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九市區縣,詩里,畫裡,桃花源里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秦置臨沅縣,東漢為武陵郡治,隋改武陵縣,北宋為鼎州治,南宋置常德府,取義“有常德以立武事”。1913年改為常德縣,1950年析置常德市,1988年撤常德地區及常德縣升地級市。

武陵區

秦置臨沅縣,東漢為武陵郡治,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名武陵縣。《太平寰宇記》:“《武陵記》雲,鹿山有鹿穴,昔宋元嘉初武陵溪蠻人射鹿,逐入一石穴。穴才可容人,蠻人入穴,見有梯在其傍,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靄然,行人翱翔,不似戎境。此蠻乃批樹記之,其後尋之,莫知處所。”事近於陶淵明《桃花源記》。1913年改常德縣,1950年析置常德市,1988年縣級市改武陵區。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鼎城區

1993年撤常德縣改常德市鼎城區。或謂以沅、澧二水匯合處有鼎水得名。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津市市

古為澧州要津,南北商旅傍津設市,得名津市。1950年析澧縣設津市市,後屢有廢置,1979年復設市。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安鄉縣

南朝梁置安鄉縣。據明隆慶《嶽州府志》:“以洞庭、沅、澧諸水各安其流名。”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漢壽縣

西漢置索縣,東漢陽嘉三年(134年)改漢壽縣(隋廢),取“漢室永壽”之義。三國吳析置龍陽縣,治今址。1912年改漢壽縣。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澧 縣

晉太康四年(283年)置澧陽縣,隋置澧州,明初入澧州。1913年改澧縣。以澧水得名。《讀史方輿紀要》:“澧水源出慈利縣西之歷山,東流會漊水,又東經石門縣會渫水,又東至州城下。州北七十里之涔水,州東二十五里之澹水俱流合焉。下流入於洞庭。”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臨澧縣

西晉太康四年(283年)置臨澧縣,以縣臨澧水得名。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安福縣。1914年因與江西安福縣同名復改臨澧縣。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桃源縣

東漢置沅南縣,隋入武陵縣,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析置桃源縣。《大明一統志》:“以其地有桃花源,故名。”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石門縣

隋置石門縣。據《太平寰宇記》:“(嵩梁山)在澧水之陽,望之如香爐之狀,今名石門。吳永安六年(263年)自然洞開,玄朗如門,高三百丈,門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謂之天帚。孫休以為嘉祥,置郡,因山為名。隋文帝改曰石門縣也。”

常德九市區縣,詩裡,畫裡,桃花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