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三伏已過,雖然,迎來了涼爽的秋季。

但是,

出伏後的30多天,一直到秋分時節,卻是養生的“關鍵節點”

出伏後,到秋分,是由夏轉秋,由熱轉涼,節氣更迭之際

此段時間,堪稱養生路上「最兇險」的30天,一定要高度警惕“中風”。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出伏後,晝夜溫差大,一冷一熱,交替折騰,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促使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生,十分危險。

中風又叫腦卒中,醫學上稱為腦梗塞,是死亡率很高的腦血管疾病。

中風,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複發率的特點。

統計顯示,每12秒有一箇中國人發生卒中,每21秒有一箇中國人死於卒中。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出伏後,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1:哈欠不斷

打哈欠,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但是,一般在中風前1周,容易出現頻繁打哈氣的情況。

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病者,更要注意,在無其他因素影響,會出現不分時間地點,頻繁出現打哈欠的現象,一定要引起重視。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2:突然視力模糊

如果,生活中,突然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或者重影,或者視力明顯下降,此時,一定要注意警惕中風。

因為,多達1/4中風者,在發病時,會喪失視覺功能,而另一部分,會感到視線模糊。

由於發病位置的差異,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視覺障礙,所以,突然間視力下降,模糊不清,一定要提高警惕。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3:手臂發麻,甚至無力抬起

一旦,手臂發麻、無力,拿在手裡的東西忽然落地,此時,也要高度警惕是中風的預兆。

在大腦的神經功能解剖上,支配上肢功能的區域,比下肢區域要廣,因此,腦部血栓形成後,手比腿,受到影響的機會更大。

所以,一旦出現此類情況,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4:頑固性打嗝

打嗝,也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但是,有一些頑固性打嗝,也可能是中風前兆。

頑固性打嗝,在女性中更常見,打嗝的同時,還伴有胸痛、麻木、視力模糊等症狀。

所以,打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身體其他的信號,一旦發生這類情況,要高度警惕是中風,及時就醫很重要。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5:舌根僵硬,吐字不清

如果,突然感覺舌根部僵硬,舌頭脹大,說話不清楚,此時,一定要注意中風。

此外,在微笑時,只有一側的嘴角會出現上揚,另一側則無法活動,甚至出現面部腫脹,或是吞嚥困難而不停地流口水。

此時,都要高度警惕中風。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信號6:突然劇烈頭痛

頭痛,也是很常見的,但是,如果,突然發作的劇烈疼痛,跟平時的頭痛有明顯的區別,此時,一定要警惕是中風前兆。

臨床上,80%~90%的中風者,都是以頭痛為首發症狀。

頻繁發作,或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很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波動,血液循環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大腦的出血、血栓等病變,會刺激腦膜、牽拉血管或神經,引起疼痛。

出現中風前兆,要及時就醫,遇到突發情況,要立即撥打120,保持患者仰臥,保持呼吸通暢,解開衣物,不要過於緊張和哭喊,避免給患者造成壓力,不要擅自給患者用藥喂水。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出伏後,5類人是中風高危者,需高度警惕

  • 1、高血壓者;
  • 2、心臟病者;
  • 3、血液黏稠度高者;
  • 4、習慣性便秘者;
  • 5、酗酒者;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出伏後,中風高危者,自測患中風的幾率

中風高危者,可以自己做2個動作,來自我判斷患中風的幾率。

動作一:手指夾白紙

取一張白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夾緊白紙一端,右手拽住另一端,並往外拉,如無需用多大力,就能輕易拉出白紙,說明手部力量有問題。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動作二:手背託白紙

有問題的人,要再做一個測試:

雙臂前伸、平舉,與肩同寬,與地面平行,五指合攏,掌心向下。

另一個人,將白紙,放在一隻手上,如10秒內,白紙掉落,或小拇指外伸,說明手臂力量有問題,存在中風風險。

用上述兩個方法測試另一隻手。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出伏後,預防中風,儘量做好“四個字”

第一個字:“吃”

1、吃蘇子油,補充Omega-3脂肪酸

用平時吃的蘇子,壓榨成蘇子油,其富含大量的Omega-3脂肪酸,對於預防中風,有很大的幫助。

臨床科研證實:Omega-3脂肪酸,能促進心血管健全,降低血液中的LDL“不良”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量,同時提升HDL“良性”膽固醇量

Omega-3脂肪酸,能減少血管壁的垃圾殘留,起到疏通血管,減少斑塊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以軟化血管,使其有彈性,保護心腦血管健康。

所以,食用油中,加點蘇子油,涼拌、油淋菜,做調和油,皆可滿足人體對Omega-3脂肪酸的需求。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2、吃胡蘿蔔,補充β-胡蘿蔔素

