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馬蜂「化敵爲友」

導讀:“捅了馬蜂窩”——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於馬蜂的忌憚,似乎已經到了聞“蜂”喪膽的地步。而在南丹縣城關鎮星店屯,卻有這麼一個人,他能夠與馬蜂“化敵為友”,和平相處。

馬蜂毒性很強,“脾氣”又大,反應快讓人望而生畏,遠遠躲避不敢招惹。如果遭到外來干擾或攻擊時,群蜂飛湧而出,一致對外圍攻擊入侵者,而人們往往一時躲閃不及皮肉被蜇傷,痛得抱頭大哭甚至倒地打滾。然而,在城關鎮大平村星店屯,吳師傅卻能與馬蜂“化敵為友”。可謂是富貴險中求,吳師傅將它作為一項發家致富的行業。

近日,記者就走進了南丹縣城關鎮大平村星店屯,瞭解吳師傅用什麼樣的高招跟馬蜂化敵為友的。

現場聲: 在我身後的這個大棚,據我瞭解這是養虎頭蜂的大棚,我們一起進去看個究竟吧。一進到蜂棚裡面呢,我們看到很多很多的虎頭蜂,在小棚裡面飛來飛去的,也會聽到嗡嗡的響聲,我們的吳師傅正在小棚裡面給虎頭蜂進行餵養,吳師傅你好,你好。我想問一下,那麼多的虎頭蜂在那裡面你不怕麼。不怕 不怕 這個是雄蜂,雄蜂是不會蜇人的。

雄蜂不會蜇人,這是真的嗎?為了證實這一說法,我們的記者決定進入到蜂房試一試。

現場聲:這是雄蜂不會蜇人的,這吳師傅到底是騙人呢還是怎麼樣,我們還是進去體驗一翻吧,給我感覺是一件挺害怕的一件事情。不用怕,不用怕。這是經過我們挑選過的,不會蜇人的。那雄蜂和雌蜂會有些什麼區別呢?雄蜂它沒有這個(蜇針),這個雄蜂它沒有這個(蜇針),它不會蜇人,如果是那些是職蜂(工作蜂),那些都是工作蜂,工作蜂它是專門出去找吃的回巢,如果是工作蜂,它就會蜇人,來你體驗一下,沒事的。你看一下它屁股。我發現吳師傅養的這個蜂是不會蜇人的,感覺呢它現在好像蠻溫馴的。現在不怕了哦。咱們這蜂還真不會蜇人。

經過我們的記者跟馬蜂近距離接觸,還真應了吳師傅的那句話,雄蜂是不會蜇人的,因為雄蜂沒有蜇針。

現場聲:吳師傅那我們這裡面一共有多少隻虎頭蜂呢?虎頭蜂應該差不多有上千只這樣吧。哦,它餵養起來會不會很麻煩呢?麻煩是麻煩點,只不過我們是挺過來了。今年我們(是去雲南學習)拿20多隻(蜂王)回來,經驗不足,到現在只剩下一(只蜂王),發展成這窩了。

這個養蜂的職業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養的,要是沒有技術,沒有耐心,養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現場聲:那當初為什麼會想到要養這個呢,當時我出去打工的時候,覺得太辛苦了,自己想了一下,回來怎麼把這個馬蜂養起來,所以就把它養了。

據吳師傅瞭解,他說這個馬蜂在這個季節一定要留蜂王,待收集蜂王回來之後,挑選雄蜂和蜂王來進行交配,之後再給蜂王過冬,等來年開春天氣曖和了,再把蜂王逐一分開進行人工餵養並築巢。另外虎頭蜂是不產蜂蜜的,只有蜜蜂才會產蜂蜜和蜂王漿。虎頭蜂都是食肉動物,田間地頭的害蟲更是它的首選佳餚。

現場聲:那咱們養這個蜂那它的收益主要有哪些方面呢?如果我們把它交配好了(過冬出來)的時候,一隻王可以賣到200元。哦就一隻一隻的賣是吧。就一隻蜂王它可以把窩做到上百斤的。就是這種蜂王,(我們人工給它築巢)把它養好了,然後拿出去放在野外,像這窩今年我們養這麼大的窩。哦就是做一個蜂窩是吧,這個蜂蛹是可以拿到上百斤的。那目前咱們有多少隻蜂王呢?蜂王今年大概有500只。說明這個收益還是挺可觀的啊。

養蜂收益是可觀,蜂蛹蛋白質高、老蜂娘可以泡酒、蜂王又有價位、蜂毒一克500多元。

現場聲:吳師傅發現這個棚裡面是露雨呀還是什麼呀,一直好像有雨滴下來,沒有沒有這個是蜂毒,蜂毒也是一種收入,那蜂毒有怎麼樣的作用呢?拿去做藥嘛,一克是500多元,哦這也是挺可觀的一個收入的。

吳師傅還告訴記者,蜂群之所以對人攻擊是為了保護蜂巢和蜂王,人們要想繁殖好馬蜂必須把蜂王和蜂巢保護好,要是不去招惹它們,蜂群也會和人們友好相處,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下一步,他還想成立一個虎頭峰養殖合作社,帶動周邊的群眾一起增收致富。

後導: 俗話說:“靠山吃山,吃山養山”。而吳師傅是“靠蜂吃蜂、吃蜂養蜂”。把捅馬蜂變為養馬蜂,把單一的傷害變為“既取之,又予之”。如果說這是一種生活智慧,倒不如說這是一種“生態良性循環”養殖。既可以增加收入,還保護了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