勳章背後的英雄情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旗幟,它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追求。翻開《最高榮譽》(江西教育出版社),品讀“八一勳章”獲得者的故事,歷史的畫軸慢慢攤開,從困苦和砥礪中生髮而出的軍人榮耀成為當今時代最閃亮的座標。

“八一勳章”是由八一軍徽、五角星、利劍、旗幟、長城、橄欖枝等符號熔鑄而成,象徵著軍人的最高榮譽,能夠獲得“八一勳章”殊榮的人必然是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讀懂了“八一勳章”獲得者的故事,你會聽到在耳邊激越吹響的號角聲,你會看到漫過山巒散入雲縫的炮火硝煙,從中就會發現,燃燒在軍人胸膛裡的決勝豪情是如此動人心魄,報效祖國和人民的赤膽忠心是如此青翠欲滴,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強軍追求是如此可歌可泣!

《最高榮譽》用飽滿誠摯的筆墨講述了“八一勳章”獲得者的英雄事蹟。“鋼鐵戰士”麥賢得在1965年“八·六”海戰中,在頭部中彈、腦漿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況下堅持戰鬥長達3個小時……“戰鬥英雄”冷鵬飛在1969年自衛反擊作戰中沉著冷靜指揮戰鬥,血染塞北雪疆,詮釋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活著的王成”韋昌進在1985年邊境自衛防禦作戰中高喊“不要管我!快啊!向我開炮!”長嘯一曲誓死捍衛每一寸國土的壯歌……

有英雄們的捨生忘死,才會有祖國和平與人民安寧的生活。歲月靜好,只因有人在負重前行。同樣是血肉之軀,同樣有父母妻兒,但軍人已把忠誠寫在山河之間,用生命踐行使命與擔當,讀懂了他們也就讀懂了家國與邊關。

時代在變,面孔在變,但軍人的傳承和初心從未改變。“誓做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壓艙石”的“天山戰神”王剛在反恐戰鬥的最前沿戰鬥26年,痴心守護著萬家燈火……奮戰在緝毒戰線28年的“緝毒先鋒”印春榮,30多次打入販毒集團內部偵察,參與和指揮偵破的販毒案件上千起,“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刻不止”是他寫下的錚錚誓言……他們的故事令人想到拔劍起舞的英雄,吟唱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時代之歌,令人想起迎風飄揚的軍旗在陽光下透出血色的光澤。

《最高榮譽》在時間的跨度和空間的廣度上解讀了勳章背後的英雄情懷。不管是默唸還是朗讀,都能讓讀者感受到“軍人”兩個字的明亮與厚重。“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紮根戈壁20多年,如今耄耋之年仍然心繫國防科技發展……“科研先鋒”馬偉明淡泊功名傾心育人,礪劍深藍鑄國之重器,不斷攀登科技興軍的高峰……“英雄航天員”景海鵬心懷中國載人航天的夢想,成就了三巡蒼穹的中國奇蹟……英雄不僅有陽剛、執著與堅毅,也有溫情和細膩,在報效國家鞠躬盡瘁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試飛英雄”李中華曾有生死7秒逐鹿長空,與死神掰手腕,但戰鷹飛得再高也有歸巢的時候,李中華的身後有一位默默支持和理解他的妻子潘冬蘭……“兵王”王忠心追求“不厭煩事小,只要求幹好”的踏實本色,有一種可以觸摸的質感,就如同他溫馨幸福的三口之家……

《最高榮譽》讓十位英雄的生命履痕浮現眼前,如翠竹拔節般吐露出軍人用生命芳華提純的大愛之美,為人們該有什麼樣的價值追求提供了蕩氣迴腸的生動註解。英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脊樑,他們推動了歷史進步,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在信息時代和新媒體環境下,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樣,我們迫切需要英雄來引導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用看得見、摸得著的英雄形象來構築意識形態領域的精神高地、樹立起民眾方位正確的價值座標。

“不忘初心,長向英雄借薪火。”“八一勳章”英模故事就像指路明燈,循著他們的光芒,我們能找到砥礪前行的勇氣,就像李中華說的那樣:“我們的光榮,並非不曾失敗,而是每次摔倒,都能勇敢地站起來。”

勋章背后的英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