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2019年高考命題方向揭祕及各科備考建議!

2018年高考結束後,教育部考試中心在第一時間發佈了對今年各地高考試題尤其是全國卷試題的評析,明確“表揚”了一些試題,並給予很高的評價。

今天,小輕根據這些重磅評析,力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告訴大家:2019高考的命題方向是什麼!

2018年《考試大綱》相對於2017年考試大綱未做調整,高考命題貫徹考綱修訂精神,在命題理念、考試內容、試題設計等方面,對2019高考的各科複習備考提出了明確的指引。

「權威發佈」2019年高考命題方向揭秘及各科備考建議!

語 文

繼續聚焦立德樹人,精心選擇試題材料,著力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優秀文化傳統的自覺傳承。

進一步體現語文改革方向,科學架構學科能力,強調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進一步落實高考能力立意,以閱讀與欣賞為基礎,以表達與交流為提高,貼近人生,迴歸人本,體現出對人的存在和發展的關懷的命題理念。

數 學

2019高考數學將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重要任務,以數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的能力。同時,通過多種渠道滲透數學文化,如有的試題將通過數學史展示數學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有的將通過揭示知識的產生背景和形成過程,體現數學的創造、發現和發展特點;有的將通過對數學思維方法的總結、提煉,呈現數學的思想性。

英 語

2019高考英語將通過深度發掘語篇材料思想內涵,突出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交際能力、人文底蘊的養成。

如閱讀理解部分可能選取科技創新、環境保護、一帶一路、遺產保護等話題文章設計試題,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體悟和諧發展之道。

文 綜

2019高考文科綜合將注重創新試題設計、挖掘時代主題、構建問題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歷史學科所獨具的思維與分析方法。

如地理試題將更加註重反映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的價值取向,將地理學思想方法自然、貼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學科將精心選擇能夠更好地承載學科知識、反映學科特色的素材,貼近學生生活、貼近時代,更好地發揮考試對教學的導向和促進作用。

歷史學科將更加註重考查歷史思維過程與方法,如學生對歷史事實和歷史敘述這兩種不同史學概念的理解和辨別程度。

理 綜

2019高考理科綜合將堅持把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考查滲透到命題全過程,向學生提供新知識或原有知識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如化學試題可能增加化學反應圖形和性能關聯圖形的體裁,讓學生在獲得化學信息的基礎上,迴歸到基本反應原理和物質結構知識中去。通過延伸基本知識,在培養學生自學和探究精神方面也進行積極探索。

物理學科通過將動量和近代物理作為必考內容進行考查,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認識實際現象,理解更深層次問題。

生物學科要求學生能夠對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科學表達等;同時,要求學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的能力。

「權威發佈」2019年高考命題方向揭秘及各科備考建議!

語 文

1.閱讀

閱讀類題目,應該強化答題規範。無論是文學類文本的閱讀還是實用類文本的閱讀,答題都有其特點和規範。

就客觀題而言,一定要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落實每個選項中的理解和說法是否正確,切不可無視文本,僅憑感覺和印象就加以判斷 ;確定錯誤選項時,不能認定某個選項錯了就立即確定答案,一定要在落實所有選項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抓大放小”,確定答案。

就主觀題而言,一是要仔細審題,明確題目要求。如“×××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和“總結×××的形象特點”看似都在問人物形象,但答題的思路不同:前者需要先概括人物形象,再從不同角度結合文本具體分析;後者直接進行分析即可。二是要規範作答。在答題時,文學類文本和實用類文本雖然可能都要進行概括和分析,做到條理清晰,表述嚴密,邏輯合理,語言通暢,但表述的用語體系是不同的。

例如小說中“設置情節”“形象特點”,傳記中的“組織材料”“精神品質”等就是這種區別的體現。

2.積累

(1)古代文化常識主要出現在文言、古詩閱讀中,在現代文中並不常見常用,理解記憶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即便記住了,也常會遺忘,所以要反覆進行復習。

不僅要複習課文中出現過的,還要複習科舉教育、風俗禮儀、姓名稱謂、天文曆法等方面那些未必在課文中出現過的古代文化常識。

例如

2016年考到的“移疾”,作為官員要求隱退的委婉語,在課文中並沒有出現過。古代文化常識雖然內容龐雜,但要求掌握的限於常識,比較生僻的內容就不再是常識,積累的必要性不大。

(2)理解性默寫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因對提示信息把握不當而寫錯句子,出現錯別字。因此,背誦時,要吃透其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例如

