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昭續漢書,亘古縈魂

01

她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女史學家、文學家,與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才女”。她出生儒學世家,家學淵源,尤擅文采,是大文豪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姑祖母是位比上卿,爵比列候的班婕妤。

她整理《漢書》、完成八表、傳播漢書。著有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諭、上疏、遺令等,共十六篇,其兒媳丁氏曾編撰成集,今佚。其作品存世七篇,《東征賦》和《女誡》等對後世有很大影響。

她還是漢和帝劉肇後宮皇后及諸貴人的授課老師,誦讀經史。她品性高潔,身心如蓮,賢能有德,十四歲嫁同郡曹世叔為妻,後世亦稱“曹大家”。

她就是班昭,字惠班,她的名字在歷史的長河裡熠熠生輝著,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的女子。她接替兄長班固續寫漢書,成為華夏有史以來第一個修史的女歷史學家。

說起治史,必定要提“三班兩司馬”,兩司馬說的是西漢的司馬遷與北宋的司馬光,而三班,說的是班昭的父親班彪、班昭的兄長班固以及班昭,這一家子著實厲害、彪悍,讓人心生敬畏。

《漢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讚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由班彪起頭,班固著寫,班昭續寫,馬續接替班昭,完成《漢書》。一個家族的心血,終於得以彪炳史冊。而班昭作為女子,也因此彪炳史冊。

《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班昭的學問十分精深,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為了請求班昭的指導,跪在東觀藏書閣外,為聆聽班昭的講解。

《漢書》多用古文字訓詁,辭意深奧。又涉及了很多古代的典章制度,尋常人很難讀懂、參悟。這樣的情況下,朝廷重視起來給予大力支持,班昭選擇了十位高才學子,傳播和普及《漢書》。想象班昭授課時,馬融和一眾弟子正襟危坐,畢恭畢敬,不敢發出一些兒聲響,認真聆聽。而班昭儀態落落,聲音裡隱藏著智慧的從容,她的思想從深邃的幽潭中出來,化成了芬芳,氤氳在大漢的天空之上。這個場景,叫後世的多少知識女性砰然心動啊!

於是就有人評論說:“不如班家大家,擁百城書,使海內豪賢,皆北面也!”

豪賢北面的故事,將一代一代的流傳,成為知識女性的經典勵志故事。

班昭續漢書,亙古縈魂

02

班昭有過兩位哥哥,一是班固,一是班超。“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由班超的言語演化而成的,他智勇過人,出使西域,以功封定遠侯,拜西域都護,揚漢威直至中亞三十年之久。

漢和帝永元十二年,班超派他的兒子班勇隨安恩國入貢的使者回到洛陽,帶回他給皇帝的奏章: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人玉門關。謹遣子勇,隨安西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其目見故土。”

濃郁的葉落歸根情結,躍然紙上。然而奏章上呈,三年沒人理會,皇帝不曾應允。

班超鬱悶了。知悉此事,班昭提筆,用一個文學家的細膩筆觸向皇帝委婉陳述衷情:

“妄同產兄西域都護,定遠侯超,幸得以微功得蒙重賞,爵列通侯,任二千石,天恩殊絕,誠非小臣所當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會陳睦之變,道路隔絕,超以一身,轉側絕域,曉譬諸國,固其兵眾,每有攻戰,輒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賴蒙陛下神靈,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積三十年,骨詢生離,不復相識;所與相隨時人士眾,皆已物故;超年最長,今且七十,衰老被病,頭髮無黑,兩手不仁,耳目不聰明,扶杖乃能行,雖欲竭其全力,以報答天恩,迫子歲暮,犬馬齒索,為之奈何?

蠻夷之性,悼逆侮老,丙超旦暮入地,久不見代,恐開好究之原,生逆亂之心。而卿大夫感懷一切莫肯遠慮,如有卒暴,超之氣力,不能從心,便為上損國家累世之功,下棄忠臣竭身之用,誠可痛也!故超萬里歸誠,自陳苦急,延頸逾望,三年於今,未蒙省祿。

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緣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萬國之歡心,不遺小國之臣,況超得備候伯之位,故敢觸死為超求哀,乞超餘年,一得生還;復見闕庭,使國家永無勞遠之慮,西域無倉猝之憂,超得長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她呈的奏疏,因非常精彩,被整篇保存在《後漢書班梁列傳》之中。其中最精彩的不是她對兄長的感情,而是她在其中表現出來的卓越見識。在奏疏之中非常詳細了分析了西域的形勢,陳述了班超所進行的艱苦卓越的鬥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客觀看待事情的本質,讓皇帝明白,這麼複雜的形勢,必須要有得力的人前去處理,而班超卻已經年老體衰,實在不能承擔這麼重大的責任,應該派年輕力壯的人前往坐鎮。

一封奏章,可以看出班昭不僅僅擁有才華,她對形勢把握非常準確,有著一個出色政治家的優秀品質。

班昭續漢書,亙古縈魂

03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苦其心志,然而班昭這一生,卻是極其心累、心苦。丈夫早故,父親已經歸入塵土,班固已經瘐死獄中,而班超,歷經艱辛終於回家,卻只換來一個月的聚首,就真的落葉歸根,魂歸故里了。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有得意也有失意。得意時不必忘形,失意時不必懷疑人生。平淡中和的心胸才能海納百川、才能波瀾不驚,從容一生,優雅一生,而班昭就是這樣的人!