胡蘿蔔等橙黃色食物,含有豐富的β-胡蘿蔔素,有助於預防中風。

有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5~20mg的β-胡蘿蔔素的人,比每天只攝取5~6mg的人,中風發病幾率相差很明顯。

因為,胡蘿蔔素,能防止膽固醇氧化後,堆積在血管內產生血液凝塊,胡蘿蔔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配合胡蘿蔔素,還可以減少中風對神經系統造成的損害,加速身體復原。

所以,生活中,經常吃點胡蘿蔔,也有助於預防中風的發生。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3、吃紫菜,補充鎂

紫菜,含鎂較高,日常多吃點,有助於預防中風。

相關研究發現,常吃富含的食物的人群,其中風發病率大大降低。

鎂可以防止細胞膜上的鈣,流入細胞內,而維持細胞內礦物質的增衡,故能保護大腦不致受到損害。

所以,多吃點紫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第二個字:“喝”

1、喝好三杯水

,是最好的稀釋劑和排毒劑,主動喝水,有助於改善血液粘稠,預防血栓,降低中風幾率。

每天,要喝好“三杯水”。

第1杯:睡前喝200ml溫水

第2杯:起夜時喝100ml溫水

第3杯:早上起床刷牙後喝200ml溫水

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因為“麻煩”而忽視了這三杯水!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2、喝好代茶飲

代茶飲,也就是藥茶,歷代醫書中昀有記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好處。

日常喝好代茶飲,可以給血管清清淤,對於保護血管健康十分有利,可以預防降低中風。

自己動手,用蒲公英葉、荷葉、小葉苦丁,搭配成荷葉苦丁茶,用其泡水代茶飲,可降脂、排毒,有助於心腦血管健康。

荷葉,含有黃酮和生物鹼類,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從而改善血液粘稠狀態,預防血栓的形成。

苦丁葉,可以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明顯減小。

蒲公英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於改善血脂健康。

三者搭配在一起,做杯代茶飲,可以促進身體排毒,降脂、改善血粘稠,保護血管健康!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3、少喝酒

酒精,可能通過多種機制,包括升高血壓、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心律失常和降低腦血流量等,導致中風。

酒精的攝入量,和出血性中風,存在直接的劑量相關性聯繫。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少喝酒,能不喝是最好,可以可以減少中風的發生。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第三個字:“控”

1、控體重

日常要控制體重,不能太胖,要注意運動。

和不運動的人相比,常運動的人,中風風險能降低 25%~30%。

每個星期3-5次,每次40-60分鐘,有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如散步、慢跑、騎腳踏車或其他有氧代謝健身活動。

適量運動,幫助控制體重的時候,還可以鍛鍊身體,一舉多得。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2、控血壓

高血壓,是中風危險因素,早期治療高血壓,可明顯降低中風的發病率。

所以,日常控制血壓穩定,十分重要,要注意少吃鹽、糖等。

注意檢測血壓,如果血壓波動太大,最好就醫檢查。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3、控情緒

生活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突然激動,危害健康。

當情緒激動時,可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促使末梢動脈收縮,血壓驟然升高,很容易腦血管破裂,形成中風。

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大喜大悲,儘量平心靜氣。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第四個字:“戒”

1、戒熬夜

過度熬夜、生活不規律,可能導致腦血管病發作的。

尤其是,有高血壓史、心腦血管病史者,更要注意,切莫熬夜。

生活中,不能是因為工作,還是因為要娛樂,都要注意,切莫熬夜。

熬夜對於身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注意休息,保證睡眠時間,大大有利於人體健康。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2、戒菸

吸菸,是腦中風中獨立危險因素。

菸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痙攣、血壓升高及加速動脈硬化。

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戒菸。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3、戒懶惰

生活中,一定不能懶惰,要注意運動,有助於強健血管,有利健康。

運動,可以很好的鍛鍊血管,提高血管運輸血液的能力,延緩血管的病變,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活化,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硬化等。

每天堅持30分鐘的快走、慢跑,是一項不錯的心腦血管保健操,可以增強肌肉耐力以及血管彈性。

所以,切莫懶惰,動起來,助力身體健康。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最後,經常鍛鍊左手,有助於預防中風

研究發現,中風與生活習慣、運動方式有關。

缺少鍛鍊的右腦血管壁,異常脆弱,易發生破裂,因此,多活動左手,有助於預防。

可以每天早、中、晚,各做3次空抓手,每次各做400次。

出伏後,是養生的“關鍵節點”,6大信號一出現,需警惕中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