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現狀,你還敢結婚嗎?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結婚登記539.7萬對,同比降低3.4%;離婚登記193.1萬對,同比增長4.0%。就全國情況而言,

結婚登記TOP5地區分別是:河南省(44.8萬對)、四川省(36.3萬對)、安徽省(36.2萬對)、廣東省(36萬對)、江蘇省(34萬對)。

離婚登記TOP5地區分別是:河南省(14.6萬對)、四川省(14.2萬對)、江蘇省(12.5萬對)、山東省(11.2萬對)、安徽省(11.1萬對)。

面對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現狀,你還敢結婚嗎?

看到這些數字,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的你是否感受到了擔心和恐懼了呢?婚姻到底還要不要?這個婚到底還沒有必要結?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婚姻制度之所以受到挑戰,是因為社會的進步,人們可以選擇更多樣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些知名的社會學家分析:“從愛的形式上看,未來的愛情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掙脫婚姻制度的束縛,婚姻制度有可能走向消亡。”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叫“七年之癢”,其實現在夫妻婚姻破裂的高峰期早已不是7年,而是2-5年。向法院提出離婚申請的,接近78%的人是因為感情不和。

我接待過最短的婚史的來訪者只有三天,兩人相戀五年,領證三天時間,因為雙方家庭商討婚禮舉辦事宜時,矛盾難以調和,便以離婚草草收場。

當婚姻本身的功能下降或失去的時候,兩性關係的最終結果不是婚姻,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結婚呢?

婚姻的首要功能就是合法的繁衍後代、合法而固定的性夥伴,同時生育和性也是每個人的權利,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權利,所以生不生孩子都是個人化的選擇。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在一篇文章中說;

在現代社會中,生育的價值有下降趨勢,社會養老制度的普及正在逐漸取代子女的養老功能。而如果選擇不生育,結婚的絕對理由就去了大半。

因為很多人自身成長並沒有得到來自原生家庭及父母的很好照顧,有了一定的心理創傷,所以恐懼結婚、生孩子及經營家庭。不願結婚、生孩子成為其逃避自己的方式

面對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現狀,你還敢結婚嗎?

而有些人恐懼婚姻是因為對未來婚姻生活的太多不確定及離婚成本的增高(經濟成本和精神成本),讓很多有經濟能力的男人、女人對婚姻望而卻步。儘管有的人覺得孤獨,希望身邊有人共同對抗孤獨,但是他們內心有很矛盾。

人壽命的延長,始終與同一個人保持一對一的情感關係又似乎太難,畢竟現今的社會誘惑太多。

電影《一夜情謎》中,丈夫覺得自己的婚姻很幸福,夫妻也彼此相愛,但還是與同出差的女同事發生了關係。而妻子邂逅曾經深愛而沒在一起的舊情人,挑戰了妻子對婚姻的忠誠度。儘管妻子最後關頭頂住了誘惑,彼此只是相擁而眠,但是看得出來精神出軌的妻子顯然更自責和內疚。這一晚的秘密彼此都有愧,也都有懷疑。當婚姻中的忠誠度下降,未來的日子不知道怎麼過下去?這也是現今社會很多年輕人不想結婚的糾結和困惑。

結婚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無所謂好壞。對有些來說婚姻可以讓自己更安全,畢竟婚姻功能中的經濟功能和關係功能滿足了人的基本安全需求。

所以結婚也是個人化的選擇,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不管是戀愛還是婚姻中的兩個人是夥伴的關係,不是誰從屬於誰,尊重、信任、扶持、理解、寬容才能使關係得以維持和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