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華州“大樹溝”記事

作者 :李吉超

每次看華縣地圖時,一看到石堤峪秦嶺大山那塊時,就想起了這條峪裡的“大樹溝”。大樹溝,是石堤峪(當地人俗稱“石頭峪”)頂端靠近秦嶺主峰的一條主溝之一,溝向為東南西北方向走勢。這裡森林茂密,水量充沛,植被為多針葉闊葉混交林,森林覆蓋率高。山勢徒峭險峻,風光無限,盡在險峰。

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進山的大道,一直在東側的半山腰間。一路走,一路欣賞初春的秦嶺大山美景。河水清澈見底,嘩嘩聲不絕於耳,水流不斷地在白石間翻騰作響,不時地有白花花的浪花泛起。動態的美與靜態的秀大山相互襯映,悠然地張著顯了東部秦嶺山景的動、靜之韻味。雖為早春,但翠綠針葉馬尾松新葉,卻給了大山常年之鮮活的生命活力。河柳綻芽,山桃花含苞待放,桃紅色的花瓣已顯露了深紅的尖尖。這裡的一切,都告訴人們,春的氣息已經秦嶺深山綻放了!

步行三個時辰即到了大樹溝溝口。大樹溝溝口,為一個溝口裡有兩個岔溝口的戀生姊妹形態的溝口。右手為大樹溝;左手是小樹溝。兩個溝道里都散居著人家。溝口的森林植被,幾乎為針葉馬尾松覆蓋,植被良好,松濤陣陣,清流不斷。大溝口的溝形,就尤如華縣高塘鎮南邊的東、西澗峪一般,一溝分兩岔,相互照應,相互依存,獨立列勢,又各具千秋。

沿小樹溝逆上,分散著幾十戶人家。人家都搬出山外,但房子仍在,有的人家仍有老人們在留守,經營著幾分薄地和養殖大小牲畜、家禽為補充生計。在小樹溝尾部的又有一個兩岔溝口處。右手一條是穿越大樹溝和石堤峪主峪方向的小支溝。這裡山勢平緩;選擇了左手方向的另一條支溝方向。這裡山頭險峻徒峭,奇石異鬆散見,又有一個向東穿行的山脊啞口。爬行翻越於叢林、亂石間,可以衝刺山脊啞口。

臨近最啞口處,尖利的巨石擋道,要不斷地穿行其中,奮力抓枝藤上衝。一路尖石橫路,據分析是大地震中倒下的石頭,橫七豎八地斜依在山溝裡,也說明過去這裡山勢更為險峻,抵擋不住地震衝擊力而轟然倒下的,構成大地震遺駭。登上山脊啞口的最高點觀察,這啞口是天然形成,兩側山脊徒峭,根本無山脊通行小路。是一個雙向絕險絕壁的山脊啞口。也就是說,根本無人跡上去過,就連野生動物,也難以攀上去的。站在啞口,山風更猛,松濤陣陣狂吹,估計有8級的大風,人在此站直打哆嗦。衝刺啞口,是一般艱苦爬行路程。細觀察,這個啞口,向東可通往少華山峪道里。


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在出小樹溝不遠的地方,有潭碧水,應該是住在這裡的人們的飲用泉水。遍山坡的松樹翠綠翠綠的,也真是一處世外桃園呀,仙境一般!左手方向的一條鈄路向山脊伸去,從這兒翻過去,就是大樹溝了!沿著向出山方向的鈄坡大路,向上走去,坡路上鋪滿了厚厚落下來的松葉,深黃深黃的,走在上面,象走在了有彈性的地毯山路上,松底下面是風化了的細砂粒,這是一條較寬林蔭大道,是兩溝人往來“高速路”。高度不很高,在山脊分水嶺處的小山脊處環顧四周地貌,只見松林森森,空氣清新,人在林中,愜意極了!

