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條鯽魚上清華」背後的祕密

告訴你“一條鯽魚上清華”背後的秘密

01

這兩天,朋友圈被“一條鯽魚上清華”的文章刷屏了。

文章中說,有50名高中生因為成功解剖鯽魚,拿到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保送資格。

這讓很多菜市場大叔表示不服。其實若論殺魚,別說大叔大媽了,就算當年那位10歲的“殺魚弟”水平也不低。如果魚殺得好就能上清華,他現在應該清華博士都畢業了,也不至於多年後還在菜場殺魚,因為一點瑣事就喝了農藥,差點出事。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其實,那些學生參加的是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獲得前50名的學生可以入選國家集訓隊,並獲得保送北大清華的資格。

在競賽中,有一個動物學實驗環節,要求現場解剖一條鯽魚,取出鯽魚特定部位的骨骼。

有競賽帶隊老師直言,“解剖鯽魚所佔實驗部分分值最多隻有十分之一。”

這和靠一條鯽魚上清華,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筆者看了一下50人的入圍名單,發現兒子的母校就有兩位同學。

對於其他學校的奧賽生我不太瞭解,但對兒子畢業的那所高中,筆者還是略知一二。

所以,不妨在此介紹一下奧賽的孩子們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能夠實現“一條鯽魚上清華”的理想。

02

在那所全國聞名的學校裡,都是從各地錄取來的尖子生,這一點不用說了。

在這個基礎上,學校還要專門成立奧賽班,有重點地進行訓練。

高一入學三個月後,學校要進行一次分班。

此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是否報奧賽班、報哪一科。

在自願報名的基礎上,學校會組織一次選拔考試,老師根據考試成績和前三個月的文化課成績,確定奧賽班的人選。

由於只有一小部分學生不願意學奧賽,所以奧賽班實際上彙集了學校成績最好的大部分學生。

想想從全省的優秀學生裡再選出的“種子”選手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吧,他們就算不學奧賽,本身也都是考清華北大的主力軍。

03

分班之後,奧賽班要專門開設奧賽課程。

因為時間有限,他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一部分高考科目的學習。從整體的課程安排到教學進度,都和普通班會有差異。

奧賽課程的內容很多人都知道,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的專業課。

所以,學校不但有專門的奧賽教練,還要經常請大學的老師過來講課,假期還要安排奧賽生到外地參加相關培訓。

當然,這其中很多項目都要自己掏錢。

學校最聰明的學生,再經受最嚴格培訓的結果,是奧賽生在本學科文化課上的成績可以秒殺所有同學,也完全可以秒殺老師。

比如一些數學奧賽生在參加數學考試的時候,都是次次滿分,在考場上覺得無聊,有時會把每道題用不同方法計算兩遍。

04

當然,奧賽生的目標不是和普通班學生炫耀,而是為了參加比賽,取得好的名次。

在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之後,就進入了競賽時間。

先是報名參加省裡的比賽,如果只獲得了省二等獎,那麼基本上算是奧賽班白上了。雖然省二等獎也符合一些學校的自主招生條件,但對於大多數野心勃勃非清北不上的奧賽生來講,那些學校根本看不上眼。

獲得省一等獎的同學,一般具備參加排名靠前名校的自主招生的資格,如果表現好,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降分錄取。

最幸運的是能夠代表省裡參加全國比賽的同學,如果成績好進入國家集訓隊,比如這次的生物前50名,可以被清華北大直接錄取,沒有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學生,也大多可以獲得降分,多的甚至可以降60分甚至直接降到一本線。

這其實已經和直接保送無異了。

學校每年考上清北的一兩百名學生當中,得到自主招生降分的奧賽生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裸分考上的只是少數。

奧賽過後,獲得保送資格和降到一本線的學生,基本上就可以不怎麼學習了,其他奧賽生要開始學習衝刺,補上以前欠下的課。

不得不佩服這些學生,他們此時的分數漲得非常快,最後的高考成績一般都非常好,他們和那些沒有參加奧賽班的學霸們共同爭奪剩下的清北名額。

05

可以看出,學生參加奧賽真的和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一樣,要經過長時間艱苦的訓練,然後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才行。

說解剖一條鯽魚就被清華錄取,就好比說許海峰開了一槍就獲得奧運會冠軍,成為中國奧運第一人那樣荒唐。

奧賽生上清華,那是用天資、勤奮和金錢堆出來的,根本不是解剖一條鯽魚那麼簡單。

就像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說的那樣,機器壞了,專家用粉筆在機器上畫個圈讓工人修,要價10000美元。畫那個圈其實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什麼地方畫卻值9999美元。

奧賽生解剖鯽魚,只是專家畫的那個圈,如何爭取站到解剖鯽魚的比賽場上,才是問題的關鍵。

真想考清華,還得先好好學習,否則,就算承包個池塘養魚天天練解剖,也不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