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專欄」扶貧路上的好支書——記審坡鎮賈寺院村黨支部書記賈三虎

「脱贫攻坚专栏」扶贫路上的好支书——记审坡镇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

「脱贫攻坚专栏」扶贫路上的好支书——记审坡镇贾寺院村党支部书记贾三虎

他曾外出經商,獨自經營小有成就;他毅然回村任職,不畏困難勇挑重擔;他表面看起來憨厚朴實,但思路清晰、思維敏捷;他不善言談,但善於管理,方法獨到;他任職11年,使一個窮村亂村逐步走上了一條棚菜種植的特色之路。他就是扶貧路上的好支書——審坡鎮賈寺院村黨支部書記賈三虎。

用“誠心”換“真心”

賈寺院村以前是武邑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90多戶,耕地700多畝,一直以傳統種植為主,村民生活條件差。針對這種情況,鎮黨委想到了在外辦廠的賈三虎。當時的賈三虎已經小有成就,自己開辦的工廠收益不菲。

萬事開頭難。2008年,他毅然回村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開始了他的治村創業征程。針對村內財務管理相對混亂的狀況,他與村“兩委”成員進行了認真商議,決定實行“村財民管”,即由村民選出大家信任的村民代表和村會計共同管理財務,財務支出由村“兩委”會議提出方案,項目實施中的各種支出由村民代表負責,票據由村民代表簽字。這樣,村幹部離開了“財”自然就清白,有村民代表的參與,群眾也就明明白白。

賈三虎常說:“幹群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他想盡辦法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先徵求各位村幹部的意見,做到問計於黨員群眾,問需於全體村民。對於村內重大事項和群眾關心的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及時公開,越是工作中存在的各種難啃的“硬骨頭”,他越是迎難而上,耐心解釋村民不理解的問題,化解村民對村裡工作的質疑。

育產業富村民

人心穩定了,賈三虎便思索著如何引導群眾走高效農業發展之路。他帶領群眾外出參觀學習,最後確定以發展大棚瓜菜為切入點。“起初號召村民發展大棚瓜菜種植並不順利,群眾一沒技術二少資金,要想硬性推動群眾發展棚菜種植根本不可能。”他說,為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就帶頭種了三個春秋棚,在棚內實行西瓜、豆角、櫻桃西紅柿瓜菜錯季套種,當年不僅收回了投資,三個棚還淨掙了4萬多元,看到甜頭的群眾紛紛要跟著一起幹。

緊接著,在他的積極推動下,武邑縣興彪農業合作社應勢而生,村民種植的蔬菜由合作社統一定價、統一銷售。為儘快打開銷路,賈三虎聯繫客商、推廣品牌。隨著合作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各地客商紛至沓來,菜農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村裡又建起了多功能的育苗大棚,村民們種植蔬菜更是有了信心。目前,全村共發展棚菜戶40戶,大棚佔地400多畝,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餘元,貧困戶也從原來的56戶減少到6戶。

美鄉村倡新風

2017年3月,賈寺院村被確定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面對美麗鄉村建設日程緊、任務重、頭緒多的嚴峻形勢,賈三虎沒有退縮。他帶領黨支部一班人,走訪群眾,把脈問診、分類施策。在清障工作中,他和村幹部一起帶頭,為村民做表率。他的這些舉動,也感動了全村的廣大群眾,清障工作變得順暢起來,連昔日有名的“難纏戶”也主動到村委大院找到賈三虎,想為村莊建設出把力。施工過程中,嚴格督導,保障施工的質量。堅持科學佈局、合理利用的原則,規劃建設了黨群之家、兒童之家、農家書屋和電子閱覽室等多功能村“兩委”辦公室,村莊一天天美起來。

現如今,村裡的環境好了,群眾生活水平高了,他又發動村“兩委”幹部,組織群眾組建了廣場舞隊,開展“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的評選表彰,並設立“善行義舉四德榜”,加強村民個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教育,積極促進了家庭和諧。他用鄉賢文化感召村民,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以良好家風帶動社會文明,大力倡樹時代新風,提高村民幸福指數。

在賈三虎的帶領下,賈寺院村的村莊更優美了、村民更富裕了、生活更幸福了,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審核:張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