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不是藥神》我的一點思考

關於《我不是藥神》我的一點思考

一、劇情

故事發生在05年的上海,社會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改革開放給各個企業帶來了先機,也順勢激活了市場經濟。激活後的市場經濟中出現了大量行業、產業、企業,而製藥行業就是這行業中的其中一種。在製藥行業中有一種能夠有效治療白血病的藥,名叫“格列寧”。而格列寧的價格居高不下,格列寧藥物生產被瑞士企業擁有知識產權,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自然要通過藥物的銷售來謀取鉅額利潤。格列寧在國內的售價高達4萬元一瓶,價格之高昂讓許許多多的老百姓望而卻步。病人為了吃藥,耗費了整個家庭中的所有財產。部分治病的老百姓越來越成為了藥罐子,買不起高昂的格列寧的藥成為了家庭中的巨大困擾。

男主角程勇(徐崢飾)是一名已經離了婚的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店的店主,其擁有一個年邁多病的父親,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兒子,離過婚後的兒子跟隨母親生活,程勇生活拮据,經常交不起房租,房東天天來催租,忍無可忍的房東將其店面關門。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程勇發現了格列寧藥的廣大需求,通過一位白血病人瞭解到,印度賣有格列寧藥物,但是是仿製藥。雖然是仿製藥,但是其藥品和療效和正版藥並無什麼區別。藥品的市場售價在2000元/瓶,雖然市場價格很低,但是由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印度仿製藥無法進入到國內市場銷售。

而在此時,程勇的父親病危住院,住院治療需要一大筆的手術費,沒有辦法的程勇鋌而走險選擇了“走私”。通過程勇的不懈努力,打開了印度藥廠通往中國銷售的渠道,獲取進價僅為500元/瓶的格列寧,運到國內後以5000元/瓶的價格賣出。但是運到國內後藥品卻無法售出,此時程勇結交了思慧、呂受益等人一起為銷售藥品打開銷路,在打開銷路的過程之中,程勇收穫一幫團隊,也看到了病人們的無錢買藥的痛楚。經過大家的努力,藥品慢慢打開了銷路,隨之而來的也是程勇及其團隊賺了許多錢。

程勇及其團隊收穫金錢的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風險。根據國家法律,走私屬於犯罪,按照法律要判處5-12年有期徒刑。由於風險太大,一位專門賣假藥的廠商(張長林,王研輝飾)以程勇兩年利潤的價格買下了程勇在印度仿製藥廠的渠道,此時原有的創世團隊也相繼離開。獲得渠道後的張長林以2萬元/瓶的價格在國內賣出。這引來了病友的不滿,於是有的病友舉報了以張長林為首的藥廠,藥廠很快被相關部門查處並關閉。

於是國內格列寧在國內的市場出現了“斷貨”的狀態,犯有白血病的病友們再次出現了有病無藥可治的狀態,許多人因為白血病相繼離開。真正觸動程勇的是其創始人團隊之一的呂受益也因為白血病的緣故離開人世。程勇的良心產生了極大的不安,看著這些白血病的病友無藥可治,程勇決定重操舊業,繼續“走私”格列寧仿製藥。而這次走私,程勇並沒有賺大家一分錢,而是以進價的價格賣給擁有白血病的病友。

隨著時間的推移,警察機關也注意到了市場上所出現的這種現象,而負責調查此案的警官曹斌就是程勇前妻的弟弟,隨著調查的深入,曹斌慢慢發現了隱藏著其中的不可調和的矛盾,也遇到了道德和法律之間衝突。其內心產生了極大的糾結,那就是法大於情。經過糾結之後,曹斌選擇了放棄調查這件案子。

此時,擁有格列寧知識產權的瑞士企業開始起訴印度政府,要求其關閉格列寧仿製藥廠,而仿製藥廠的關閉帶給了程勇不小的打擊,其原有的供貨渠道消失了。如果想要繼續為病友提供藥物,必須以2000元/瓶的價格從印度零售中購買格列寧藥物。程勇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以2000元/瓶的幾個從零售市場上買藥,繼續以500元/瓶的價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

銷售一段時間後,警察也查處了以程勇為首的印度格列寧藥品經銷商,經過法庭宣判,程勇判處5年有期徒刑。而考慮到案情的特殊性,程勇在獄三年後被放出。到此,劇情完畢。

關於《我不是藥神》我的一點思考

二、通過劇情映射出的社會現象

1、人性之善惡

人性有善的一部分,也有惡的一部分。一個人因為牟取非法暴利而造成了他人的利益收到損失,人們善於把此類人群歸為惡人。一個人因為放棄自身利益而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犧牲,人們把他稱之為英雄。如果一個人因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違法了,那麼這個人是善是惡呢?難道違法就一定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嗎?難道不違法就一定是個好人嗎?在劇情的後面,程勇為了病友的利益而不惜違法,那麼他是個壞人呢還是個好人呢?那麼在這裡,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這引發了廣大讀者的討論,也引發了我的深思。

2、利益之交錯

程勇從一開始走私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資金利益才售賣格列寧仿製藥,但是隨著問題的深入,他開始為了大家的利益不賺錢的去走私格列寧仿製藥,最後程勇甚至自己補貼錢去走私幫助病友。那麼程勇是個商人嗎?在這裡,我們可以給程勇下一個定義,雖然不是準確,但是僅是我的個人想法。

下定義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商人?

根據目前社會的定義: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會有形資源或無形資源為工具獲取利潤的人,那麼來看,追求利潤就是商人的本質,你是個商人你就必須要追求利潤,否則你不能稱之為一個商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程勇不是一個好商人,但是他一定是一個好人,是拯救萬千病友的一個好人。

3、人性鬥爭的光輝

在本電影中人性的鬥爭歸根結底就是個人利益與病友利益的鬥爭,因為牽涉到生命,此時的利益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更受人關注,因為其帶來的影響範圍更大,性質更不容易區分。程勇從一開始以個人利益為主,到最後以他人利益為主,此時程勇的個人境界是得到了昇華的。

關於《我不是藥神》我的一點思考

三、社會現象(也就是社會問題)造成的根源

我們看到,在此影片中所存在的一條主線就是利益。瑞士格列寧藥廠為了企業自身的利益而放棄廣大病友的利益與程勇為了廣大病友的利益放棄自身利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其背後是企業的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那麼為什麼正版格列寧製藥廠所生產的藥價就這麼高呢?

從小的來看,格列寧的本質還是一家企業,目前社會來看,企業每天把“社會責任”整日掛在嘴邊,但是其實際的目的還是獲取更多的利益,企業要追逐利潤,這是企業的本質,沒有利潤企業就沒有辦法生產,沒有辦法活下去,資本市場投資就要獲得回報,沒有回報的收益其就不會進行投資。這是本質,本質決定了企業必然要獲取高額的利潤來滿足其企業主的財富夢,本質決定了企業必須要獲取高額的利潤來支撐企業的進步和發展。這是本質,從古至今一直是這樣。其實我們可以看到,產生這種現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今天沒有格列寧,明天就會有馬列寧,後天就會有其他藥物來填補市場,這是商業競爭。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這就需要從大方面來看,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早已給出了我們答案,只不過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而已。以正版格列寧廠商為代表的企業是資本方的陣營,而企業的員工、廣大藥品的消費者、廣大病友其實是無產階級的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天生必然會產生矛盾。難道僅僅是製藥行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嗎?教育行業、第三服務業、互聯網行業……基本上和市場經濟相關的行業幾乎是所有行業都會出現此類現象。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現象呢?其實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思想中都給出了答案,具體我就不再一一闡述,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關於《我不是藥神》我的一點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