大樹溝除植被誘人之外,河道也很特別。不僅水量大,而且一整塊石板河床盡現眼前:河床寬闊,完完整整一個大石頭,落差也大,三級落水,底部是一清徹的大潭碧水,典型的石板河,掩映青山綠水間,給人仙境桃園之感。要說少華山的石板河景觀特別,它與大樹溝的石板河比起來,卻遜色得多了,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簡直是“小巫見了大巫”!大樹溝的石板河,天下絕無僅有!對照性看見它,你的大拇不由自主地撓了起來!絕!我的筆笨倔,無法描寫出“國色天香”的大樹溝石板河景質。


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大樹溝,我記憶中的大樹溝,永遠的大樹溝,千呼萬喚的大樹溝!目矚此景此情,也勾起和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

1971年的深秋和初冬,當時正在華縣瓜坡中學讀高中一年級的筆者,年僅17歲的毛頭小夥子年齡,青春四射,活力無限。學校號召勤工儉學勞動,動員學生們去石堤峪給學校扛木板和椽兩趟。老師帶隊,二年級有5個班,共250名學生,人力略顯不足,又從一年級各班抽了幾名體力好的學生配合參加。由於,我高個子,兩趟都趕上了。兩次去石堤峪之行,給我的腦海裡種下了終生的記憶。時常想起石堤峪·大樹溝夜色之行……一次去石堤峪的什麼溝,已記不起了。一次去了大樹溝的深溝半山坡扛已解好的木板,記憶憂新,永生難忘。由於路程遙遠,兩趟都是走的夜路,黑燈瞎火地在石堤峪徒步行進,到什麼地方,只有夜色中的石堤峪景色和地名。拉架子車到溝口,在溝裡全是肩扛的份。所以,對印象中的大樹溝,根本沒有什麼良好印象。有的,只有跟大隊人馬行進中;有的只有艱辛的勞作睏乏之苦……


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印象中,大樹溝位置在石堤峪很遠很遠的地方!人困馬氣的,又是夜路,沒有印象只有“大樹溝”這三個永遠忘不掉的名稱。估摸著,可能快到秦嶺主峰了。現在看地圖,的確離翻越秦嶺主峰,有十幾公里的距離。今天,欣賞大樹溝風景,確是一番人間仙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熱起戶外爬山活動熱朝。戶外活動十餘年來,也不曾涉及足過大樹溝。今天看了,大樹溝自然風景,不同凡響!拍手稱奇!

幾十年來,石堤峪的變化,今非昔比。最早改變的是石堤峪山口到七里樓這一段。部隊營地始建於1968年,因戰國家略需要而建設,部隊營區建設改善這段進山公路,使進山險段公路設施齊全,暢通無阻。1971年我們過往時,這裡還正在施工中,只見這裡駐紮穿綠色軍裝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和寫在山涯澗令人振奮的宣傳標語,什麼“死在秦嶺為革命,不死革命在秦嶺。”等等豪言壯語,激勵著第一代代戌邊革命軍人,在此無私無畏地奉獻熱血和青春年華,獻身國防建設,同時改變了進山的古道!部隊營地之後進山過嶺路,一直是寬闊的三輪車進山沙石路。到本世紀初幾年,通村路的建設,又促進了出部隊營地,到天崖村高崖下的通村水泥路面。進山順暢得多了!據瞭解,石堤峪散居著70戶少數民族人群,近幾年修成進村水泥,被命名為“民族團結幸福路”!由陝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渭南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支持興建。使千年古道交通得到了徹底改變。


華州千年古道石堤峪:“大樹溝”記事


現在,人們出行石堤峪方便,快捷得多了!近幾年的扶貧搬遷,石堤峪內的村民,幾乎近全部搬出了山外,都在城裡有了新住房和職業,80%戶,大門常掛大鎖把守,只是生產季節暫短留住。留守老房的人群,只是一些老年人在在此勞作生存,其子女都山外有業可守。儘管人搬出了,但過去的房子也有了很大改變,幾乎都是磚混結構的房子了!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和改善。天崖村至秦嶺主峰過嶺進村路,由於人們已搬出,也沒必要再修了,只是戶外驢子走走而已!石堤峪千年商貿大道,不僅是古往今來的物流大道,還是我國曆史上,在陝西東部地區,漢少民族融合、團結進步、和睦相處、共建文明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