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為鑑,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如此「技術支撐」要不得——孟偉嚴重違紀案件剖析(二)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尤其需要技術支撐,然而恰恰有人打著提供技術支撐的名義,謀取不當私利。深刻剖析孟偉嚴重違紀案件可以發現,以科研名義收受利益好處,以學者身份遊走官商之間,是其問題的一大特點,當引以為戒。開展產學研合作,設立博士後工作站、為企業組織的研討會助威……在與青島某公司董事長的交往中,孟偉不僅親自為其奔走幫忙,還頻繁安排院裡的科研人員、領導幹部甚至院士為該公司提供所謂的技術支撐,自己則從中收受好處。

2011年9月,該公司董事長找到孟偉,希望他出面幫其公司組織一次發展研討會,提出“多請些院士、專家參加,會議規格定高點”。為了表達感謝、以示誠意,在該公司研討會召開前後,這名董事長三次以重金酬謝孟偉。

在金錢攻勢下,孟偉“鼎力相助”。在該公司組織的研討會召開時,孟偉帶領中國環科院多名骨幹參會。

不僅如此,2014 年,孟偉在國外開會期間,結識了一家汽車環境服務公司的負責人,聽說該公司想在中國找一個合作伙伴發展業務,孟偉第一時間推薦了青島的“老朋友”。

多次組織雙方會面洽談、派出單位專家跟隨青島這家公司董事長赴國外考察、親自帶上多名專家赴青島為企業“撐門面”……為了促成兩家公司的合作,孟偉用自己學術權威的身份,用中國環科院的“金字招牌”不遺餘力地支持“老朋友”,令國外企業誤認為青島這家企業實力雄厚,最終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剛一簽訂,這家青島公司的董事長就給孟偉送上了“酬金”。

此外,2014 年下半年,為了承接某市環保產業園建設工程,該董事長又一次找到孟偉,希望中國環科院能為該市環保產業園做建設規劃。當然,“感謝費”一定少不了。

孟偉隨即安排中國環科院相關團隊承擔了這個任務,同時要求必須與青島該公司合作,並違規撥付經費給該公司。環保產業園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時,孟偉違反規劃編制單位專家不得參與評審的規定,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身份擔任規劃編制評審會專家組組長,同時安排另一名院士參加評審會,以此來提升評審會的規格。最終,該公司順利接下了這一項目。

不難發現,孟偉為該公司提供的所謂技術支撐變了味。作為一名長期耕耘環境科學領域的學者,孟偉藉口提供技術支撐,甘為企業“站臺”;藉口介紹合作伙伴,甘當企業“掮客”。其作為與科學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馳,突破了底線。

孟偉既是相關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也是科研單位的領導,打著技術支撐的旗號以權謀私,不僅給科研工作帶來重大損失,也給相關單位造成了極大危害。

當前, 我國不斷加大環保科技投入,目的就是為汙染防治攻堅提供堅強技術支撐。作為環境科學工作者,必須厚植家國情懷、民族情懷、為民情懷、事業情懷,堅決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線,堅決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