《登飛來峰》中的“自緣身在最高層”和《題西林壁》中的“只緣身在此山中”兩句容易混淆,弄清各自的含義就不會錯了。

另外,針對前期在複習中容易出錯的字,要動手寫寫,確保準確掌握。如《勸學》中的“而致千里”“無以至千里”兩句中的“致”“至”二字,《登高》中的“霜鬢”等。

(3)一些近義成語原本就不易區分,像“不孚眾望”“不負眾望”“一視同仁”“一概而論”等。因此,在複習成語時,除了要了解意思,更要掌握其特定的用法,如適用對象、感情色彩、褒貶謙敬等。

3.作文

然後,關於作文,總體來說就是多讀多練。拿寫議論文和時評文來說,在於同學們高一高二時多看各類文學作品。在不耽誤學習的條件下看看書是很放鬆而且培養氣質提高寫作水平的。而放假時多看看新聞,不僅可以讓同學們的觀點令人眼前一亮,高考後自主招生面試時也會遊刃有餘。加上平時多積累名言、定期練筆,作文就搞定了。

數 學

1、構建知識網絡,注重基礎

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確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紮紮實實,對每個知識點都要理解透徹,明確它們要求以及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繫。

2、階段自查,歸因提升

每次訂正試卷或作業時,在做錯的試題旁邊要寫明做錯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找不到解題著手點;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應用有問題;

(4)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有問題;

(5)情景設計看不懂;

(6)不熟練,時間不夠;

(7)粗心,或算錯。

以上方法經過一個階段自查,建立一份個人補差檔案。通過邊查邊改,重複犯的錯誤一定會越來越少。同時,隨著自我認識的不斷完善,也有利於考試時增強自信心。

3、強化定時訓練,及時反饋矯正

學好數學要做大量的題,但反過來做了大量的題,數學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題的效率,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麼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訓練是必要的。

(1)要有針對性地做題,典型的題目,應該規範地完成,同時還應瞭解自己,有選擇地做一些課外的題,但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

(2)是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

(3)提高計算能力。

4、迴歸課本,抓住考綱

儘管複習時間緊張,但我們仍然要注意迴歸課本。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複習才有實效。

5、加強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

著眼於理解數學,真正理解問題的來龍去脈,而不是靠題海戰術取勝,通過分析典型問題解題過程,熟練解題,提高解題能力。

英 語

1.語法訓練題要少做但要精做

從近年來高考改革趨勢及英語語法試題命題的走向來看,“基礎、常見、實用”這六字方針是語法試題的命題原則。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加強基礎、常見和實用的語法題目的訓練,注重梳理。高考語法題有極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要知道,學習語法的目的是促進語言的運用能力的發展。平時要對語法中的疑點、難點做好記錄,並配合典型的語法練習題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要牢記“題不在多做,而在精做,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語篇訓練要多做並限時做

將語篇訓練作為貫穿高三英語複習的主線是十分明智的,因為這是新課程標準、考綱所要求的。語篇訓練不僅包括閱讀理解,還包括完形填空、七選五、寫作等。

根據高考改革,英語高考越來越重視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考生在做閱讀理解練習時,一定要限定時間,根據高考試卷對閱讀理解題限時的要求,應限制在30分鐘內讀完3+1(3篇閱讀+1篇七選五)篇短文並完成10+5(10道閱讀+5道七選五)道小題的選擇。在選擇正確答案時,要充分利用平常所學過的閱讀技巧。如尋找主題句、猜詞、推理、跳讀、略讀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除了教材,平時也要多閱讀英語報紙雜誌,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提高對不同題材和體裁文章的熟悉度以便獲取更多的背景知識和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

3.利用閱讀語篇複習詞彙、句型和語法

在做完限時閱讀後,建議將短文重新再看一遍,對文章所出現的詞彙、短語進行及時歸納和總結。語篇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及交際背景,而且學生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進行猜詞,推理完成對語篇的理解,並帶動單詞、短語和句型的複習,形成較為流暢的語言表達習慣,為寫作打下基礎。同時,閱讀也是記憶單詞的好方法。

事實上,孤立的單詞是不容易記憶的,如果把它們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聯繫上下文,就便於認識和記憶,並且詞義記得準確、清楚。

4.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

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大量閱讀,另一方面離不開反覆地進行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而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必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平時強化詞彙、語法知識的運用,背誦一定篇數的經典範文,並在此基礎上多讀、多寫。

理 綜

一、依綱據本重基礎

依綱:

從全國曆年高考題看,每年的高考題絕大多數的題目都在考綱界定的和能力要求內,特別是在一輪複習的時候,一定要全面的覆蓋考綱要求的全部知識點,紮實的對照考綱進行復習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據本:

高考命題並非無跡可尋,研讀歷年試卷不難發現試題往往源自教材,熟悉教材上重要的知識點,以2017年高考選擇題為例,選擇題第7題的 “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纖維製造的是……”源自課本(魯科版必修二 P96)。在一輪複習的過程中,在老師的帶領下好好的回顧重溫教材,對有效的消除知識盲區有很大的幫助。

