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豁達的心境,地獄也是天堂

擁有豁達的心境,地獄也是天堂

豁達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它讓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態,而不會憤憤不平、怨天尤人。豁達的人相信,再壞的境遇也不會沒有一絲陽光和希望,只要用心尋找,總能苦中作樂。豁達要求人們即使身處絕境也要主動尋覓、用心追求,它希望人們擴大生活領域、嘗試新鮮的事物,它使人們懂得天下所有的壞事並非只有一種性質,事實都具有兩面性。

宋代文學家蘇軾為後世所敬仰。他給我們留下的精神遺產,除了文學作品之外,還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蘇軾的獨特人格主要表現在樂觀曠達、超然物外、身處逆境卻不憤怒絕望、自暴自棄,反而能保持豁達安適的心境,能夠超脫於世俗的苦樂和生死之外,追求一種超功利、超世俗的自由精神境界。蘇軾的人格代表了華夏文化豁達、大度和樂觀向上的民族精神。

“人生最難耐的是寂寞,最難拋的是榮華,從來學問欺富貴,真文章在孤下燈”,這是戲劇《班昭》中的一段臺詞,卻可以用來概括蘇軾苦楚淒涼卻又豁達的一生。

擁有豁達的心境,地獄也是天堂

北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為反對新法,在自己的詩文中表露了對新政的不滿。由於蘇軾是當時文壇的領袖,政客們認為任由他的詩詞在社會上傳播對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許下,蘇軾被抓進烏臺,一關就是四個月。他在牢獄裡受盡凌辱,性命堪憂,士大夫的顏面掃地,弱書生的清高不存。所幸,由於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所以蘇軾免於一死,但被貶為黃州團練。帶著官場和文壇破給他的滿身汙水,蘇軾被押解著來到滿目蒼涼的黃州。

在黃州,它感受到了生平從未有過的孤寂和悲苦,但他沒有因此而憤憤不平,更沒有就此一蹶不振。在那裡,他看穿了生命的短暫,悟透了生命的永恆。它用一篇又一篇美麗的詩文為他苦難的一生做著精彩的闡釋。它高唱著“大江東去”,借古人的酒杯抒發自己的快樂,向我們展示著“一尊還酹江月”的寬闊和曠達的胸懷;他輕吟著“望美人兮天一方”,將政治的失意賦予清風明月,向我們展示出豁達的心境和智慧的釋然。

仕途的失意,致使蘇軾的生活面臨著諸多困難,甚至有些時候還處於居無定所、青黃不接的生活困境。但是,正是這種貶著蠻荒,身處憂患困厄的境況,彰顯了他人格中的隨緣自適、樂觀曠達。蘇軾沒有整日沉寂在憤怒和抱怨之中,貶逐的困苦生活並沒有讓他的內心屈服,反而成就了他更加堅毅的獨特品質。

在災難與不幸面前,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憤怒絕望,他始終保持著一種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和超越世俗功利觀念的豁達心境,這對於他來說雖然是一種無奈之舉,但是無奈之中又何嘗沒有幸福。他經歷憂患,渡盡劫波,沒有被心中的憤怒和不平壓垮,反而練就了自己樂觀豁達的心境,留給後人一個從容灑脫的背影,值得我們學習。

豁達的人,很少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常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達不僅意味著一種超然更是一種智楚胸。

擁有豁達的心境,地獄也是天堂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同樣沒有兩副完全相同的面孔。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牌性…若人沒有了差異,那就成為機器人了。

但是在很多時候,一些人也許會以為別人的所作所為會跟他相差無幾,一且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時,他就會生氣,不快成者恐俱。若他是某一領域的主管者,他就會在有意無意間要求別人都能跟他一樣,以使他所主管的領域成為一個設有差別的整體。事實上,這根本做不到。因為他只相信自己的親身感覺與經驗,無法去接受或相信別人的感覺與觀點,殊不知,當他把大家的想法綜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一個優秀的團隊。由此可見,他所缺少的並不只是團隊精神,還有對這個大千世界差異性存在的不認同,成者說是對別人觀點和感覺的一種寬容心態。

人生在世,誰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使人不快的小摩擦、小衝突。別人一觸犯了自己就動怒,成者記在心裡,“秋後算賬”,這樣只會破壞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大家都能求同存異,那麼天下就會少很多紛爭。所以,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為了減少矛盾和摩擦,就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以達成共識。為別人著想,就會產生同化,彼此間的關係就會更加融治。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和自己的共同點上,與人相處就會容易一些。

擁有豁達的心境,地獄也是天堂

2004年8月23日,在糧典臭運會男子單槓決中,28歲的羅斯名將溼莫夫第三個出場,他以續勝空抓槓的高難度動作徵及了全場觀眾,但在落地的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一一向前移動了一步,判因此只給他打了9.725分。

緊接著,今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不停地喊著:“莫夫!”“涅莫夫!”並且全部站了起來,不停地揮舞手,用持久而響亮的聲,達自己對載判的都。比賽被迫中斷,第四個出場的美國選手保羅哈姆雖已準備就結,卻只能尬地站在原地。

此時,已退場的置莫夫從座位上站起來,向朝他歡呼的觀眾揮手致意,並深深地躬感謝他們對自己的喜愛和支持。促莫夫的大度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不滿,聲更響了,一部分觀眾甚至仲出雙季,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動作來來……

截判被迫重新給溼莫夫打了9.762分,這個分數並沒讓觀眾滿意。

這時,莫夫重新回到場,舉起右骨向觀眾致意,並深深地了一躬,表示感謝;接著他仲出右手食指傲出嘗聲的手勢,然後將雙手下壓,請求和動慰觀眾保持冷靜,保羅·哈場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由於他的寬容,中斷了十幾分鐘的比賽才得以繼續進行。

最終,理英夫沒有拿到全牌,但他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冠軍”;他沒有打敗對手,但他以自己的寬容徵展了觀眾。

這就是達的魅力,拿得起,放得下,不計較,遇人則能寬容,善愛人。學會達,一個人也就解脫了名利、得失之心的困擾。

生性豁達的人,未必大紅大紫、大富大貴,卻能瀟酒做岸,得失自如。而達的人雖然看上去總是遇讓,但實際上,他們受到的效果卻是前進。這也是以退為進的好方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