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村医十年行医故事

落榜,从医

那年高考他以2分之差落榜。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复读而是选择了本市的一所卫生学校就读。

经过两年理论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唏嘘!村医十年行医故事

别的同学有的进了乡镇医院,有的外出务工。

他哪里也没去,毅然回到了自己的村子里兴致勃勃地办起了自己的诊所。

那时的诊所办起来很简单。

向当地卫生局出示自己的毕业证,然后就可以直接领取乡村医生证。

有了乡村医生证,在自家房子里支上一副桌椅、一张床,备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药品和必需的老三件(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

他的小诊所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开业啦!

开张后,他遇到的第一位患者头部受了外伤,他熟练地消毒、局部麻醉、清创、缝合、包扎、TAT皮试阴性后肌注……

隔日换药5日后拆线,伤口愈合良好。

村民们很吃惊,村里的小医生会清创缝合,于是互相传开“这小孩争气,学的不错,以后再有个磕磕碰碰不要到大医院去了,真是方便”。

接下来病人一日多于一日,每一位病患他都会认真检查、合理用药。

唏嘘!村医十年行医故事

起色:认真规划未来

一年之后,小诊所扩大了。

桌椅板凳诊察床全都换新了,家里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了,他准备再干几年重新盖上新房,按照国家标准布置自己的诊所。

即便再忙再累他也没有忘记学习,毕业后第三年他又拿到了临床医学的成人大专毕业证,第七年他一次通过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取得了证书。

就这样,他勤勤恳恳、一如既往地为一方村民服务着。慢慢地他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村医。

“升官“了,工作却越来越难做

2010年国家投资一村一室,所有村医全部集中在卫生室执业。

他理所当然的成了卫生室的负责人,也就是那年国家开始免费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他每日看完所有来诊病人之后,就带领卫生室另一名村医去入户采集居民基本信息、建立档案。

次年上级要求所有卫生室居民健康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由于另一村医年龄较大,电脑知识欠缺,所有录入工作全部落到他一个人身上。

怎么办?

只有加班加点,于是工作模式改变了。

白天坐诊、农合报销,闲时入户,晚上电脑录入信息以及考核检查前资料痕迹留存等等。

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让他不堪重负。

慢慢地他和病人沟通的少了。

一部分病人开始反映,

“技术是不错,就是现在不太爱说话了”。

村民们哪里知道,夜以继日工作的辛苦。

他只是默默的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再坚持!

2014年国家实行卫生室药品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来诊病人买不到自己所需药品后便说:

“这是什么卫生室,要啥药没啥药,你们在这里看个什么病?”

作为卫生室负责人,他只是笑着和病人解释,

“我们已经多次向上级反映,可没人解决,况且药品配送不及时,好多药品又缺货,这一年送不完,三年送不全的现状,我们也确实没有办法。”

渐渐地病人越来越少了,卫生室只做档案了,年终检查时卫生院表扬了他带领的卫生室,还领到了300元奖励和一块“先进卫生室”的奖牌。

回到卫生室他把奖牌放到了柜子里,苦笑道:“这卫生室哪里先进了,连基本医疗都不能正常进行了,还先进卫生室呢?”

举步维艰

工作还得进行,生活还要继续。

2016年国家又新增加了家庭医生签约的任务。

愁眉苦脸的他再次眉头紧皱。

由于基本医疗的瘫痪,村民信任度不高,新生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举步维艰。

于是,他苦口婆心、想方设法到处奔走。

为了完成任务数,卫生室整日大门紧闭,不知何时,大门上多了一张告示牌,上面写着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卫生室经常性重复如下工作:下乡随访、签约、开会、送报表……由此给大家造成的不便请见谅!!!”

年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任务如期完成,卫生院考核结束,他负责的卫生室领到了打卡发放的一年的签约服务费用8996元。

次日他去银行取出后从中抽出2500元还给了卫生院(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签约后没有收上来的签约费,由卫生室自己垫付)。

考证,抽离

又过了几日,他去卫计委取回了刚刚考到的医师资格证书。

唏嘘!村医十年行医故事

再过一段时间,他向卫生院递交了辞职申请。

后来,没有人见他再到卫生室上班。

三个月后,我在卫生室和他通了电话,他说他现在在苏州一家综合社区坐诊,以前的同学帮他找到的工作,月薪8000元还有五险和带薪假期。

下班时间可以看看书,逛逛公园,很是舒服。

村医十年行医故事,竟然是如此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