重基礎:

2017年,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的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的高考評價體系,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是裡面最基礎的兩層,在今年和往後幾年的高考命題中都會有明顯的體現。所以抓住基礎就是抓住化學的命脈。

二、多練多想多總結

多練:

高三全年的學習中,練習是複習的重要一個環節,練習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的標準。一般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能有效地提升做題的準確率和速率。

多想:

通過近年的高考分析不難發現,高考對於記憶的要求逐漸淡化,更多的強調要求學生能夠在新情境下綜合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處理複雜任務的能力,這就需要在思維的碰撞過程中,反思、理解、整理,進而內化為自身的學科素養。

多總結: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習到的知識歸納總結好。特別是高考常見的考法、經典的題型,每一種類型的解題技巧,善於通過整理平時做錯的每一道題,形成錯題集,經常性的回看,減少再次出錯的概率。

三、注重核心能力的培養

本次物構第一題考的是物理跟化學的知識的綜合應用,這其實是近年高考理綜卷的一個典型的特點。這種考查方式典型的反映了考綱中提到的對信息的提取能力與信息整合能力,注重知識的遷移及綜合應用。這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熟練度要求較高,需要有比較完善的學科知識體系。因此新高三同學應該逐步培養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第一、訓練掌握完整基礎知識的能力。在暑期或第一輪複習的時候充分複習高一高二的基礎內容,並適當提升相應內容的訓練難度,打造完善的個人知識體系。這個部分就是地基,非常重要,做的好,整個高三年的複習就事半功倍。記,然後提煉成體系。

第二、訓練信息整合的能力。基礎知識體系搭建完善大概在寒假前後可以完成。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輪複習。以專題的形式整合知識點的各種考法。適應知識體系上的各種變化方式。

第三、訓練知識遷移及綜合應用的能力。以接近高考題的模式充分訓練,熟練掌握高考理綜的各種新穎的考查方式。特別是難題模塊的攻克。在全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全卷涉及計算的部分佔了23分的分值,分值比例高,體現了化學作為理科學科的學科特點,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文 綜

(一)科學認識考綱與課標

1、新課標的歷史考綱與教材不同,它是按古代、近現代的歷史發展體系編制的。

2、主題思想:新課標下考試測量的學科知識體系問題,首先需要史學觀念的更新。具體來說,就是用文明史的觀點整合現有的教材,構建學科體系。在此基礎上,歷史上的制度、思想、觀念比歷史事件本身更重要,應多關注與現實聯繫緊密的歷史問題以及全球性的共同問題,並從整體的、文明交融的角度去認識這些問題。強調三大核心史觀:工業化、生產力作用的現代化史觀;尊重各文明單位價值取向並不斷交流、融合的文明史觀;重視整體與局部、中心與邊緣關係的全球史觀。

3、突出能力考察:基本知識點是歷史學科體系的構成要素。但在新課標下,基本知識點的確定比較困難。在命題時,往往會適當增加材料題的比重,更多地設計新的情景,讓考生運用自身的能力去分析解答試題。

4、中學教學更加註重對新課標的研讀,領會其精神實質,注意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突出學科主幹知識複習

①中國古代主各個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特徵及其相互聯繫。

②中國近(現)代化進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本質特徵及其深層原因、國際背景和相互關係。

③世界近現代主要國家社會政治變革、經濟生活變遷、科技文化發展和國際關係調整及其縱橫交錯的聯繫和影響。

④中外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及其背景原因的對比聯繫。

⑤教材所涉及重要歷史概念的分類集合複習。

⑥當代重要史學思想和方法,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比較史學、計量史學、結構史學、心態史學等應用舉例。

(三)構建立體式知識體系

1、 抓“點”:即座標,是歷史縱向聯繫和橫向聯繫的交叉點。一系列關聯的“點”就可以串聯為一條線。

如“世界市場形成的過程”有四個點:(1)新航路開闢——世界市場雛形出現;(2)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3)第一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4)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2、 串“線”:即有內在聯繫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

如古代中央集權制涉及的“點”有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縣制,漢朝郡國並行制,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度,明廢丞相、設內閣,清設立軍機處,這構成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秦朝)—發展演變(漢至元)—強化(明清)的“線”。

3、 鋪“面”:即某一時期歷史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如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知識可以總結為:一是鞏固政權(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二是恢復經濟(建立國營經濟、合理調整工商業等);三是完成過渡(三大改造和“一五”計劃);四是民主法制建設(《共同綱領》、1954年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等);五是外交建樹(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亞非會議等);六是科教文化(“雙百”方針、教育方針等)。

4、 織“網”:即把零散的知識串聯起來,“織”成完整的、立體的網,實現學科內的“超級鏈接”。在複習中不能僅限於複習某個知識點,而應該縱橫聯繫,前後貫通,構建“網狀”知識體系。

