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采茶和收藏有什么关系?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茶商都会鼓吹普洱的“谷雨茶”、“秋茶”,凡是这样包装产品的,一律可以视为是工业化的产物。因为乔木种古树茶一年只采一季。即传统的“雨前茶”,遵循前三天是宝,后三天是草的采茶时机,并只采摘一芽或一芽一叶的当年鲜叶作为原料,首先保证了原料的品质,为接下来的工艺奠定良好的原材料基础。

由于没有过度采摘,茶树有一年的自然生长时机,所以也无需施加肥料,茶树可自然休养生息。同时由于古树茶生长于高海拔的山区中,且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只能采用人工采摘,而台地茶为了保证大规模种植和采摘,往往种植在海拔较低的坡地,而且多采取机器采摘的模式。普洱生茶工艺主要在鲜叶基础上经过杀青、揉捻、晒干工艺制成,在日照无法保证的秋(雨)季,且雨水茶的水气较重,往往会采用机器烘干的方法,以保证达到一定的脱水度,但高温同时破坏了茶叶的品质。经过高温的普洱茶,香气倒是会得到快速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洱新茶在新制时往往比古树茶闻起来要香的原因,但在经年保存后,其不耐久存的特性就会表现出来了,因为瞬间的高温破坏了茶叶的菌群环境,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化学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广大茶友会发现买的时候品尝过,其实茶叶味道还是不错的,但放置几年后味道往往会下降的原因,因此,台地料理论上是没有收藏价值的,只会耗费了茶友宝贵的收藏时间。所以,从收藏品鉴的角度说:高山古树春料才是普洱茶收藏的前提。

普洱茶的采茶和收藏有什么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