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说这话的人,应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文化。

——摘自一位网友的留言

重庆有什么?提到重庆,你最先会想起什么?向外地朋友介绍重庆,你觉得最骄傲最值得一提的是什么?

美女。火锅。解放碑。

许多人会这么说。以至于参加今日头条 "城就·中国行"了不起的城市·重庆渝中活动的全国大V们,在为#了不起的重庆母城渝中#点赞时,有一天竟然连续三个大V都写了美女,很多人在重庆吃了无数顿火锅,在解放碑高楼俯瞰重庆夜景时没有被安排的小组成员吃完饭也不离开解放碑而纷纷要去登高楼看夜景。

如果很多年前提到重庆,则还有一个热词叫:棒棒。因为一部在全国很火的《山城棒棒军》的缘故。当然,今天棒棒却越来越稀少,以至于我的一位朋友、一位正团职转业军人头天脱下军装,第二天就当起棒棒,不但写作出版了22万字的纪实文学《最后的棒棒》,其拍摄的与书同名的全国首部自拍体纪实片也于8月17日上映,成为豆瓣有史以来第一次万人零差评的9.7超高分纪录片。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除了这些,重庆还有什么?

后面的发问,有外地人,也有重庆人。

语气轻蔑者的意思是:你重庆就这"老三篇",整天美女、火锅、网红,哪像成都有青城山、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宽窄巷子、文殊院……成都人似乎都可以如数家珍,脱口而出。

内心着急者的意思是:我重庆除了美女、火锅与网红,"三千年江洲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蕴含的厚重的巴渝文化,持续百年的"湖广填四川"和百万三峡移民交相辉映的移民文化,历经五年半大轰炸而不倒的抗战文化……有多少重庆人可以娓娓道来,是否应该系统梳理、深度发掘、广为传播,让人们知道我重庆不仅有颜值也是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从这样的发问里其实都可以看出,重庆不是没文化,而是缺乏对文化的深度发掘和精度包装,系统梳理和整体提升,有序推广和可持续传播。

全国20+大V探访母城渝中行动第一天走进了王琦美术博物馆。令我吃惊的是,博物馆竟位居中山四路重庆市委大门对面,在为母城渝中对文化艺术之重视而感叹的同时,也为有多少人知道王琦和王琦美术博物馆感到一丝担忧。

问随行者,知之甚少。百度一下,排在最前面是一同名的年轻女演员,直到手机第四屏下端才看到有关版画大师王琦的资讯,只有以"王琦 重庆"或"王琦 版画"搜索,才可在首条看到单独的词条。面对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重庆人,家乡是不是可以设法让王琦的搜索直接进入百度第一条呢?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其实,重视、发掘、保护和传播文化的工作,重庆人已经觉醒。

前几日出任重庆市第五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第二片区比赛的评委,渝中区选手丁政义以《光》为题,深情讲述了从2012年6月起渝中区按照抢救性、保护性创作原则,启动大型电视文化公益行动"文化名人在渝中"的故事。三年时间,3000分钟素材,13万字文稿,他们创作完成了重庆首部为在世文化名家立传的高清电视纪录片系列作品,徐文彬、牛翁、庄奴、屈趁斯、傅天琳、沈福存、江碧波等大批文化名人的人生像一束光,照彻人心,温暖人性,也感动了评委。我打出了当天的第三个最高分。

去年6月,重庆日报推出了 "重走古诗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从古诗这个小的切口挖掘重庆历史文化,首篇报道《江流自古书巴字 山色今朝画巨然——渝中古诗探秘》一推出,立即引起关注和反响。

"古诗中对渝中半岛关注较多的地方是哪里?据记者调查,洪崖洞要算一个。明代洪崖洞地僻人稀,一派田园风光,城内数条小溪交汇于此,沿崖而下,构成'浓翠滴空濛'的佳景,有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数篇。'洪崖滴翠'在明代就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不少诗人在此留下佳作。"

记者抛出诱人问题后,列举了清代四川川东道张九镒"手拍洪崖肩,洞壑认仙踪"的诗句,奉节知县姜会照"自是仙崖张画景,岚光一片袅清风" 的赞叹,还介绍了曾修订"巴渝十二景"的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描绘洪崖洞的传世诗作:"洪崖肩许拍,古洞象难求。携得一樽酒,来看五色浮。珠飞高岸落,翠涌大江流。掩映斜阳里,波光点石头。"这样的报道使洪崖洞这个时尚地标的文化内涵瞬间丰富、亲和起来,使读者充满了兴趣。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历史感是一座城市个性化的独特魅力所在,挖掘和传播不仅可以因其鲜为人知而引发兴趣,也可以因为温故知新而唤醒记忆,还可因新的发掘和独特的视角表达而给人新的感悟和启示,甚至激发对城市的文化自豪和依恋。

朝天门是重庆母城乃至整个重庆当之无愧的永恒地标。两江汇流的江景、璀璨辉煌的夜景令人心驰神往、过目不忘。但重庆夜色是从何时成为一景的,《晚清赵熙用诗歌为朝天门画像》的报道告诉我们,"从古诗中可以推断,起码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记者采访考证后写到:1760年,王尔鉴评定"巴渝十二景"中有"字水宵灯"一景,指的就是朝天门的夜景。两江交汇之处,迂回曲折,酷似"巴"字的古篆体,入夜,万家灯火,波光凌照,故名"字水宵灯"。并向受众介绍了清代诗人赵熙在100多年前以《重庆》为题为朝天门画的像:

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

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

自古全川财富地,津亭红烛醉春风。

读到这样气势恢宏、美丽如画的描绘朝天门的古诗句,再看今日"诗人笔下的景象更胜往昔"的报道,古今对比的自然连接,彰显了朝天门从古至今的美丽和辉煌,这种富有文化味的呈现既饱含了历史的优越感,也充盈着在朝天门乘船夜游两江、感受赵熙诗中"楼台市气笙歌外,朝暮江声鼓角中"迷人意境的依恋感,还升腾出对今天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朝天扬帆"项目的自豪感。

做完这篇报道的重庆日报文教中心主任助理兰世秋充满兴奋。她告诉《夜问》主页君,“时至今日还在说重庆没文化,那是对重庆不太了解吧。重庆是一座火辣辣的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性格和文化魅力”,但“文化尚需梳理”。曾在母城居住多年的她以“爱之深,所以痛之切”来表达对母城的复杂感情,问其因,答曰:“母城文化未得到完全的展示。”

然也。须知,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绵延不绝的根,心灵归宿的本,浸透骨血的魂,也是可以持续向世界释放永续魅力的源。可喜的是,这正在成为共识并付诸行动。

重庆:一座没有文化的城市?


"有美女没有气质,有历史没有文化,有地位没有名气。"如果今天还有人这样黑重庆,你会答应吗?

此前,本人在《七夕·重庆:确认过眼神,我爱上了对的城》一文中,对"美女是重庆靓丽的名片。因为今天的重庆美女已经由直辖之初的'看得听不得',蝶变成秀外慧中的尤物"进行了描述,间接回答了"有美女没有气质"的问题。今天,拙文算是一家之言,聊了一下重庆究竟是没文化还是没有梳理和呈现好文化的问题。那么,隔几日再与你一起就直辖新重庆的知名度等城市传播问题交流一下吧?

不妥之处,欢迎吐槽,敬祈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