按模塊重整教材,清晰勾勒歷史發展脈絡→

歷史(I)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3、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4、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6、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7、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8、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9、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歷史(I)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歐美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前期中國政治的變化(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5、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探索與影響(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政治文明的發展(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7、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歷史(Ⅱ)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4、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5、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6、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8、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歷史(Ⅱ)

1、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2、新航路的開闢、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3、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4、羅斯福新政與資本主義運行機制的調節

5、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7、當今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8、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以階段通史為主,整合三個模塊的知識內容 ↓:

科學合理地劃分中外歷史階段

中國古代:

先秦時期(約170萬年~公元前221年)——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時期

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220~907年)——中國古代文明走向繁榮

五代遼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中國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明清(1368年~1840年)——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與遲滯

世界近現代:

農業文明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期(14—16世紀)

政治革命開啟工業文明的大門(17~18世紀)

工業文明的確立和擴展(19世紀)

工業文明的縱深發展(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

工業文明的轉型震盪與調整(20世紀初~1945年)

整體世界的擴展和信息時代(1945年至今)

中國近現代:

中國近代化的孕育(1840年~19世紀60年代)

中國近代化的啟動(1860~1895)

中國近代化的整體發展階段(1895~1927)

中國近代化的曲折前進階段(1927~1949)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準備與啟動(1949—1956)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曲折與延誤 (1956~1976)

社會主義現代建設重振與輝煌(1978年改革開放後)

(四)在文明史觀統領下,“中外關聯”、“領域結合”

1、注意從人類文明演進的歷程角度進行復習。如複習希臘羅馬歷史時,應側重在雅典民主和羅馬法律上;複習孔子思想時重點放在“仁”上,因為“仁”對於和諧人際關係、建立和諧社會有積極影響。

2、“中外關聯”是指把中國史放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進行復習。近年學科內綜合大題從這個角度命題的頻率非常高。

3、“領域結合”就是階段特徵,即某一時期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所反映的階段特徵。

4、從新的史學視角下複習:

①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與西方民主制度形成與發展的比較。

②中國儒家文化和西方基督文明對東西方科學技術不同發展道路的影響。

③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進程、內容、結果的比較。

④中國近代主流思潮演變的原因,以及與古代傳統文化和西方近現代思想文化的聯繫。

⑤近代西方主要國家不同政體形式的各自特點及其形成原因,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

⑥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擴張方式的演變及其原因和影響。

(五)聯繫熱點,滲透歷史,創設新情境

1、關注週年歷史事件。

2、關注社會熱點,尤其是長效熱點。如構建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文化體制改革、創新型社會等。

(六)融入社會,積累現實生活認識

關注社會現實有助於理解歷史問題,要引導學生從知識體系轉向生活體系,從生活當中總結知識,將歷史現象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鼓勵學生融入社會,培養學生關注、思考社會生活問題的良好習慣——既要關注和了解國際、國內社會發生的事情,也要關注身邊的、生活中的事。對熱點問題的分析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學會將學科間知識綜合應用,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歷史問題的核心要素,對歷史境況的特點有一定的感悟,能概括出問題所涉及的歷史發展趨勢,並且,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形成自己的歷史認識和觀點。

(七)加強規範性訓練與解題指導

基礎知識不牢固然是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但思路不開闊,思維不活躍,審題能力不強,解題能力弱,也是學生丟分和得不了高分的重要因素。正確的審題、答題思路和方法,既省時高效,又能提高答題的準確度、得分率,所以在整個高三階段都要切實重視和加強學生審題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針對學生在遷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審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欠缺,要採取相應的措施與方法,做到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相統一。

一是精心篩選好題,好題標準——新題、新意、能力型題目;

二是注重解題方法、技巧指導;

三是審準題意,規範答題。力求做到:

①行文規範;②行文簡潔,根據所設問題的分值估計知識要點的多少;③行文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

四是強化限時訓練和適當規模訓練,並及時評講與反饋。

五是錯題反覆研究,設計變式訓練,以此作為提高知識、能力的重要途徑。

錯題分析的作用不僅僅是使學生弄清一道問題,而是要通過錯題分析,總結知識的內在聯繫,規律,特別是要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作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以提高高考得分率。

(八)演練真題,提高能力

(1)重點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強化對文言文、半文半白的文字,世界史譯文及一些外交文獻,這些學生閱讀能力欠缺的文字進行專項訓練。

(2)進行語言表述能力方面和知識遷移能力專項訓練。

(3)在進行訓練時最好採用高考真題作為載體,因為真題是最接近高考的,真題訓練是最好的訓練方式,重在揣摩高考真題的命題思路 。

「權威發佈」2019年高考命題方向揭秘及各科備考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