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拋出新餐飲方案,會是餐企升級的一種新路徑嗎?

在上海,盒馬一家門店推出了完全自動化的餐廳。自動冷庫、AGV送餐小車和烹飪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加快了送餐速度,也提升了就餐體驗。

這是盒馬鮮生和合作夥伴的一個新餐飲實驗。4月10日,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2018中國連鎖餐飲峰會”上,盒馬CEO侯毅表示,正在探索新零售與餐飲的結合方案,“餐飲行業發展多年,還有一些痛點沒有解決,盒馬在嘗試,是否可以用零售行業的經驗,為餐飲升級提供另一種參考。”

作為餐飲行業的“門外漢”,侯毅提出了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餐飲店不能全天都營業?為什麼就餐前需要用茶和冷菜打發等待時間?為什麼消費者總覺得菜品價格高?

在侯毅看來,盒馬在生鮮新零售領域的經驗,或許可以嫁接到餐飲行業。

盒馬拋出新餐飲方案,會是餐企升級的一種新路徑嗎?

“通過數據分析,我們是否可以在平峰時段打折,引導大家吃早午餐和下午茶?高峰時段廚師忙不過來,我們是否可以使用智能化的器械,代替重複性勞動?另外,我們是否可以讓消費者提前點餐,讓菜比人先上桌,來縮短消費者的等待時間,提升空間利用率?”他說。

據介紹,盒馬正在上海南翔店的“蟹碼頭機器人主題餐廳”進行初步嘗試,一方面利用智能設備提高出菜和服務效率,另一方面在閒時推出折扣定價等措施,引導消費者在非高峰時段用餐。

盒馬拋出新餐飲方案,會是餐企升級的一種新路徑嗎?

顧客在盒馬“蟹碼頭機器人主題餐廳”用餐

不過,侯毅表示,盒馬並沒有要因此“進軍餐飲界”,而是為餐飲行業的諸多技術創新提供合適的實驗場景,盒馬也希望與餐飲品牌攜手探索新餐飲的發展方向。“今天盒馬排名前十的合作伙伴,已經是資本追逐的對象了,估值都很高。”

如今,多家餐飲企業都在嘗試各種模式升級。更智能、更新鮮、對消費者更友好的創新方向,已經成為餐飲行業共識。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會長、北京嘉和一品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劉京京也認為,2018年餐飲模式會發生巨大裂變,新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就提到多個案例,包括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咖啡工廠,德克士推出的無人智慧餐廳“德克士未來店”,盒馬與西貝的合作,大董的門店創新和海外拓展等。他說,零售業很多經驗可以向餐飲行業輸出,這些創新方向不一定都是對的,但至少是積極的嘗試。

以下為盒馬CEO侯毅關於“新餐飲”的分享

盒馬拋出新餐飲方案,會是餐企升級的一種新路徑嗎?

盒馬CEO侯毅

今天的主題是新餐飲、新零售。我們認為零售跟餐飲是完全能夠融為一體的,因為零售能給餐飲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流量,零售能降低餐飲業的供應鏈成本,零售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好的體驗。

我是今天在座最不懂餐飲業的,因為不懂,所以我們“無知者無畏”,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餐飲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第一,為什麼餐飲店不能全天都營業?第二,為什麼就餐前需要用茶和冷菜打發等待時間?因為我們要有熟菜的準備時間,但這是不是消費者一定需要的?第三,為什麼消費者總覺得菜品價格高?有諮詢公司說我們的毛利潤要做到65%到70%,為什麼毛利率就不能迴歸零售業的本質,30%甚至25%的毛利率?

剛才講到第一個痛點是有效營業時間。餐飲業僅僅定義說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讓消費者到店裡來吃飯,難道我們的廚房不能作為一箇中央廚房,我們生產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在家裡面享受?今天的餐飲外賣已經證明了這件事情。餐飲的門店更多是個廚房,是一個加工中心,可以為零售業提供大量個性的豐富商品,來解決家裡的就餐問題。這個改變將徹底改變餐飲業原來坪效低的問題,盒馬現在每天下午都很忙。

第二個痛點是加工效率低、服務效率低。我們需要很多人端著盤子送餐,還要有人回收,這些活能不能讓機器人替代?能不能提高服務效率?我們傳統的加工方法,蒸一條魚15分鐘,烤扇貝要10分鐘。意味著餐飲的設備也要顛覆性創新,把所有的加工時間大幅度縮短,然後口味還能保持原樣。

第三個痛點是成本。我們的四大成本,食材成本、原材料成本、房租成本、加工費成本,能不能回到互聯網原點,把這四個成本重組?比如說下午我們的餐廳本來就是空的,如果消費者下午來吃飯,是不是把房租這部分成本扣掉,不讓消費者承擔這個成本?晚上最忙的時候是不是要貴一點?因為這是黃金時段。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價格的槓桿體系,閒忙時間的差異化定價策略,讓消費者選擇在不同時間來吃飯。

盒馬拋出新餐飲方案,會是餐企升級的一種新路徑嗎?

新餐飲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增加線上銷售,同時提高坪效。

我們合作一年以上的餐飲企業,線上銷售超過了50%,因為有很多半成品業務;比如說一家做港式飯的,中午賣雙拼飯,晚上賣蔬菜、烤鴨、叉燒,下午就為晚上的菜做準備。不同時間段,有不同的產品,對銷售來講是成倍的增長。而這些商品正是新餐飲和新零售所需要的,我們可以在網上銷售。

今天盒馬排名前十的合作伙伴,已經是資本追逐的對象了,估值都很高。所以也希望在座的同行,不敢是傳統的品牌還是互聯網的新秀品牌,能和盒馬聯手開拓全新的餐飲市場,在線上銷售你們的半成品產品。

我們再來看看一日三餐背後的科技力量。

盒馬第一次實現了從門店自助點餐,手機點餐,一直到整個生產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我們可以幫助每個崗位,每個人,管理有效的工作時間,包括實現廚師加工的管理。

盒馬賣的主要是海鮮,有個海鮮的宰殺過程,我們放到暫存的自動化冷庫裡面。消費者到門店以後,只要一確認,廚房就加工,保證你坐下第一道熱菜就上來了。第一道上菜時間5分鐘,不管點多少菜,全部菜都30分鐘上完。也不再需要原來的點餐時間,點餐可以在手機上提前完成。

我們還有熱加工和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小車)送餐,AGV送餐的核心是20秒鐘送到消費者手中,一菜一送。送餐完成以後,消費者可以在手機上做各種各樣的分享和點評。

我們也正在和合作夥伴開發蒸汽微波設備,蒸一條魚一分鐘,微波烤設備烤扇貝一分鐘。還有自動炒鍋機,讓批量化的商品大規模地生產。比如說烤羊肉串,我們用空氣炸鍋來炸,速度可以提高,口味比原來更好吃。設備的提升,讓做菜變得很簡單,讓時間變得很短。

智能設備加快了我們的送餐速度:第一個是自動冷庫,第二個是AGV送餐小車,第三個是烹飪機器人。

我們還在開發一個回收的機器設備,消費者就餐以後自己倒在盆裡,機器小車會來回收。

用互聯網,用自動化物流,用智能設備,對餐飲的改造,今天僅僅是剛剛開始。對於盒馬來講,我們希望用科技,用互聯網去幫助做新餐飲的嘗試。

這並不是說盒馬要大規模進軍新餐飲,沒有這個想法。盒馬鮮生是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願意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我們願意開發這些設備賦能傳統企業,幫助大家提升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