都來不及。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有一次,訓練剛開始十幾分鍾,異常情況就出現了,地面監測的數據和我身上的報警儀表同時發出警報:艙外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超標!此時如果中止訓練,就意味著整個真空艙都要重新啟動,直接影響後續訓練計劃。當時,我冒著缺氧窒息的危險,臨危不亂,按照應急處置預案,打開引射器,吹除、降低了航天服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不僅保證了安全,而且按計劃完成了當天的模擬空間出艙活動訓練任務。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08年9月25日,我與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組成神舟七號飛行乘組,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是我的首次飛天,也是“等待”了10年後的第一次飛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著圓夢九天的“激動”。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在飛船內展示五星紅旗。 朱九通攝

首次飛天就要面臨首次出艙,難度可想而知。帶著期待、激動、興奮,我們踏上了飛天之旅。沒想到,更大的考驗在等待著我們。執行任務中,我們遇到了兩次小小的“意外”。當時翟志剛出艙時艙門險些打不開,而剛剛打開艙門準備出艙之時,軌道艙又連續響起火災報警。警報聲持續不斷,我在返回艙裡進行著各種排故檢查,劉伯明對我說:“如果真的火災了,你一定要把軌道艙分離,你一個人返回,最起碼我們乘組能留一粒種子。”我感動地說:“什麼是戰友,戰友就是平時的親密無間,戰時的生死與共!3人永不分離!”雖然後面判明是儀表誤報警,是一場虛驚,但著實讓我們嚐到了什麼是驚心動魄!而且當時有那麼一瞬間,我以為自己真的回不來了……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左起分別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央視視頻截圖)

在2008年感動中國的頒獎晚會上,主持人曾問我:“當時你們有沒有想到回不來?”我說:“我理解你所說的回不來,就是我們像衛星一樣繞著地球一直在轉;你所說的回不來,就是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在演播大廳和全國觀眾們見面了唄。”現場的觀眾哈哈大笑,沒等大夥兒笑聲停止,我就抬高嗓門大聲說:“即使我們回不來,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這句話成為後來的“經典名言”,從首次飛天之後,我也好像一下子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開始去各地作報告,走到哪裡都會有人圍著簽字、合影。我們還多次到過港澳等地訪問。有一次出國訪問,遇到一個滿頭銀絲的老華僑,他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能飛多高,中國人的頭就能抬多高。”這句話道出了炎黃子孫的共同心聲!

記得還有一次,我們乘組3人到香港訪問,在一個體育場與上千名學生交流,有一個小學生問我:叔叔,難道您不怕死嗎?我說:叔叔跟大家一樣,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麼“鋼鐵俠”,也怕死。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用生命置換,比如我們從事的航天員這個職業。從這個角度講,我又不怕死。2個小時的交流結束時,我又反問這名學生:你現在還怕不怕死?他說:叔叔,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死!我聽後很欣慰。

載人航天事業就像是一場接力賽,我的戰友楊利偉開創了歷史,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另兩位戰友費俊龍、聶海勝從楊利偉手中接過了這個接力棒,這3位開拓者、先行者毫無保留地把經驗傳授給我們,給了我們飛天的勇氣和力量。我和我的戰友們只有幹好了這一件事,才不辜負傳到我們手中的接力棒,我願用一生接好傳好這一棒!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九號飛船出征。

2012年6月16日,我同航天員劉旺、劉洋一起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再度飛天,我的肩膀上多了一份責任,作為乘組指令長,時刻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僅要確保自己的操作零失誤,還要保證整個乘組的工作準確無差錯,並讓乘組發揮出“一加一加一大於三”的理想效果。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神九任務是13天的太空飛行,其間我有兩次48小時沒有睡覺的經歷。第一次是在飛船入軌後兩天裡,是在為確保首次順利進入“天宮一號”作準備。第二次是在返回前48小時,是在一遍遍重溫飛行指南,為確保乘組安全落地細思量。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安全返回。我第一個出艙坐在椅子上,在等待劉旺、劉洋出來的時候,看到迎接我們凱旋的人群,我的眼淚流了下來。為什麼掉眼淚?因為我感覺這13天的壓力釋放了,我盡到了自己作為指令長應盡的職責,實現了在出徵之前的承諾:一定要向祖國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我經常想,作為一名航天員,不管飛多少次,無論飛得再高再遠,感恩的心永遠不能變,初心永遠不能變。2016年我國首個航天日,所有執行過載人航天任務的戰友在楊利偉的帶領下,面對鮮豔的五星紅旗,重溫我們1998年加入航天員大隊時的誓言。“甘願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這是我們面對國旗的承諾。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16年10月17日凌晨4時40分許,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解放軍報記者 岱天榮 攝

2016年10月17日,我和航天員陳冬又踏上了飛天的征程,共同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完成33天的空間實驗室任務。三度飛天的我已經不再那麼激動,更多的是“幸福”和“享受”。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16年10月24日,我作為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指令長正在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那一天,來自長白山天池哨所、神仙灣哨所、阿爾山三角哨所等地的戰友們自拍了祝福視頻,委託解放軍報社上傳到“天宮二號”,我事先並不知情,看著親愛的戰友們從祖國邊陲發來的祝福視頻,我的眼眶溼了……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身體離地球越遠,心離祖國就越近!越是身處太空越對自己生活的家園產生更為深深的依戀,尤其在那種特殊時刻,戰友們的張張淳樸笑臉、真摯祝福,感人至深。雖然我們崗位不同,但報效祖國的情感相通,我只有用最崇高的軍禮表達情意。地面科技人員為我數了一下,觀看視頻短短几分鐘的時間,我先後向戰友們敬了12次軍禮。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后,2016年12月20日,習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習主席親切地稱讚我“三次上太空,將軍上太空”,還誇讚我在太空過了一個高水平的生日。我感到無比幸福!我想“高水平”這三個字應當獻給千千萬萬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是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是他們用辛勤和汗水、用智慧和力量託舉著我們一次次實現夢想;是他們把“千人一杆箭”“萬人一顆星”的載人航天工程創造出如此輝煌的成就,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2018年1月4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重溫入隊誓詞。萬全攝

媒體朋友們經常鼓勵說我是中國唯一三上太空的航天員,大家也不止一次地提問:是不是還要去飛?我認為,重返太空、多次飛天,幾乎是世界上所有航天員的心願。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中國航天員,就是要時刻準備接受祖國的挑選,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常常想,自己是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名航天員,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登上人生一個又一個臺階,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黨和人民教育培養的結果,是祖國託舉我飛天。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儘管我已經51歲了,但我的各方面狀態都很好,我會時刻準備著接受祖國的再次挑選,爭取再多上幾次太空,再當一次先鋒,再打一場勝仗,讓浩瀚太空見證,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革命軍人、一名新時代中國航天戰士的絕對忠誠!

(鄒維榮、韓阜業整理)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景海鵬,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少將軍銜。2017年7月28日,中央軍委向其頒授“八一勳章”並頒發榮譽證書。2018年1月25日,隨同航天員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三問蒼穹,這是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

▋整理:鄒維榮 韓阜業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