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人心裡爭鬥的癥結,打開鎖,抽出鎖芯,造一個不鎖門的城市

找到人心裡爭鬥的癥結,打開鎖,抽出鎖芯,造一個不鎖門的城市

我所住樓層,是最頂層。這種樓層,安靜,視線廣闊。適合我這種追求心靈寧靜的人。不便處也有,上下樓費力,三急六難,處理起來麻煩。還有一處,就是門常被粉筆畫上各種符號,雜亂,並易被撬門。

小區居住經驗豐富的人,會常見到各種推銷派單的人。派單員與推銷員,有一個行業術語:掃樓。一個小區內,一排樓,一排樓,挨單元掃過去。到了頂層,會在頂層做個獨有記號,表示已推銷派發過。門首當其衝,成為做記號的好地方。

每天回來,我第一件事便是拿溼毛巾擦門。因為這些記號,有可能還是小偷踩點留下的。現代人注重隱私,但門的存在,並不只是為了隱私。一天,你想起沒鎖門。心裡立即緊張。很大程度上,你擔心的是小偷。你裝了一把鎖,又裝一把。這是雙保險。

城市裡,你鮮少看到沒有鎖的門。我們這單元樓,底層原先也有鎖。現在沒了。是被弄壞的。壞後,大家任它壞著。誰也不覺得這是自己的事。鎖沒壞之前,大家安靜,隨和。很少被推銷員或陌生人打擾。鎖壞後,沒人肯修。每天,要忍受許多人敲門,甚至被撬門。不鎖門的城市,大約只在此種情況下出現。每個人,懷了私心,推脫,諉讓。不願吃一點虧。最後大家都吃虧。

我在鄉下,跟許多戶同住一個院子。與城市不同。大家晚上都不鎖門。只在大門上加把鎖。這樣,一把鎖將院內與院外隔成兩個世界,如一道石屏,隔就的桃花源與魏晉。幾戶人家,不是每家都有電視機。但每家都能看電視。吃飯時,端上一碗飯,挨家串門,哪家節目好,在哪家吃。附帶著,吃幾口這家人的菜。一戶小夫妻孩子剛滿月。長到一歲,裡面有每戶人家的功勞。因為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我欣慰在物慾橫流,鄉下也漸人心不古的今天,能與這樣一些人生活在一個小天地中。這是現實世界裡,小小的一個桃花源。城市裡,門鎖的存在,隔絕了這種溝通,因之也缺乏了溫情。

年少時,我父親曾經教我修老鎖。抽出鎖芯,鑰匙片對準鎖孔。凹凸處銼一銼,一把鑰匙就成了。現在鎖升級了。修理也更方便了,只需抽出鎖芯,換一個上去,就行了。

人心也是如此,現代城市是開放的城市,但每個人都有一個閉鎖的心。我希望有一天是這樣,人都如一個鎖匠,找到人心裡爭鬥的癥結,打開鎖,抽出鎖芯,造一個不鎖門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