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会养出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孩子,家长却还在做

这样会养出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孩子,家长却还在做

图/丁是丁 文/丁是丁(ID:dsd555555)

1

置身九丈崖,实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万物造化。一边是壁立千仞的悬崖,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崖下亿万年地壳运动、海蚀作用形成的礁石姿态百千。

潮水退去,平缓的礁石因生有藻类植物而变得湿滑,不小心就会滑倒。

我是看到前方一位穿漂亮连衣裙带小孩的女士滑倒才注意到的。她显然摔得很重,一屁股坐在了礁石上,裙子也湿了,倒地时双手下意识地去支撑,坚硬贝壳可能把手划破了,她没有先站起来,而是看着自己的手掌……

小女孩也就三四岁,显然是愣住了,不知怎么应对,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的妈妈。我快步走过去,想把她扶起来,旁边有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离得更近,伸手去拉她,也一下仰坐在地上……

小女孩一下子大哭起来,嘴里含混不清地喊着“姥姥,姥姥……”原来,是祖孙三代。

“哎哟,痛死我了。”姥姥年纪大了,那一跤显然摔得不轻。母女俩相互搀扶着站起来,开始安慰小女孩。只听姥姥说:“都怪你姥爷……”

“你摔倒了,关我姥爷什么事儿?”女孩清清楚楚地问。

“你姥爷让我来拉你妈妈,我才摔倒的……他要是不让我过来,不就没事了。都怪那个死老头……”

在景区无意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一边走,一边想起多年前听《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一课,台湾培训师余世维讲过,职业经理人常犯、普通人也最常犯的第一种错误就是“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2

这种“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习惯是从小开始的。

中国家庭最常见的一幕“撞到桌子”。小孩子跑得很快,不小心碰到桌子痛得哭起来,爷爷奶奶哄道“小宝不哭,我打!叫你碰我们小宝……”佯装打桌子,小孩可能会被哄得破涕而笑,有的也会自己去踢桌子一脚“叫你碰我!”以解“心头之恨”。

我家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摔倒,爷爷也会用这种方法哄孩子高兴。我亲眼见过他用脚跺地,指责那地面让他孙女摔倒。

余先生还写过一篇小文章,《全世界的小孩撞到桌子都会哭》,讲述了中国、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的妈妈对小孩撞到桌子的处理方法。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处理方式停留在“归罪于外”的层面,日本妈妈和美国妈妈的做法,文中或有美化和演绎,但也令人深思。

在东京,一个小孩从那边跑过来,撞到了桌子,他哭了起来。日本妈妈马上对他说:“再走一遍!再走一遍!”第二次,他就从桌子旁边走过去了。日本妈妈对他讲:“一个小孩会撞到桌子,有三个原因:第一,跑得太快,来不及‘刹车’;第二,头一直低着,没有注意看前方;第三,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你是哪一种情况?”

在华盛顿,一个美国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小孩摔了一跤,妈妈说:“汤米,站起来!”他坐在地上哭。“汤米,站起来!”他耍赖。妈妈接着说:“站起来!”他就站起来了。

妈妈把他带到马路边,开始训斥他:“汤米,你看看你刚才像个男人吗?还说长大了要保护妈妈,你那个样子能保护我吗?做事情不能承担责任,还妨碍交通。”妈妈稀里哗啦骂了一通,这个美国孩子含着眼泪,觉得很惭愧,然后妈妈就将他带走了。

责任心、责任感是从小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孩子不小心摔倒,找桌子和地板当“替罪羊”,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拒绝承认错误、逃避责任的习惯。这绝不危言耸听。这样的孩子长大,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踏入职场,遇到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可能就会推卸,出现错误和失误,不会先检讨和反省自己,而是怪罪他人甚至是社会。

近年来出现的报复社会的种种个案,其实都是最极端的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典型。

有个朋友在一家民企从事HR工作,她说现在招聘的新人,最普遍的问题是责任心缺失。不是工作能力是否能够胜任的问题,是不想上班了,连个招呼都不打连离职手续都不办理连出勤日工资都不要就可能玩“失联”。

3

九丈崖下偶遇的一家人,姥姥把自己摔倒“归罪于”姥爷,姥爷真是冤枉。

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摔倒了,为什么要怪姥爷?连小女孩都看到了真相。

姥姥却说:“因为你姥爷让我过来……”估计小女孩迷惑了。她跑过去跟姥爷说:“都怪你!我姥姥也摔倒了!”

没有人跟她清晰:妈妈、姥姥的摔倒跟姥爷没有关系。姥爷让姥姥过去拉妈妈一把,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和爱护,如果他有错,只可能是低估了礁石的湿滑程度,没有叮嘱一声“小心点”,或者干脆自己过去把女儿拉起来。

虽然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事情,但长此以往受这种“都怨你,都怪你,都是你的错……”的语言模式,这个女孩长大了,会不会把遇到的不顺心不如意统统怪罪到别人身上?

有次我去一个家居店买餐具,老板娘是个很丰满的女人,正揉着胸口生气。看我进去打招呼,说了声:“哎哟,可气死我了!”我问“怎么了?”她说:“我试着,早晚得让俺家那口子气出病来,人家说经常生气会得乳腺癌,我这里痛,可别是不好的病……”

我说了几句安慰的话,买了个餐盘就走了。后来也经常路过那家家居店,难免就会经常想起老板娘说的话。希望看到她健康无事。

一个人生气或许是因为别人做了惹自己不开心、令自己愤恨的事,但“操之在我”,你可以选择不生气,想得开。

认为不小心碰到桌子、不小心摔倒是桌子、是地板、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生气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恋爱婚姻家庭不如意是别人的错,认为人生不顺意是别人的错……皆是因为从小习惯了“归罪于外”,习惯了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我妹妹以前在博客上写过一件事。有次她去学屋接儿子,正跟老师说话,看到儿子抹着眼泪过来,说有小朋友拿小树枝打了他的胳膊,她一边揉一边安慰儿子没事。朱林老师却蹲下去,轻声问:“他打了你,你怎么做的?”儿子说“我没怎么样。”

朱林老师说:“他打了你,就必须要跟你道歉。是你自己去还是让朱林老师跟你一起去?”看着朱林带着儿子去解决这件事,她很感慨老师这样做,是“将小孩当大人来尊重,让他懂得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这样会养出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孩子,家长却还在做

我看到这段也很佩服朱林老师的解决问题的艺术。她把责任区分得很清楚,不问“别人为什么打你?”因为打人这件事本来就不对,如果你被打是因为你的错,惹到了人家,那也需要在解决了打人这件事之后再来区分。该是谁应该承担的责任,就是谁的,而且表现得很有立场。

责任心都是从小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孩子有错误一定要指出、指点、指导,家长有错误也一定要承担,而不是推卸、逃避。这样,才可能通过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影响和培养孩子“责任意识”,成为能够勇于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人。

这样会养出拒绝承担个人责任的孩子,家长却还在做

最新文章

长按下图二维码可关注“丁是丁”

欢迎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