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權力最大的官職,可以干涉皇帝決定,數百年間僅有5人擔任

在明朝時期,有這樣一個官職,這個官職所擁有的權力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在有些時候這個官職的權力還會凌駕於皇帝之上。而正是因為這個官職的權力太過於大了,給皇帝的權力造成了威脅,所以很快便被取消了,這個官職便是宰相。宰相讓朱元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覺得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威脅,所以很快的便取消了宰相,這一制度在明朝的276年的時間裡也僅僅出現過五個宰相。

明朝權力最大的官職,可以干涉皇帝決定,數百年間僅有5人擔任

宰相這個職位並不是很具體的官職,也沒有很具體的工作安排。是對所有幫助,皇帝掌控朝政最高官員的統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在秦朝時期設有左右丞相,而在漢朝時期,丞相很長時間都只有一個人。到了漢朝開始皇帝開始感受到來自宰相的威脅,於是一直想著峰哥宰相的權力,所以在那時設立了大司馬,大司空,丞相。而在唐朝時期便沒有了宰相這個具體的稱謂有了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其實這兩個職位都可以稱之為宰相。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時期又重新設立了左右宰相。

明朝權力最大的官職,可以干涉皇帝決定,數百年間僅有5人擔任

那時的朱元璋剛剛登基不久,需要大量的人才來幫他處理政務。於是便任命了李善長為左宰相徐達為右宰相,只不過那時的徐達一直在外幫助朱元璋平定戰亂。所以當時宰相的權利全部落在李善長一個人手中。後來李善長因病辭職,而徐達又長年在外征戰,所以丞相位置空缺。後來,朱元璋便任命了汪廣洋和楊憲來擔任左右丞相,但是楊憲又因為政治鬥爭失敗而被殺,剩下的汪廣洋後來也被貶了官職。後來宰相這一官職又重新空缺,而這時李善長澤推薦了胡惟庸來擔任宰相。但是胡惟庸擔任宰相時間並沒有太長就爆發了胡惟庸案,於是皇帝下令斬殺了胡惟庸,並且消除了宰相的這一個職位。

明朝權力最大的官職,可以干涉皇帝決定,數百年間僅有5人擔任

所以在後來有不少人表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宰相的權力過於大了。使得執政者感到自己的權力被分散,所以當宰相的權力跟自己的皇權起衝突時,只能有一方消退才能夠得以解決。想來這也是明朝後取消宰相的一重要原因了。

明朝權力最大的官職,可以干涉皇帝決定,數百年間僅有5人擔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