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量|吳聲:從認知和審美的角度看女性商業的場景升級

和訊網消息 9月7日,由和訊網主辦的《2018她能量POWER SPEECH·全球女性創新峰會》在上海商城劇院召開,本次峰會專注“美好生活&創新”,參會嘉賓包括消費升級生態系統的參與者、全新思維實踐者和靈感的智變者,跨界KOL將和您一同探討深入瞭解未來消費趨勢與創新,共同分享經驗理念和戰術技能。

曾經火爆互聯網的熱詞如凡客體、樂蜂桃花節、羅輯思維柳桃實驗、飯爺品牌策劃、新物種實驗等一系列互聯網商業案例,他們背後的主導人是誰呢?他就是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在此次論壇上他帶來了對女性商業場景的一些思考。

她能量|吴声:从认知和审美的角度看女性商业的场景升级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

“我們在思考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更加追求極度個性化表達的時代,如何形成一種共識呢?這是一個沒有共識的時代。 每一次的猝不及防,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在這樣一種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也許我們之於自我認知的確定性邏輯,反而會成為我們進化的核心。 ”

他還從認知和審美的角度詮釋了女性她經濟以及商業的場景升級。

吳聲表示,她經濟的本質是己經濟,是悅己經濟,是己悅經濟,是自己所能夠形成的自我表達和審美的升級,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迭代。

同時,他認為,今天所理解的女性的消費場景,本質並不關乎物質,而是在於我們內心的感受,“所以如果有很多人在討論,很多人甚至在爭論,關於女性熱愛購物這件事情,關於女生喜歡血拼這件事情,一定要給它非常有力的回擊,千金難買我樂意。”

吳聲還提到了最近備受熱議的消費降級話題,“其實消費降級何嘗不是消費升級觀念的一種表現?我們對於功能性的產品越來越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和更好的一種獲得,我們也知道什麼是我們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和我們願意形成價格敏感性的溢價。我可能對於吃穿都不在意,但是很在意這個酒店不是讓我流連忘返,我可能不在意吃和住,但是在意是不是能形成風景如畫。”

以下是吳聲演講全文:

吳聲:謝謝主持人,她能量由我這樣一個男性來開場,人生總是這樣的奇妙,有時候我們知道只有反差才能形成我們應有的一種審美判斷。兩年前全球有這樣一個運動,當我們在談論美的時候也許我們要基於醜,有更好的判斷的時候才是一個審醜之美。所以最近在美國出現了一連串的品牌,有人稱之為數字原生態品牌,也有很多人說我看到的並不是更加短鏈的數字原生態品牌,而是在於他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美感。

消費場景驅動的美學

後來有更多人認為在這樣一個更加短鏈,透明的時代,也許這已經代表了一個新的認知,在我們談論關於女性商業場景升級的時候,其實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思考到底是顏值,如果是,那麼黃渤你們為什麼要跪舔呢,也許智慧的顏值才是核心。你到底是喜歡延禧攻略,還是喜歡如懿傳,有人說如懿傳是一個作品,但是延禧攻略是一個產品,之所以說它是一個產品,是因為它更多時候滿足的是一個吐槽時代的彈幕關注的需求,每個人都能看到在這種快劇集裡面我們都成為了自己需要被疏解,需要被解壓,需要被治癒的人,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崇高。我們在討論的似乎是由一個消費場景驅動的美學,在這樣一個美學的認知裡面,關於她經濟,關於美學的關鍵,應該有新的觀念。這個觀念它不止用戶的心靈愉悅,必須是從用戶出發,重要的是達成用戶在他者心目中的期望和印象,那麼到底這個她經濟到底是為了一種外部性的評價嗎?我相信我們今天來參加她能量全球女性創新峰會的各種同學,可能更多的時候會願意認知只有對我們自己的一種取悅,或者說只有在極致悅己時代的自己的滿足才是我們自己內心的喜好。我們去享受這一切,這個她,應該表達為己。是每一個我們身處當下專注於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我們內心的感知和感受,這個意義上我們所給出的圖譜就不僅僅是一種顏值,就不僅僅是容顏,我們希望去理解這個時代的技術迭代,我們希望去認知這個時代的文化意義上的升級,和我們自設美學的表達。

坦率講我和我的小夥伴在討論今天這樣一個分享的議題主旨時,其實我們是充滿糾結的,因為我們在思考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更加追求極度個性化表達的時代,如何形成一種共識呢?我記得當時我們說了這樣一個場景,就是創造101最後的冠亞軍是叫什麼名字?這是一個沒有共識的時代,充滿了分歧,但是我們依然得承認,即便如此,最後發現不是孟美岐也不是吳宣儀,而是楊超越C位出道,所以每一次的猝不及防,其實都在告訴我們,在這樣一種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也許我們之於自我認知的確定性邏輯,反而會成為我們進化的核心。我們在談論技術美學場景的時候,何止是我們看到的Fashion AI概念店,而胡小明在前不久的一次演講裡面說如果AI沒有應用場景,那麼很難設想它的意義,今天基於數字更好的用戶情感的捕捉和基於技術更好的精準的連接,完成我們去理解這個時代的用戶關係,它應該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何種內容,何種生活方式和何種意義表達?

