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正!然后稍息

前几天我转发了一条“锦州南站老人发病,医学院一位学生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的微博,因为指出她心肺复苏操作不当,遭到部分网友的指责,似乎掀起轩然大波。

在老人摔倒扶不扶都需要思考抉择的当下,首先在得知老人突发急病时,能够挺身而出,其善良和勇气是值得赞赏的,这种精神毫无疑问也值得提倡和弘扬。我要强调的是,急救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爱心、热情和良好意愿,要有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才能拥有更好的结果。

为什么非得强调正确的急救方法呢?因为现行这套心肺复苏急救源自于实践,是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检验才得来的成果。几个世纪前人类就试图复苏呼吸停止的人,据介绍,从1850年到1950年的百年时间里,出现了上百种急救方式,比如,每分钟反复拉舌头、放开舌头15下;让患者俯卧和侧身两种姿势反复切换等等。今天回头再去看,这些急救就显得十分可笑,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不能因为出发点是救命,科学的急救操作就可以轻描淡写,略去不谈。

立正!然后稍息

18世纪时抢救溺水者的方法是对着肛门吹气。

立正!然后稍息

20世纪初借助大木桶做人工呼吸。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现代心肺复苏术才诞生。

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其实不复杂:

立正!然后稍息

立正!然后稍息

——那么错误的心肺复苏操作有什么危害?

可能会发生肋骨、胸骨骨折,造成心脏、肺脏的损伤以及肝脾破裂等严重情况,导致气胸、血胸、心肌损伤、冠状动脉损伤、心包填塞,内脏大出血等,甚至危及生命。

——给活人做心肺复苏,又有什么危害呢?

对一个心跳并未停止、且意识清楚的人做胸外心脏按压,会打乱心跳原有的规律,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得心排血量受限、下降,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会影响到呼吸,使得患者呼吸的频率、深度大大增加,导致过度换气,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呼吸性碱中毒,可出现头晕、手脚麻木,严重时四肢可以抽搐、甚至意识丧失。

同时,被按压的人如意识清楚,也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不适、惊慌、恐惧。

救命的事,正确的处理方式和科学方法是无法忽视和回避的。

希望这件事不要影响到心肺复苏抢救“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善心和决心,更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掌握正确的救命方法,造福于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