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面前,請放下你的手機

孩子面前,请放下你的手机

前兩天家庭聚會,我的外甥女說了一句讓我哭笑不得的話:

“我爸爸總是讓我不要玩手機,但是家裡的wifi斷了,第一個跳起來的就是他。”

這一代的孩子們是電子產品和網絡世界的原住民,常常有人說:“手機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但其實,孩子們對於手機的迷戀,恰恰是來自於大人的言傳身教。

我有位朋友是一所高中的班主任,那天上課的時候,他沒收了一個學生的手機,因為那個學生在課堂上偷偷地用手機看小說。

後來,他請了那位學生的家長來談話。

家長得知後,二話不說跟老師承諾,以後一定沒收孩子的手機,絕不讓孩子帶到學校來。

那學生一聽這話就哭了,非常激動地對他媽媽說:“你自己在家也整天玩手機啊,憑什麼不讓我玩。”

孩子的父母一聽,啞口無言。

“手機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人在問這個問題,其實也暴露了這一代家長最深切的一個恐慌:

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父母遠不如一個手機有影響力。

但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手機本身,而是那些在孩子面前沉迷手機的父母們。

很多家庭經常發生這樣的畫面:

媽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一邊要求孩子要認真專心,一邊拿著手機刷朋友圈聊微信。

週末孩子想和爸爸聊聊天,爸爸一直低頭打遊戲,心不在焉地回覆孩子。

孩子面前,请放下你的手机

慢慢地,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寄託,找不到心裡話的傾訴者,找不到家庭互動的溫暖,找不到身邊人榜樣的力量。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在手機裡填補自己生活的空白:

聚會時無話可談,他們拿起手機掩飾自己內心的尷尬;

無聊時打發時光,他們拿起手機機械地刷著信息;

心裡話無處可說時,他們寧願向陌生人傾訴也不願告訴家人……

有句話叫:“知子莫若父,知女莫如母。”而現在,孩子最願意信任和親近的卻是手機。

這是因為,孩子們在生活中得不到高質量的陪伴。

有位網友說:

自己愛玩手機,以後也別怪孩子愛玩手機。


本來該陪孩子的年紀,你玩手機,孩子不能責怪你。


到了孩子該玩手機的年紀,你就也別怪他不陪伴你,自己做不好,以後就別因為這個去罵孩子。

放下手機吧,一心一意地陪陪你的孩子。

聽孩子說一些朋友圈裡看不見的事情,陪孩子感受一些只有家人才能給與的溫暖。

讓孩子知道,現實的生活遠比屏幕外的那個花花世界,更值得期待和珍惜。

當你放下手機的那一刻,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對於父母、對於家有多重要。

當你放下手機的那一刻,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事比手機更重要。

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感情,更有可能是孩子的生命。

這並不是一句危言聳聽。

英國《鏡報》報道了一項調查結果:近乎四分之一的父母沉迷於智能手機,思想不集中導致小孩處於意外事故或走失危險之中。

隨手一翻新聞,就能看見很多孩子溺亡、車禍、走失的新聞。悲劇頻發,只因為看管他們的父母都在做一件事情——沉迷手機。

悲劇發生在別人身上,都覺得這只是萬分之一的概率。發生在自己身上,才知道這是百分之一萬的慘痛。

當孩子下水游泳時、乘坐電梯時、在商場的圍欄邊玩耍時、過馬路時,都是安全隱患的存在的地方,家長稍不留神,就可能讓孩子陷於危險之中。

而更可怕的是,父母這種痴迷手機的行為也影響到子女。

兒童意外事故預防中心調查發現:有15%的小孩因為低頭玩手機,不看馬路而誤入車輛行道發生交通事故。

而孩子因為沉迷手機,與父母產生爭執,更是生活中常有的是。

我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能看見這樣的新聞:

孩子偷偷拿父母的手機,給遊戲充值大量的金錢。


孩子用父母的手機,給網絡主播打賞”。


孩子因玩手機的問題與父母產生爭執,離家出走甚至自殺。


......

於是我們在奔走相告:“給孩子手機,就是毀孩子一生。”

然而,真正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沉迷手機的父母。

因為言傳身教的力量藏在細節之中。

當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一個“不顧生命安全也要玩手機”的形象,孩子也會為了玩手機而奮不顧身,付出昂貴的金錢成本,甚至是生命的代價。

所以,在孩子面前,你還敢沉迷手機嗎?

如今,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父母和孩子,放棄手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對於玩手機這件事,父母最應該做的,是給孩子兩個正確的示範:

一是專時專用。

在需要認真工作、認真交談的時候,絕對不看手機;

過馬路、上下樓梯這些需要注意周邊環境的時候,絕對不看手機;

在睡覺、吃飯的時候,絕不留戀手機。

二是把手機當做工具,而不是牽絆。

可以鼓勵孩子們在手機上閱讀、體驗一些有趣的APP,使用線上支付、電子導航這些能夠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工具。

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文明的進步。

孩子面前,请放下你的手机

這一代的孩子是網絡社會的原住民,讓他們遠離手機是不現實的。

比起把手機當洪水猛獸一防再防,我們有更值得做的事:

比如告訴孩子注意用眼衛生,因為手機看壞了眼睛就看不到更美好的世界;比如教育孩子要懂得在網絡上保護自己,不要隨意洩漏自己的身份信息.....

甚至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們,什麼是網絡暴力,我們應該怎麼在網絡上保護自己,不傷害別人。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孩子對於手機的態度,覺察到他的精神世界。

當孩子也學會用刷手機來掩飾自己無所適從的的尷尬、用網絡聊天來排遣自己心中的苦悶、用網購來攀比炫耀時,其實孩子也揹負了與成人世界相同的精神壓抑。

我們更應該為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做點什麼。

孩子們幻想手機能給與他們的,無非是更多的關心,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陪伴,更多的分享......而這些,更應該是家人該給與的東西。

龍應臺說 :“ 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錯過了有效期,再怎麼努力也難有效。對於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經歷,父母應該珍惜。孩子是上天給的一份禮物,我們應該在有效期內全情投入,耐心的陪伴著他們長大。”

在孩子面前,放下你的手機吧。手機什麼時候玩都不晚,但是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

不要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分的心,成為你和孩子最深的遺憾。

-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