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錢不好賺了?外國巨頭退出中國!強勢迴應:愛來不來

曾幾何時,逛外國品牌的服裝店,到洋品牌的餐飲店就餐,這基本上就等於中國人心目中的輕奢生活。這總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也是活躍在中國的洋品牌賴以生存的動力所在。可是近幾年,中國人像是開竅了一般,對國外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型洋品牌過了幾年安逸的日子才開始“水土不服”,打算撤出中國市場。

外媒:中國錢不好賺了?外國巨頭退出中國!強勢回應:愛來不來

很多人會覺得奇了怪了,這些要撤出中國的國外品牌大多在進駐初期可都是混得風生水起,備受消費者青睞的,為何過了這麼多年才感到水土不服,宣佈敗走呢?這原因之一,首先是國內的消費者“慣”的,“國外的比國貨好”的消費觀念影響下,國外品牌自然走俏,銷量一路領先。這就給了洋品牌恃寵生嬌的理由,不考慮中國消費者需求,不按實際情況調整貨物,完全故步自封。

外媒:中國錢不好賺了?外國巨頭退出中國!強勢回應:愛來不來

其次,洋品牌對於自己在本土的營銷模式過於自信了,在中國直接生搬硬套。正如英國超市品牌Tesco,套用歐美人習慣駕車到郊區採購的經驗,將在中國的超市選址定在了郊區,完全不出於方便考慮;而且在商品供應上也沒有按地域調整,消費者也不買賬。完全忽略本土化的選址和管理方式,讓外企品牌逐漸走入了困境。另外,洋品牌不願意遵守中國的相關政策規定,也堵死了自己的發展之路,這在食品行業中尤為明顯。

俗話說,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若是洋品牌看到自己走的路線不對,立即順應消費者的選擇,及時調整,還不至於落得在中國走不下去的地步。然而它們的對手,中國品牌也在此時崛起了。

相比之下,中國品牌的營銷手段更加靈活,無孔不入的產品廣告、依賴大數據及AI技術的消費者需求分析,再加上靈活自如的物流網絡,已經刷新了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觀念。還寄望於傳統零售的洋品牌顯然跟不上中國的速度,更別提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曾經以傲慢態度對待中國市場洋品牌,在中國品牌的奮勇直追中亂了陣腳,安安穩穩就能賺中國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外媒:中國錢不好賺了?外國巨頭退出中國!強勢回應:愛來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