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富士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代工巨頭,在新形勢下謀求變革也已經有近十個年頭,今天我們聊的是旗下的B2C商城飛虎樂購,這個被郭臺銘總裁寄予厚望的垂直電商,在摸索中艱難前行,也算是大型企業轉型中的切膚之痛。

飛虎樂購2009年8月4日成立,同年12月8日集團內部員工內測,2010年8月1日正式面相中國市場並打出口號‘飛虎樂購,放心Go’。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大家都知道富士康是世界上最大的代工企業,其客戶遍及各地的3C大佬,蘋果,諾基亞,三星,松下,索尼等等,所以飛虎樂購從建立之初就擁有著相當龐大的資源,而且銷售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富士康打工之品牌產品。創辦時就力圖衝破代工束縛,開闢新營收,跟上電商新時代的意圖。

以上在各種知道里面都可以查到,小編想在小處著筆來簡單分析一下飛虎樂購為什麼到現在幾乎沒人知道的尷尬局面。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首先飛虎樂購作為富士康的網站在建設之時的時機並不差,我們來看看同是B2C的大佬天貓和京東的軌跡:

阿里巴巴1999年成立

淘寶網2003年創辦

支付寶2004年接入

淘寶商城2008年推出

聚划算2010年

天貓獨立2012年

京東商城1998年成立

2012年自營產品已經佔據B2C市場49%的份額。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也就是說在2009-2010年時行業巨頭天貓和京東並沒有當下的壟斷地位,因為當時還有當當,拍拍,易購,蘇寧等等都是小傢伙亂戰,群雄逐鹿是容易出現機會的,而機會需要的資源,富士康幾乎都有,但都不是頂尖。

小編在飛虎樂購創辦之初就開始進行購買3C產品了,那時候飛虎樂購剛開始內測不久,很多產品的價格優惠到誇張,小編購買了3個九陽的豆漿機,相同的型號竟然比超市便宜了100塊錢!另外當時飛虎樂購在電子硬件方面也有涉足,全新正品價格很有誘惑力,當時雖然網站規模不大,但是產品的競爭力很大,員工購買的力度和粘性也很高。至少小編自己購買了小一萬塊的產品,而那時小編雖然擁有阿里和京東帳號,但是從來沒有消費過,像小編這樣的員工足夠多,因為那時的網購併不普遍。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我記得飛虎樂購就幾乎沒有在正式的大型媒體上做過宣傳和長期推廣,只是在看優酷視頻時的開頭或結尾有見過,我想這也是在廣告宣傳成本上的考量,而在其他的垂直電商大佬們已經在宣傳上無所不用其極,淘寶天貓已經開始阿里媽媽淘寶客形式出現,京東也是遍地廣告,而那時的凡客誠品甚至做到一年十幾個億的廣告費用,只有八千萬的淨收入,說明了什麼,大家都在瘋狂的追求知名度,在瘋狂的拉客。

而富士康的飛虎樂購過的悠然自得,沒有今天不努力就被同行給擠掉的風險,因為即使在外界無人知曉,在內部依然四季如春,龐大的員工基數讓內部銷售變得有利可圖,而且借鑑聚划算推出的員工團購也是優惠多多,銷量喜人。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可富士康人再多,也不過就百十萬人,能有多大的消費能力?而且當電腦端支付逐漸被移動端支付取代時,大量的員工購買力都轉向了淘寶,天貓,京東,聚美優品等等,而飛虎樂購的冷清就成為了必然。

究其原因,很多內情不被常人所知,小編也一樣,但落後的營銷理念是制約新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更專業的人才來推動新電商的進步。再一個代工企業的產品資源優勢並沒有提現出來,比如都知道蘋果是富士康生產,但富士康依然沒有最優先的銷售權利和最大的優惠。另外沒有大規模的砸錢推銷也是知名度始終鎖在企業內部的原因,網友們可有幾個聽說過曾經這麼牛過的網站?最後是飛虎樂購其實已經站在風口上,只是陰差陽錯,終究沒能飛起來,令人唏噓。

富士康跨界電商轉型記之切膚之痛的飛虎樂購


這個也是一家之談,燒腦專家會繼續更新後面兩部,一個是‘虎頭蛇尾的萬馬奔騰,一個是王者歸來的夏普生態’,好了我是燒腦專家,喜歡的就幫忙評論轉發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