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兄弟城區取發展真經 蕭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2018-09-12 15:31 | 蕭山發佈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蕭山區委書記佟桂莉在區委十五屆四次全會上強調,蕭山要“比學趕超”“創優爭先”。對當前的蕭山而言,前有標杆,後有追兵,不進則退。尤其在“後峰會,前亞運”、浙江“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杭州“擁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面前,蕭山更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蕭山聚焦周邊發展迅速的兄弟區縣、先進新區,尋他山之石,謀攻玉之道,學經驗,取真經,拓視野,謀發展。

這幾年,餘杭經濟的突飛猛進有目共睹,究其高質高速發展的“秘笈”,還在於平臺的打造等等。

一、“三城三鎮”錯位發展

在餘杭的平臺格局中,以“三城三鎮”最為突出,是產業發展最強大的主引擎。“三城”即未來科技城、臨平創業城、良渚文化城三大主平臺;“三鎮”即依託於主平臺的三個省級特色小鎮:夢想小鎮、藝尚小鎮和夢棲小鎮。

1.三大平臺“比翼齊飛”

未來科技城是餘杭數字經濟先行地、創新驅動策源地、產城融合樣板地,結合阿里巴巴淘寶城、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等優勢,重點佈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研發、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金融服務業。

臨平創業城,則厚植女裝產業基礎優勢,以藝尚小鎮為核心引擎,發展互聯網+服裝的生產服務業,定位為“東方米蘭”時尚之都、中國製造服務業集聚地、產業互聯網創新港。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良渚文化城位於餘杭中部,結合良渚遺址文化傳統,重點佈局文創產業、休閒產業,重點引進文創人才、休閒旅遊產業人才,已成功打造了中國首個工業設計小鎮——夢棲小鎮,成為“新硬件時代”創意高地。

三大平臺串聯起餘杭的東、中、西部,並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齊頭並進,錯位發展。從區域產業邏輯來看,三個平臺相互補充、協同創新,共同構建起了“研發—孵化—加速—產業化”的產業培育生態鏈。

2.特色小鎮“融城發展”

夢想小鎮能成為“創業創新高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得益於餘杭在平臺建設上的大氣與開放:主動敞開大門,融入主城發展,以豐富的城市功能吸引產業集聚,再以深厚的產業集聚提升城市價值。

夢想小鎮的帶動效應則愈發明顯,小鎮孵化出來的項目都會被推介到周邊科技園和存量空間中去加速和產業化,形成滾動開發的產業良性發展路徑。

3.發展戰略“一繪到底”

通過考察、學習、對比、深思,餘杭用“產業”來重新定義城市的經緯,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發展戰略體系:圍繞“點軸狀圈層式開發、產城人融合化發展”,全面打造未來科技城、良渚文化城、臨平創業城。

規劃好了藍圖,便要“一以貫之”逐步落地實施。近年來,在戰略引領規劃佈局一張圖、資源要素優化配置一本賬、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盤棋“三個一”工作機制下,餘杭“三城三鎮”引領、“園區+企業”佈局的體系不斷完善,最優產業生態系統逐步形成,從而牢固確立起發展的新優勢。

二、創新經濟引領風尚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1.乘勢——同發展謀“未來”

阿里巴巴總部“淘寶城”對面是另一塊政府投建的創業園區“海創園”;從“海創園”再向北走2公里,是用以孵化早期項目的“夢想小鎮”。

阿里巴巴是未來科技城的“心臟”,餘杭打造未來科技城最關鍵動能是阿里巴巴、最大依託是淘寶城。

這種關係可以從未來科技城“擴容”體現得更明顯。去年8月底,未來科技城統籌規劃區由原來的113平方公里擴至123.1平方公里,核心區由39平方公里擴容至49.5平方公里,新增兩個區塊都與阿里巴巴有關。

其中一個區塊,將用於建設阿里智慧物流平臺菜鳥網絡總部及智慧物流產業園區等,打造全球智慧物流高地;另一個區塊則由余杭與阿里攜手謀劃南湖創新小鎮,目前阿里達摩院及阿里“五新”創新成果應用示範基地等均已落戶。

2. 聚勢——搭平臺搶創新

夢想小鎮距離阿里總部僅2.5公里,被稱為“創業者實現夢想的地方”。

地理區位相近,註定了夢想小鎮與阿里將產生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少阿里員工離職後在這裡另起爐灶開始創業。夢想小鎮深深打上阿里烙印,是“阿里系”創業隊伍大本營。

不止“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浙商系”等創業軍團也集結餘杭,全國全球創業創新人才抱著“朝聖”心態來到未來科技城。阿里對創業者的虹吸效應持續放大,餘杭正因很好承接了這種示範帶動效應,才成為浙江創新創業最活躍地區

3.借勢——優人才做“特區”

去年底,餘杭啟動清華北大學子校園招聘活動,當在宣傳海報中印上“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時,招聘攤位前立即排起長隊,出人意料。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以阿里達摩院為例,距宣佈成立不到10個月,達摩院已與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組建聯合實驗室,並引進9名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數十位終身教授。

