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德孝立本福泽远 忠厚传家子孙绵

——合邑尚忠堂夏氏(主要分布于巢北)简介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一、始祖:元兴公;始迁祖:四世祖文敬公、文刚公和文彬公。

夏氏一脉,源远流长。我族始祖元兴公(1364-1429),配赵孺人,生子一,仰贤公;二世祖配何孺人,生子一,继传公;三世祖,配胡孺人,生子三,文敬公、文刚公、文彬公;五世祖,景澄公、景源公、景稀公;六世祖,有庆公、有宗公、有禄公、有凤公。

明万历六年(公元一四七零年)前后,四世祖文敬公偕弟文刚、文彬由南昌府南昌县迁庐州府东乡,“文敬公卜居山里村(现山头夏村),文刚公居井头村(现井头夏村),文彬公后裔复迁三官集左近之夏油坛”。随着家族繁衍生息枝繁叶茂,长房文敬公后裔先后分居夏桥村、郭杨村、东岗迟村和小夏村;二房文刚公后裔分居小应塘村和夏小店村。除外迁合肥、南京、芜湖、定远、溧阳等支系外,我族现主要分布于巢湖市北部和肥东县东北部,族人数千。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二、字辈: 正直家传,忠清世守,道在敬承,德绍永久。(根据我族老谱推测,此字辈立于公元一七八零年前后)。

查阅我族老谱发现,山里村十七世正奎公(1784-1847)是较早使用此字辈的族人,由此可知立此字辈的时间应该在一七八三年之前,此后至一九八零年前后,族人基本依字辈起名,持续近两百年,其间族人“亲疏各别,班班可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迁徙的日益频繁,加上宗族意识的淡泊,甚至有些外迁族人都不知道本族字辈,越来越多的人不使用字辈起名,以致“亲疏不辨,支派不明”,故以字辈起名很有必要。现族人已经传至二十五世(“道”字辈),原有字辈还能使用一百五十年以上,故本次续谱不打算叙立新字派。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三 夏氏宗谱。

嘉庆初年(公元一八零零年)前后,山里分十五世林书公(1748-1802)“有志修辑(族谱)未逮”,此后数十年又多逢“兵燹岁欠”,直至光绪甲午(一八九四)年秋,井头分夏直顺(字建寅)、夏直祥(字瑞亭)等“慨然念之”,二君在林书公墨谱的基础上续修族谱,乙未夏清稿乃成,刊印十四部,分别以“天上七星联斗极,人间两式重欧苏”为字号,各分收讫珍藏。

合肥古称庐州,民国初年,设合肥县。解放前,巢湖苏湾以北地区一直隶属于合肥县,故我族乙未老谱称“合邑《夏氏族谱》”。乙未族谱是我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编修并印刷的族谱。民国三十六年,我族聘王郢程圣周先生,协同山头夏村夏忠青(字伯纯)续辑宗谱,次年稿就待刊之际,又遭兵燹,族祠财产尽损,清稿与备印纸张全毁。故乙未合邑《夏氏宗谱》乃我族最珍贵的史料。

上世纪初,东邻犯境,民族命运多舛,加之“文革”之劫,我族族谱大多散佚。改革开放以后,国运渐昌,家谱劝善导和之主旨得到肯许,修谱建祠随之盛行。然数十年间,族人关注族谱者甚微。我常思家乘百年未续,“族人虽一脉之亲,却难究同本之源”,寝食难安。丁酉(二零一七)冬,我在媒体上发文,介绍巢北夏氏历史,众族人与我联系,表示对宗族事务的关切,也感慨老谱难觅,续谱无望。经过半年多寻访,我终于从山头夏忠明族叔处获乙未老谱第四卷,遂起续修夏氏族谱之念。

戊戌(二零一八)春,在夏油坛忠早叔帮助下,在忠群叔处拿到老谱第二、三、四卷,加上零散搜集到的老谱序文,巢北夏氏历史基本清晰,山头夏、夏桥、郭杨世系基本完整,坚定了我续修族谱的信心。然老谱短期难以聚齐,全面启动不太现实,只得以村为单位逐支进行,一方面,积累经验,聚集人气;另一方面,整合保存资料,伺机启动续修整个巢北夏氏族谱。

现我族主要集中于巢湖市北部,为了区别于合肥周边夏氏,正在续修的我族宗谱,拟定名为“巢北《夏氏宗谱》”。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四、夏氏宗祠。

夏氏宗祠,始建于清中期,后屡遭兵燹。清同治癸酉(一八七三)年,井头分正怀公“鸠集族人,创立始基”,谋划在原宗祠废墟上重新建祠,至光绪丙戌(一八八六)年,正怀公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遂命其长子建寅公“鸠工建造祠宇”,周年乃成,然“祠宇告成之日,即(正怀)公告终之时”。正怀公为夏氏宗谱呕心沥血,年七十五离世,在那个年代也算善有善报了。

夏氏宗祠位于赵集墩子胡村,五间三进,气势雄伟。自抗战始,家族便利用族祠办学,教族子弟学文习武,众学子走上建设新中国的各个岗位;解放初期,新成立的黄山区政府在夏氏祠堂办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修建学校需要材料,祠堂被拆除。如今祠堂原址已建民宅,巢北夏氏宗祠遗迹已荡然无存。


巢湖北乡尚忠堂夏氏简介


五、困惑与无奈。

乙未老谱明确记载,我巢北夏氏源自南昌府南昌县,族人也一直口传我族发脉于“江西枣木巷(音)”。一百二十多年前,直顺直祥二君,摒弃“攀龙附凤”的修谱惯例,“以(江西以上)世系无征而不敢妄为攀附,惟文敬公曾祖元兴,为文敬昆弟之考,确无疑误,则奉(南昌府“贫民”)元兴公为一世祖”,可见乙未老谱可信度较高。二君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为我们今天溯源提供了可信的史料,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现代交通和通信的便捷,为众多家族寻根提供了可能,让我不得不思考:我族江西上世有无可能继续向上追溯?我族与合肥周边的尚忠堂夏氏,基本都是明初“洪武大移民”之后,在前期移民的引领下,以投亲靠友的方式,源自江西,年代相近,堂号相同,相互之间有无内在联系?网络上众多夏氏流源信息,真假难辨,如何取舍?这些疑问都有待后世宗贤进一步探索、考证。

中学高级教师 二十二世孙夏清龙谨撰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