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新時代丨文稿

點擊 “宣 講 家 網” 可以訂閱!

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丨文稿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高質量發展作出了一個非常準確且重要的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今天交流的題目就叫做《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新時代》。

高質量發展對經濟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新時代為經濟建設形成了新的環境和形勢。那麼,如何把目標與環境、形勢有效連接在一起?在這裡,我們要引入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個概念——“現代化經濟體系”。換句話說,我們從新時代角度出發,進入的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各項改革與發展,而這些改革與發展又支撐著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支撐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按照剛才的邏輯,我對交流的內容進行一個框架梳理:第一,先講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第二,高質量發展如何與當前經濟發展形勢有效契合和聯動;第三,高質量發展如何在當前的環境下有效應對挑戰;第四,如何形成有效的高質量發展支撐政策體系;第五,落實好高質量發展在2018年要開展的八項重點工作。

一、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定位和性質

1. 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看,高質量發展一定是在原有發展基礎上的一種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優、結構更新、與環境和資源協同度更好的經濟形態。若要實現這樣的經濟形態,就不能以產出的規模大小來論英雄,而是以是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來論英雄。換句話說,我們在發展進程中要更好、更優、更協調,所要匹配的目標要更高、更美好,同時也更有助於市場出清。從這個要求出發,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個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求——以供應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高質量發展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之上進行延展和深化,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優化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培育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這樣就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與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統一在一起,併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我們要朝著剛才所說的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效益更優的方向發展。於是,高質量發展的另一個要求就是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從質量第一和效益優先的角度出發,大家要注意幾個比較難以思辨的詞彙。比如說,在高質量發展中,很多人往往立足於創立相應的示範型項目、示範型園區,把“高”視為第一,這種觀念並不十分準確。“高”在當前不是第一,而質量是第一。我們先要把質量標準提升起來,把質量監管完善起來,切切實實抓好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程質量,使老百姓不用再為質量問題憂慮。我們在質量標準的基礎上尋求“高”的實現,追求差異化生產,匹配和滿足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如果一味尋求所謂的“高”,改變不了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也改變不了市場需求的基本滿足程度。

從效益優先的角度來講,高質量發展並不是讓企業把高質量發展的成本甚至是虧損甩給政府、甩給社會。高質量發展一定是伴隨著較高的生產效率和良好的產出收益。如果這一點實現不了,僅僅是在政府補貼的搖籃之中或者只是尋求差異化市場環境的過度關照,那麼這種發展也不能稱為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在市場競爭中按照共同的市場規則,體現出質量的競爭能力與效能,支持高質量發展目標的有序實現。

2. 高質量發展的總體定位

高質量發展處於何種定位呢?中央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也就是說,高質量發展是我們推進改革、加強調控、完善市場建設的核心要求和訴求以及重大的選擇方向。

我舉個例子。從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來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018年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但是,我們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確定固定資產投資思路的。也就是說,投資不再一味追求所謂的需求調控,更不再一味追求規模增長和增速,而是與供給結構的優化調整有效結合起來,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要求,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那麼,投資就要支撐企業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安排:第一,決定去生產什麼;第二,決定去怎樣生產;第三,決定構建怎樣的市場渠道和機制;第四,決定匹配和滿足什麼樣的社會需求。這些選擇,不是靠加大投資規模就可以支撐的,也不是提高投資增速就完全可以滿足的。我們所梳理的重大選擇,一定是要依託我們的市場主體、依託我們的企業來選擇和安排的。而企業要想滿足上述四個方面的要求,首先要融入合適規模的資金。資金規模不是越大越好,當然少了也不行,規模要適度,要匹配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償還能力。資金融入進來以後,著力開展生產投資,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並優化企業的生產方式和設備的技術水平,以提高產品質量。在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方式的基礎上,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收益。這樣就有效實現了“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目標。這就是高質量發展在實施宏觀調控、制定經濟政策和確定發展思路上所作出來的重要安排。

我們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之中,而不是在靜待著高質量發展的敲門聲響起。我們的各項政策、各種改革、經濟發展的重點和突破,都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接下來是如何把它有效有序高質量發展好的問題。

3. 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性質

高質量發展的性質主要體現在三個“必然要求”中。中央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三個“必然要求”,彼此之間存在著遞進的關係。換句話說,我們要想保持好現有的經濟發展態勢,有效實現經濟發展目標,只能堅持高質量發展;如果不堅持高質量發展,我們的目標就會落空;我們也沒有其他的路徑可選擇,因為這是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所以,高質量發展,既是我們現在現實可行的道路,又是我們必然要行的道路,也是我們走向光明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藍圖的康莊大道。所以,高質量發展階段必然會取代高速增長階段,成為從現在到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經濟發展的主體特徵,是我們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最重要的路徑和支撐。

作者:張鵬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高質量發展:我國經濟發展新時代》

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新时代丨文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