而另一大創新人才載體、阿里作為創辦方之一的之江實驗室,力爭到2022年,集聚科研人員2萬人,打造頂尖科學家、行業領軍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200個。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到餘杭創新創業,一眾代表“未來”的高新企業、機構扎堆進駐,海歸人才、科創精英集中湧入,這又使餘杭的創業生態和人才儲備得到巨大的改善,逐步成為人力資本密集型地區,並迎來“人才引領”戰略的“黃金時代”。

三、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

當互聯網技術與新的工業變革浪潮相遇,傳統實體產業的出路在何方?餘杭經驗或許值得借鑑——數字經濟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助力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塑造起實體經濟的新生態。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1. 傳統產業“活”起來

位於臨平新城的藝尚小鎮,在兩個月前,這裡剛剛舉辦過一場中國時尚大會,國內外知名設計師雲集於此,碰撞時尚的靈感。餘杭臨平,這個曾經的“杭派女裝”加工生產基地,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時尚產業的新標地。

在對“低小散”行業的整治中,餘杭沒有將其視作落後產業,而是利用數字化新技術對製造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

2015年,與“衣裳”諧音的藝尚小鎮應運而生。在這裡,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技術被廣泛應用在服裝設計和製作各個環節:服裝設計師來自“雲端”,選面料可去“面料公共圖書館”,就連高精尖的生產設備也可以共享。如此一來,服裝品質大幅度提升,而成本卻降了下來。

2. 向“智造”要競爭力

目光轉向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場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的潮流已經掀起。

老闆電器通過數字化車間改造,實現智能化生產和倉儲;本松新材料通過使用工業物聯網的自動化控制、智能感知等技術,用3畝地創造近2000萬元的年稅收;運達風電的“低風速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2017年度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大數據+”的融合應用,正在把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向名副其實的“智能製造高地”。

在這裡,實體經濟是基礎,數字經濟則是培育新動能、轉換舊動能的加油站,兩者共同融合,才能更好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3.“新經濟”引領新騰飛

事實證明,數字經濟是一場不進則退的新科技產業變革競賽,也是餘杭塑造實體經濟新生態的道路選擇。

圍繞創建浙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餘杭今年持續深化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通過組織實施86個工廠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試點項目,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智能製造,為實體經濟注入了澎湃活力。

四、文化托起增長極

2010年餘杭良渚新城破土動工,8年時間,良渚新城日新月異,向“城北副中心、杭州新地標”邁進,日漸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內涵和魅力,造就了一座文化創意新城。

向兄弟城区取发展真经 萧山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1.以文化“提”質量

良渚新城,地處杭州北部,東靠京杭大運河,與未來科技城、臨平新城相比,良渚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稟賦。

從東明山森林公園到良渚博物院,從文化藝術中心到夢棲小鎮,從中國美院到浙江大學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良渚新城內文化氣息濃郁,已形成了現代文化高地。而其中的“秘訣”在於,憑藉5000年良渚文化這一知名資源稟賦,提升了區域文化標識度,繼而吸引大量文化要素湧入,形成了一大批知名文化地標。

欣喜的是,良渚有可能成為繼西湖、運河之後,杭州第三處世界遺產。按照計劃,力爭2019年成功申遺,並初步建成良渚文化國家公園一期。

2.以文化“引”企業

夢棲小鎮核心區規劃面積2.96平方公里,以“科技創新+創新設計”為驅動,大力發展設計產業,培育形成以工業設計為主導,兼顧智能設計、商業設計等各類設計產業,致力於打造國際化的工業設計“硅谷”。

文化是良渚新城的最強基因,但是要想實現“以文引產”,用文化資源吸引產業資源,還需要開放大氣的政策支持。

以設計為引領,良渚新城舉辦了中國創新設計大會、世界工業設計大會、金圓規亞洲計劃等重大活動,給當地會展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規劃中,良渚新城將以三大產業帶托起經濟發展,即生命健康產業帶、信息經濟產業帶和文化旅遊產業帶。

3.以文化“興”城市

想要了解良渚新城是如何“以文興城”,繞不開“良渚文化村”。這個“村”由17個小區構成,既緊靠著名的文化遺址,又有丘陵綠地和水網平原相結合的生態環境。

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由日本國寶級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設計,被村民親切地稱其為“大屋頂”。“大屋頂”很好地詮釋了良渚文化村的氣質由來。文化村內聚集了良渚聖地公園、曉書館等文化建築,還有良渚國際度假酒店、玉鳥流蘇商業街區等休閒配套。

每年會舉行上百場文化社區活動,“村民食堂”“村民卡”“村民公約”更是當地的社區文化特色,勾勒出文人“理想生活”的藍圖,吸引了周邊浙江大學、未來科技城等高層次人才落戶。

目前,三甲級別的市一醫院良渚分院正在建設中;永旺夢樂城、西田城、金地廣場等商業勁旅競相入駐,未來還有華潤大廈、華潤萬象城等“安家”。

有文化,有情懷,還有配套,良渚新城利用生態與文化共生的方式,在保護中開發,良渚文化村已演出一臺好戲,成為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示範標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