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俗中,做一个不凉薄的人

在世俗中,做一个不凉薄的人

踏上通往码头的公交车,才想起身上没有2块零钱。现在移动支付极大方便,出门不带钱已经成了习惯。偶而需要时也会发现,是不良习惯。

有次我开车去加油,谁想那个加油站至今仍是只收现金,无法扫码支付。我问工作人员能不能微信转账给他个人,他借我一二百块,工作人员说,不允许。我只好等下一个加油的司机来,请人家如此这般帮了个忙。

女儿钱包里有一张面值5元的钱。是早上出门时我塞给她的。

女儿问我怎么办?说要不打车吧。

我说:“要不你就站这儿,等后面上车的乘客把钱给你。要不你就把5块钱投进去,也比打车便宜。”之前查看过地图,我知道打车费用需要七八十块钱。而从长途站到码头的公交车票价才一块钱。

是始发站,司机很温和,没有说话,显然对我“收后面上车乘客的钱”是默许的,让我们找位置先坐下。

这时候,我已经看到斜后方座位上有个穿军绿T恤、背军绿色背包的中年男人在翻钱包。敏感地猜他大概是要找零钱给我们换吧。果然说话间,他捏着一把零钱,招呼我们:来,我这儿有。

是山东大汉那种特有的豪爽语气。我听出了他的青岛口音。

连说“谢谢”。因为他解的也是燃眉之急啊。

公交车开出去。隔着过道,我问:您也上岛吗?他说:是,战友聚会。

原来曾是军人。难怪如此热心,这时代,凉薄之人看得太多了,遇到热心人便感激不尽。

上了船,因为室内空调似乎并不起作用,便跑到甲板上。又看到他那站在阴凉处,看海鸥在头顶掠来掠去,凭海临风的样子。就笑笑算是打了招呼,看到他T恤上印的字,就问:您参加过反击战吗?

他点点头。于是知道他曾在广西当兵,18岁入伍,19岁打仗……这次上岛参加聚会的战友,都是当年一个战壕打过仗的。有个战友在岛上经营酒店。

东聊聊,西聊聊,把我爸也曾当过22年兵、他们部队也曾派员参战、我还曾跟一个叔叔通过信的事都聊了。那个姓桑的叔叔在猫儿洞里写的信,至今我还保留着。一个是曾经的军人,一个是军人的女儿,共同的话题似乎很多,就那么站在甲板上聊到船靠岸。

下船时,我再次表示了感谢。因为他曾是名军人,至今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吧,而这种作风,我又是何等的熟悉。换作是我,如果遇到别人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也会毫不犹豫、慷慨相助吧。只是因他更坚定了这种“做好事”的决心。

又因为上船时拎着大行李箱,需要走几个台阶,同车来的一个年轻人便主动帮我拎到平台处。内心也是感激不已。还因为那个公交车师傅温和的笑脸,下船后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小鲁师傅的热情,预订的酒店门口修路,他停好车后,一直走了几十米远帮我们把行李拎到酒店门口。

木心说“凉薄往往源于世俗生活的浑噩”。在世俗的生活中,遇到不凉薄的人,只觉得这一路的运气真好。自己呢,亦不做凉薄的人,这社会便会向更好里去了吧。

在世俗中,做一个不凉薄的人

偷偷拍了一张老兵的照片

最新文章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丁是丁”

欢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