小確幸才是大商業

我在幸福集薈裡面喝了一杯拿鐵,當時他們告訴我,這樣一個非常小的方寸之地,不僅是網紅的打卡聖地,似乎已經成為今天上海很多年輕人的治癒系。人生就是這樣猝不及防,每次讓我們震撼的不應該是這種晴天霹靂,也應該是我們彼此的娓娓道來。

Fenty Beauty2017年博得了很多人的好評,很多彩妝從業者是非常頗有不明之意的,有一個彩妝品牌中國區的主理人,他們的品牌總經理跟我這麼說的,他說像這樣一個彩妝模型我們很早就做了,我們對於這樣一個彩妝色卡,我們已經有了很多非常完整意義上的研發,我說是,但是為什麼長期以來我們對於白人,對於東北亞人群的專注沒有表現為對於深色人群的關注。我說這是價值觀的勝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曾經看到多芬說自信和不完整的自己,我們曾看到寶潔的平權廣告,我們曾經看到一系列的好的點子,能不能成為系統性的價值觀的輸出,對於每個從業者不僅是一個考驗,它要求沒有大數據,只有價值觀的系統輸出才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價值。

我們在談論所有的這種變化,關於顏值,我們去理解像上海有K11,廣州的K11在2016年下半年開業以後,2017年流量成為全廣州第一名,在今年我在參加一次小程序活動,去機場的路上我專門去了K11,他們告訴我是因為有太多的小姐姐在這裡拍照了,我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抖音商城嗎?變了,我們在理解這種內容的分享機制,基於自拍和拍攝的一種留戀的機制,不可能把一個新的物種玩壞。如Team Lab,去年我跟很多人在介紹它是什麼,但是現在它已經在二三線城市大行其道,已經成為一個快速被收割的IP。這裡面告訴我們容顏易老,惟有精神和觀念永存。當在列出它是顏值美學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有多少為整的場景,新亞是不是又融了一輪巨資,又有多少網紅打卡的聖地是喜茶,樂樂茶,貢茶,皇茶,他們正在品類化。也就是說關於茶飲原來我們定義為一個營銷,定義為是一個非常細小的一種補充的一種觀念,也許它真的過時了。我們需要重新去思考,當今天一個又一個的一種項目,它在完成品類化的聖地的時候,我們才能去認知。瑜伽從一個運動健身項目之一成長為一個生活方式品類的聖地,當然它包含著我們看到的新天地、太古裡等不斷的拓展,更多的時候這樣一種瑜伽服,瑜伽店的品牌正在研發自己的香氛,正在讓我們完整的體驗,作為一個生活方式,解決方案背後所隱含的新的價值敏感性。

同樣我們在談論SNH48,我們在談論偶像練習生,包括旅行青蛙,創造101,有多少是宅男系的審美,又有多少女性向的消費,我們其實在談論這個時代的內容的生產機制和美學的意義標籤。當我們看到李澤言作為一個虛擬的霸道總裁和德芙的合作場景,其實已經讓更多的人形成真實的參與,從UGC到PUGC的迭代裡面恰恰隱含了我們的自治認知。哪有什麼暖男、渣男,只有我們自己所定義每一個人生所需要的不同的成就。哪有什麼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靂。因為我們在討論所有一切的出發點是己而非他,我們不再是女為悅己者容,也不是女為己悅者容,我們是女為己容,所謂最好的自己意味著這種場景的價值感受來自於迭代刷新的機制,這是我們討論今天己經濟的一種基點,所以第一個觀點是文化設計。

我們提到了大量的內衣品牌在這一波20年的變遷裡面,維多利亞的秘密除了它每年的這一場大秀以外已經成為一個更加老化,更加不適宜的品牌,更多的品牌由社交網絡的帳號趨同,他們選擇的是公眾號,微博加上這樣一個更加低租金,但是又更加好內容的場景。我們在討論的這樣一個文化設計,就是觀念的進步。比如探探,當它真正離女性的感受作為出發點的時候,即便現在被陌陌併購,我們也能思考到它整體產品的設計與成功,的確是有由來有之。充分尊重女性本體的社交體驗就和剛才我們講寶潔的一種平權理念是一樣的,這種觀念價值觀的輸出才是我們理解她商業的第一步。

