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国成品油:消费回升,但后续增长缺乏动力

7月中国成品油:消费回升,但后续增长缺乏动力

鸿网大宗 | 鸿网原油 周永乐

【要点提示】7月成品油(汽柴煤)产量同比增速上升,出口增速继续放缓,主要因为国内消费有所回升,加之成品油出口配额限制。

受限于夏季高温,工业活动减少,柴油消费放缓,然而旅游消费的增加,导致汽油消费增长由负转正。

7月炼厂开工率回升,同时伴随着国际油价回落以及国内汽柴油零售价保持高位,独立炼油厂利润情况稍有改善。然而伊朗问题的发酵导致油价回升,不利于刺激成品油消费和炼厂利润增加。此外,中美贸易战仍是当前经济维稳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成品油消费动力并不乐观,基建项目开闸对柴油消费的推动力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一、成品油(汽柴煤)出口增速放缓,因配额限制以及国内消费改善

7月成品油(汽柴煤)出口359万吨,同比增速为3%,环比减少7%,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随着7月国际油价出现的明显回落,亚洲裂解价差有所回升,成品油出口却失去敏感性,鸿网认为,主要是因为成品油出口配额即将耗尽,新一批的配额尚未下发,并且国内消费有所回升限制了出口。

7月成品油(汽柴煤)表观消费量2689万吨,同比增加4%,与上月的2675万吨相比也稍有增加。

二、汽油主导国内成品油(汽柴煤)消费回升

受限于夏季高温,国内宏观经济放缓,工业活动减少,柴油消费放缓,然而旅游消费的增加,导致汽油消费增长由负转正,并且主导着7月成品油(汽柴煤)表观消费增加。

7月汽油产量1189万吨,同比增加12%,出口89万吨,同比减少13%,表观消费量1100万吨,同比增加15%;

对比之下,7月柴油产量1446万吨,同比下降2%,出口154万吨,同比增加10%,表观消费量1292万吨,同比下降3%。

三、后续成品油消费动力面临不确定性

至8月15日,布伦特活跃合约结算价从6月29日79.23美元下跌了10.3%,柴油国内最高零售价下跌了0.6%,某种程度上导致国内炼厂尤其是独立炼厂的利润空间得以改善,开工率小幅回升。然而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持续发酵,油价再次上行,加之中美贸易战恐不利于宏观经济维稳,进而消费下降。

1. 伊朗问题的发酵将推高油价,首先打压国内成品油消费的欲望,其次损伤炼厂利润,不利于开工率的恢复。

2. 目前出口配额尚有余量,第三批成品油出口配额临近下放,后续出口空间不足为虑。但是随着油价回升,亚洲成品油裂解价差有下行压力,进而成品油出口动力减弱。

3. 7月官方制造业PMI连续五个月运行在51%以上,表明制造业仍在持续扩张,已经释放了下半年经济平稳开局的信号。但是当前经济稳中仍有变数,基建投资总额同比下降至2000年以来最低,GDP增速面临下行压力,最近基建项目的开闸对柴油消费的推动力有待进一步考察,况且中美贸易战增加了中国下半年经济风险和维稳难度,因此成品油消费动力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