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新鄭:集約用地巧「生金」

□河南日報記者 王延輝

一排排兩層樓房整齊排列,白牆紅瓦映著湛藍天空,房前屋後綠樹環繞……初秋的新鄭市辛店鎮北靳樓村像極了一幅優美的風景畫。

9月8日,臨近晌午,村民張改霞還在捯飭著自家小菜園,嫩綠的蘿蔔苗剛鑽出地面。“以前住在溝裡,髒亂差不說,出行都困難;現在到哪都是水泥路,水電氣一應俱全,生活可舒心。”張改霞臉上堆滿笑容,“村裡引進了好幾個產業,土地流轉出去,有固定收益和分紅,大家再也不用拴在土地上,更多的時間用來創業或打工,收入比原來多得多。”

張改霞的幸福和喜悅正是來自新鄭市深入推進的土地利用綜合改革。而北靳樓村在此項改革中率先嚐到了甜頭。

北靳樓村在村莊規劃編制到位的情況下,以“拆舊院、換新宅”的方式啟動舊村拆遷,村民在規劃區內自建新宅,設計統一、資金自籌。原來13個分散居住點整合為一個新村,節約了350畝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目前,該村與引進的正贏石化、富沃莊園、雙珠門業等企業採取聯營的方式使用土地,村集體佔有5%的股份,但不參與經營,採用固定收益方式分紅。

“村裡利用現有建設用地做文章,既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實現了群眾、企業、集體三贏。現在,村集體和群眾每年可收入54.6萬元,土地收益大幅提高,村民正在變身工人和股民。”北靳樓村黨總支書記高金亭興奮地說。

盤活資源,集約利用,土地“生金”。為創新土地利用方式,破解土地利用管理難題,新鄭市探索創新城鎮建設用地、農用地、農村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方式,有效發揮市場資源配置和政府合理引導作用,走出了一條以“集約節約、合理利用”為原則,以“節地、要地、盤地”為抓手的土地利用綜合改革新模式。

驕陽下,新村鎮望京新城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過去的老廠房、老倉庫和多年閒置的低效利用土地正在華麗“蝶變”。新鄭市政府與河南省國土資源開發投資管理中心共同出資組建“河南國土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發望京新城項目區。截至目前,該項目區已供應土地839畝,出讓土地收入12.54億元。

破舊的廠房、叢生的荒草,建於上世紀90年代、面積3平方公里的新鄭市城關鄉西關老工業園區已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騰籠換鳥、退二進三”,新鄭市啟動了西關老工業園區舊城改造,率先通過政府融資平臺籌集11.5億元進行土地整理開發工作,目前已拆除企業59家、商戶471家,盤活建設用地418畝。

“新鄭市在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改革上探索出了一條‘統一規劃、統一謀算、統一收儲、統一開發、統一供應’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鄭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趙淑梅說,由政府主導土地的一級整理、開發、入市,可為土地市場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環境,實現土地的最大價值。

坐落於具茨山下的觀音寺鎮石堌堆村是鄭州市級貧困村,村莊面積205.6畝,毗鄰村莊有一採礦型建設用地,面積256.6畝,兩者相加可使用的建設用地面積共計462.2畝。為使該村脫貧致富,新鄭市制定了搬遷復墾計劃。目前,房屋拆遷已完成,安置房建設已接近尾聲,正在開展復墾項目。該項目完成後,農用地流轉不僅可以增加群眾收益,也為新鄭北部新區建設提供土地資源,實現群眾脫貧、指標流轉、農民增收、土地增效的目的。

目前,新鄭已調查摸排適宜整治的農村空閒建設用地530畝、殘次林地約2650畝,曾經分散零星的“麵條田”也在一步步變成高標準的大方田。

“通過改革,新鄭尋找到發展與用地的‘最大公約數’,‘地從哪裡來’‘錢從哪裡出’‘糧食怎麼保’等難題開始破局,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資金、資產三位一體的支撐。”趙淑梅如是說。③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