同為女人,我敬仰她!她有著一般女子所欠缺的堅韌!她有著大氣度、大智慧,不為兒女情長所束縛,文字裡流淌著淡定從容、優雅的知性氣息。所著《東征賦》是《文選》收錄的唯一一部女性作品。此賦寫了班昭隨兒子曹成去陳留赴任沿途的所見所感,並教導人們要堅持正道,敬業慎行。這是班昭留下來唯一的完整賦作,感情細膩真摯,語言凝練,全賦還運用了大量的典故。

“惟經典之所美兮,貴道德與仁賢。吳札稱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後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興。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盡忠恕而與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誠通於明神。庶靈祇之鑑照兮,佑貞良而輔信。”(節選自《東征賦》)

惟有美德永垂不朽,身雖死而名望長存,世人皆敬重有美德和仁賢之人。吳國公子季扎說過:“衛國君子多而無患”,他的話可以相信,並得以驗證。後來這裡,衰落導致了患難不斷,再也沒有興盛。我知是上天主宰著人的命運,因而凡事必身體力行,多與仁賢之人結交,以此來勉勵自己。

賦的語言簡明暢達,一氣呵成,讀來感人至深。一寫離開京城的悲傷之情,二寫離開京城的悲傷之情,三寫緬懷先賢之情,四寫體察民難之情。

“人生壽命蒼天定,智慧才能庶眾知。敬業勤行多努力,謙虛謹慎少諛辭。”班昭的文字,透著哲理,彷彿洞悉著這世間一切。

班昭續漢書,亙古縈魂

04

“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用來形容班昭最為恰當!想想名留青史的班婕妤,她是班昭的姑祖母,相貌秀美,文才頗高,賢良淑德,《團扇詩》對後世影響深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班昭的才情相貌自然不會落後。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歲月悄然無聲,班昭養成一個滿腹經綸的女子,婷婷嫋嫋如蓮,默默的散發芬芳,天資聰穎。民間傳言早年的班固也不如妹妹。她精通儒學,天文地理政治哲學樣樣精通,學識淵博,遠遠超越了一般的男性知識分子。

班昭博學多才,生性安靜嫻雅。在皇宮之中,她提倡教育不分男女,她專門為女子編撰教材,為她們教授的知識,除了傳統的“四德”之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她的教育思想直接影響到了鄧太后,漢宮之中出現了“左右習誦,朝夕濟濟”的局面。

班昭身在皇宮之中,對朝廷內外的局勢有了非常準確的把握和定位,又因為熟讀歷史,班昭很快表現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漢和帝去世後,鄧太后臨朝聽政,作為老師和“閨蜜”的班昭也開始輔助鄧太后參與朝廷政事。

永初年間,太后的哥哥大將軍鄧騭以大將軍的身份輔佐鄧太后管理朝政,鄧太后非常的器重他。後來母親去世,按照規矩,做兒子的應該辭官回家守孝三年。“奪情”必須承擔一定的政治壓力。

鄧太后猶豫不決,準還是不準?於是想聽聽班昭的建議。

班昭於是上疏說:“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堯舜之政,廣開言路,兼聽狂夫、村民之見。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瀝膽,以報皇恩。”

言意: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大將軍現在功成身退,正是當時!

鄧太后認為這話有道理,於是批准了哥哥的請求。

而事實上,鄧太后的這位兄長,為政殘忍暴虐,已經引出了很多問題,班昭這番勸諫,一面是為鄧氏家族考慮,一方面卻是為國家朝廷考慮。她的進言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戚與朝臣之間的矛盾。

情商之高,令多少兒郎汗顏!

班昭七十多歲去世,鄧太后為她素服舉哀。此番殊榮,班昭當得起!

班昭續漢書,亙古縈魂

04

班昭晚年,身患疾病,家中女子們又正當出嫁的年齡,班昭擔心她們不懂婦女禮儀,令未來的夫家失面子,辱沒了宗族,於閒暇時作《女誡》七章,以做勉勵,書成後,對宮內婦女的教育很有幫助。

馬融讀後認為很好,讓自己的妻子、女兒學習。

說《女誡》是一本書,還不如它是一篇文章。因為總共也就一千六百字,但是這不到兩千字,卻被列進了《女四書》,成為後來兩千年女子教育的經典讀本。

《女誡》其《婦行》篇中,班昭認為:“貞靜清閒,行己有恥:是為婦德;不胡說八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

我個人認為“德、言、容”非常實用,適時於各個年代的女子。女子該當如此:品性端良,多聽少說;言行得體讓人如沐春風;儀容整潔,氣質優雅!

當然《女誡》裡面的老舊思想,我是不提倡的!要做就做班昭這樣的女子,不做她文字裡禁錮住的女子。作為新時代女性,知識面前人人平等,愛情面前女人要更為灑脫,才是!

作為女子,班昭的學識超過一般男子。當沒有人能接續《漢書》的時候,她毫不推辭,當一群男子危坐的時候,她慨然授課,不見忸怩。她還提倡受教育權男女平等,讓鄧太后將宗族子女五歲以上集合起來一起學習儒家經典。這樣的女子,讓人從心底認可、敬仰!

歷史的長河奔騰向前,永遠也不會止息。班昭這顆明珠,將永遠鑲嵌在歷史長河的堤岸上,熠熠閃光。

她是班昭,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班昭。

趙傅:東觀續史,賦頌並嫻。

徐鈞:有婦誰能似爾賢,文章操行美俱全。一編漢史何須續,女戒人間自可傳。

康有為:以敬姜之德、班昭之學、秦良玉之勇毅、辛憲英之清識、李易安之詞章、宋若憲之經術,列於鬚眉男子中,亦屬鳳毛鱗角。

“文姬胡笳班昭史,道韞柳絮清照詞。”班昭以她出眾的才華,鐫刻史書一抹倩影,成為了後世女性敬仰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