而我們看到更多的細節在今天成為無數的混合空間、複合空間,無論新零售場景、智慧零售場景願意表達核心的時候,細節的根基是不是來自於體驗,而這種體驗,這種感受又是不是能夠成為從app到各種動線的規劃和設計。商場應不應該有策展,這個策展是商場的一種偶發性還是常設性。我們應不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內容體系去構建自身的IP,這樣一種感受的能力能不能完成觸點網絡的無縫對接,我相信更多的時候我們已經不介意這是一個APP的購物車的體驗和社區的體驗,我們在意的是原來在小紅書線下的體驗店那個被演戲耽誤的美妝博主也許可以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我們在意的是這種新鮮的機制的本身作為我們自我的分享和社交驅動所完成的連接,且讓我們感覺到一種興奮,就像蘑菇街的超級試衣間是一樣的。

我們在思考是淘寶直播還是陌陌直播,是得道的直播,還是蘑菇街的直播,我們在反覆去留戀所有的技術,完整的基於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不是解決了最具體的場景的痛點和體驗的甜點,甚至也願意去思考,即便是在辦公,這是我去探訪的,也是在紐約的4月份看到的一個女性的聯合辦公場景,一開始第一次去我們吃了閉門羹,因為我們不僅不是女性,而且沒有預約。第二次去之後他們跟我們談,並不是在強調女性,而且在於的確女性用戶應該有更多的適配機制,更多的個性化表達,我們已經不需要所謂的男性認同,我們也不需要所謂的外部性的一種評價所構成的正法規,因為己能量足以支持我們不斷的出發,而我們內心的豐饒,我們內心的一種豐盛和我們的一種滋養和成長會構成我們全部的商業價值,會溶解從社交、辦公、工作、生活、親子、家庭、事業的全部的邊界。

我在那邊見到了一個內衣品牌的創始人,他說我今天去理解一個女性的一種生活的場景,她可能是親子,可能是通勤,她可能是瑜伽,她可能是辦公,她可能是健身,她可能是戶外,所謂的場景不斷切換裡面,我需要在意的是什麼,需要在意的是屬實和自在,和材質方面的感受,也需要在意的是誰和我一起有這樣一種感受,物以類聚,所進化的,人以群分才是我們講的悅己審美。我相信這種對自己更好、更是善用消費表達自我去展現自己的一種品質和品位,一種個性,其實就是我們說到小確幸,小確幸才是大商業,你能不能找到你的超級用戶,找到你的悅己者所構成的同好。我們希望能夠喚醒這樣一種關於自身的覺醒和認知。這種場景的趨勢在效率層面要更加短鏈、精準,在消費者需求的響應層面要更加的快速,更加的敏捷,在用戶的體驗層面,要更加的超乎預期所形成驚喜的情感連接。所以她經濟的本質是什麼,是自我表達與審美升級。

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我們在談論消費升級,我們最近又在爭論消費降級,其實消費降級何嘗不是消費升級觀念的一種表現?我們對於功能性的產品越來越知道什麼是性價比和更好的一種獲得,我們也知道什麼是我們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和我們願意形成價格敏感性的溢價。我可能對於吃穿都不在意,但是很在意這個酒店不是讓我流連忘返,我可能不在意吃和住,但是在意是不是能形成風景如畫,我自身的美學感受的情感共鳴和喚醒,我可能什麼都不在意,但是作為一名偉大的吃貨,我希望有這樣一個蒼蠅館子,能夠讓我留戀於此。

我們今天在討論各種變化的時候,其實猝不及防進入了廣告時間,廣告就算了。我想說的核心是什麼,我們來總結一下,第一她經濟的本質是己經濟,是悅己經濟,是己悅經濟,是自己所能夠形成的自我表達和審美的升級,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迭代。第二所有今天所理解的女性的消費場景,本質並不關乎物質,而是在於我們內心的感受,所以如果有很多人在討論,很多人甚至在爭論,關於女性熱愛購物這件事情,關於女生喜歡血拼這件事情,一定要給它非常有力的回擊,千金難買我樂意,關於這樣的自己,我們並不需要認識是完美還是不完美,我們要知道所有最好的安排就在那方寸的一釐米間,我們只有不停的奔跑,才能夠見所未見,看到更好的我們自己。然而日本的另外一位建築設計室說我喜歡思考小項目的可能性,當你在如此小的項目上開展工作的時候,那麼你會知道每一釐米都極為重要。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