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8月19日

我國400餘萬醫生

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

用“醫者仁心”護佑著13億百姓的健康

醫生是我們每個人都熟知的職業,他們是健康的“把關人”,是患者的“守護者”,他們不計苦累,真誠付出;

面對患者的指責與不理解,他們默默承受,依然用最溫暖的笑容,最關切的話語鼓勵病患;

面對家屬的感謝,他們謙虛的說“都是應該的”,其實他們內心的喜悅最強烈,因為患者康復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選擇從醫時,“救死扶傷”的誓言便已烙在心裡,無論何時,救治患者永遠是第一位,他們奔忙的步伐,專注的眼神,都只為“性命相托”的承諾。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目前我院共有醫生859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539人,高級職稱261人,他們無論是在全心全意為群眾健康服務方面,還是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研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自己的力量,毫無保留地憂患者之憂,解患者之難,於點滴中促進國家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

馬英傑:對患者多付出,常懷感恩之心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他曾榮獲鄭州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稱號,河南省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2017年被評為“美麗鄭州·健康衛士”鄭州市醫德楷模,2018年被評為“全市優秀共產黨員”,近日又榮獲“鄭州好醫生”榮譽稱號。

從醫33年來,消化內科主任馬英傑在自己的崗位上懷著平常之心,只求醫好每位患者的病,他說:“患者的病情不穩定,我自己的心裡也不踏實。”於是,他留在醫院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翻閱資料,仔細研讀病例,力求為患者尋求最佳治療方案,直到患者病情穩定,他才放下心來。

在馬英傑看來,對待患者就要懷著一顆悲憫之心,想患者所想,不過度治療,也不忽略任何病症,“患者病好了,我心裡就很舒服,才能吃得香、睡得著。”樸實的話語中透露出的是一位醫者最單純的內心。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無論是否節假日,馬英傑每天都會準時到科室查房,他查房有自己的標誌性動作:彎著腰、拉著患者的手、直視患者的雙眼,慢聲慢語地詢問患者的感受。這雖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但卻折射出他對患者的人性關懷,以此溫暖著患者的心靈。

正如他所說:“對待患者就是要將心比心,如果大家都能多為患者付出,那麼醫患關係就會逐漸好起來。”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為了更好地醫治患者,在平日裡馬英傑還會抽出時間學習新技術、新知識,“醫學的發展十分迅速,要時刻讓自己保持優勢,這是責任也是動力。”無論是指導年輕醫生或是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投身科研、更新知識永遠是第一位的。

關於首箇中國醫師節,馬英傑說:“醫生群體受到了國家的關注與重視,然而醫生確實是個艱難的職業。”

面對患者的不理解,懷著對家人的愧疚,即使如此也要以平常心對待這份艱難的職業,讓它在坎坷中依舊能開出美麗的花。

張淑玲:選擇這條路,就是要付出,要犧牲,要受委屈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看似嬌弱的她其實有著大大的能量,無論是做科研還是管理科室,她都雷厲風行。

近日,她榮獲了“鄭州市醫學學科建設領軍人才”稱號,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這是整個團隊的成果,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

2018年,是神經內科一病區主任張淑玲從醫的第30個年頭,這30年來病人始終是她內心最大的牽掛。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你根本不能體會他們的痛苦和絕望。”談到患者,她變得非常焦急,剛剛還溫柔的眼神,突然變得嚴肅。很多時候,張淑玲比患者更急切,公眾對心腦血管疾病的漠視,讓她焦急、憂心。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付出,要犧牲,要受委屈。”張淑玲說,得與失總是並在,這些年來,她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得到了團隊的支持,而失去的則是對家人的陪伴。

看著同行取得的成績,她和她的團隊不甘落後,“藉助醫院的大平臺,我們要努力的去工作,去報答社會,竭盡全力去解除患者的病痛。”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在科室,她總是以高標準要求大家,甚至有些嚴苛,“但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才會不斷成長。”

張淑玲說,選擇醫生這個職業首先考慮的不是它的艱難,而是能夠治病救人,所以無論有多少艱難困苦,她都會堅定的走下去。

劉恆亮:對自己的患者負責,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來院已22年的劉恆亮是河南省衛生系統的典型人物,鄭州市勞動模範,全國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中國醫師獎”獲得者,還在今年榮獲了河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而他卻不想被名譽所累,“踏實做業務,對患者負責,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他的追求,也是他以實際行動履行的職責。

22年來,他從未休過任何一天假,哪怕是除夕夜,就連兒子結婚那天,他依然擠出時間給患者做手術……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夏季早上6點半之前,冬季早上7點之前,他都會雷打不動的來到科室,開啟一天的工作。作為心內科二病區的主任,只要患者有需求,他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病房,風雨無阻。由於科室的危急重症患者較多,凌晨跑到醫院做急診手術是常有的事,因為放心不下患者,不論過年過節他都要到科室看看他們。

當患者付不起手術費忍者疼痛不願做手術時,劉恆亮總會和同事們一起掏腰包先為他們墊付上費用,“患者的病情可是一刻也耽誤不得啊!”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他說自己“沒有時間觀念”,指的卻是自己沒有休息的時間觀念。上週末,當大多數人都在休息的時候,他利用一個下午往返於兩個院區做了3臺手術,其中一臺為急診手術。

儘管如此忙碌,他依然能夠擠出時間默默無聞的做科研、寫論文,獲得了今年的“河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而這些對患者的付出,對科研的付出,他從來不願多說,只願腳踏實地,低調前行。

他說:“醫生就是治病救人,要老實、踏實、不浮躁。”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們只是我院近千名醫生的代表,無論是德高望重,醫技超群的科主任,或是乘風破浪,力爭上游的中青年骨幹,亦或是滿腔熱血的年輕醫生,懷著對醫學一腔熱忱的規培生、實習生,他們都牢記著作為醫者的那份初心:治病救人,不辜負每一位患者的信任。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在手術室裡,他們精神高度集中,容不得絲毫疏忽,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

在重症監護室裡,他們精心醫護重症患者,寸步不離,只為患者能早日脫離危險;

在病房裡,他們細心查看患者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為他們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在門診,他們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合理治療,真誠相待;

在義診現場,他們不求回報,面對排隊就診的患者他們耐心有加,為患者答疑解惑;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是他們,將真心奉獻給醫學、奉獻給患者;

是他們,捨棄與家人的歡聚,守護患者安危;

是他們,日夜兼程駐紮崗位,只為那份“性命相托”。

因為他們的付出,22年來,患者跨越千山萬水也要來到鄭醫住院;因為他們的付出,遠在西北的患者寄來親手縫製的鞋墊表達謝意;因為他們的付出,患者費盡心思將感謝的話語刻在竹簡上親自送到醫院;因為他們的付出,在患者去世後家屬依然送來了錦旗;因為他們的付出,無數的牌匾、錦旗、感謝信紛至沓來……

致敬生命守護神:不要光環,只要平凡

醫生也是普通人,他們沒有超能力,他們也過著一天24小時的生活,然而這不計其數的平凡的24小時,卻書寫著他們不平凡的職業生涯:選擇從醫,就要風雨無阻,風雨兼程,就要與患者並肩作戰,帶著他們衝破疾病障礙,重回健康人生。

他們於平凡中奏響健康的福音,點亮生命的燈火,而這便是他們最閃耀的光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