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吸引世界的目光——2018首屆中國·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營側記

甘肅日報訊(記者 伏潤之)

民勤,吸引世界的目光——2018首屆中國·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開營側記

當千年前的古老故事成為文化旅遊的源頭汲取能量,當一種精神嬗變成新時代發展的力量,當騰格裡沙漠裡升起一個個雕塑的圖騰時,我們不由想起一個名字:民勤。

曾經,千千萬萬民勤人戰鬥在抗擊風沙的最前沿,用雙手築起一道綠色發展的長城,有效阻隔了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合攏,在祖國大西北譜寫了可歌可泣的防沙治沙故事。而今,來自11個國家的藝術家創作的沙雕精品在騰格裡沙漠巍然矗立,這一文化旅遊產業的創舉讓民勤再次被無數目光聚焦。

參與創作的國外藝術家傾聽了民勤的故事後這樣說——

這是在自然的荒漠中樹立起的一座精神豐碑。

大漠與雕塑的完美融合

8月22日,騰格裡沙漠烈日如火。

同炙熱的天氣一樣,2018首屆中國·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火熱開營。形象各異的沙漠雕塑在這一天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一批作品在沙漠中展示,與自然融為一體。

朋友圈、網絡上,不斷有網友發出沙漠雕塑的圖片引來陣陣讚歎。

對悠久文化歷史的武威而言,在大漠中豎起雕塑無疑是一個創舉。武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城”。進入新時代,武威市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生態大市、文化旅遊名市,全力打造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的和諧武威”,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崛起的新徵程。民勤縣是全國防沙治沙重點縣、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近年來,武威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持科學防沙治沙,並充分利用民勤渾然天成的塞北風光和獨具魅力的大漠風情,大力發展以沙漠生態旅遊為主的文化旅遊產業,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武威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中國·民勤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以全新的生態理念、文化符號和藝術風格,形象生動地傳播人沙和諧共生理念,展現了大漠與雕塑的完美融合、文化與生態的強大張力,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和深刻的思想啟迪,是寶貴的沙漠文化旅遊資源,對促進武威市生態與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打造沙漠旅遊品牌,建設武威文化旅遊名市,以及加強防沙治沙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據悉,在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的基礎上,民勤縣還將努力建成全國首家沙漠雕塑藝術主題公園,形成獨具特色的國際品牌,為展現沙漠雕塑藝術,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吸引社會公眾更廣泛地參與支持防沙治沙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沙漠引來國際範兒

浩瀚大漠,有太多我們未曾探知的密碼。

沙雕藝術,也許可以成為解開密碼的鑰匙。

理查德·布瑞克斯先生是瑞典著名的雕塑家。不遠萬里,他帶著自己的作品《飛翔的夢想》來到中國,來到民勤。

進入沙漠,一眼看到自己的作品矗立其中,理查德·布瑞克斯先生欣喜若狂。“我們的作品能夠被選中並且受邀前來,能夠參與促進沙漠文化發展、推動國際文化交流這樣有意義的活動,我想代表參加此次活動的所有藝術家們,表達我們內心的榮幸之感和喜悅之情。”在前往沙漠途中,來自韓國、新西蘭、俄羅斯、墨西哥等國的藝術家無不歡呼雀躍,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他們表示,能夠看到自己的雕塑作品矗立在民勤城外這塊魔幻的沙漠上,更加激發了表達內心深處最豐厚情感的創作慾望。

不曾想,靠近沙漠的民勤能夠吸引如此眾多國外的藝術家慕名前來參觀,可見沙漠雕塑創作營的無窮魅力。

面對沙漠,理查德·布瑞克斯先生說起了自己的故事。“我的母親曾經在撒哈拉沙漠居住了40年之久,我每年都會去看望她,同時也見證了沙漠是怎樣一步步吞噬綠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因此,他堅持認為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由衷地希望沙漠能夠成為所有人類、動物和植物和平共存的一塊樂土。”

“如果說我有什麼夢想的話,我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再次回到民勤,再次來到國際沙漠雕塑主題公園,在璀璨的星空和皎潔的月光下,和大家再一次相聚此地。”理查德·布瑞克斯先生說道。

對於在沙漠裡建立雕塑的創意,國外的藝術家紛紛豎起大拇指,他們表示,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沙漠中的雕塑創作營活動,他們堅信自然、創新、共享的理念必將走出民勤,走出甘肅,甚至走出中國。

一座充滿精神力量的藝術豐碑

民勤,因沙聞名。

曾經,生態惡化,沙進人退。半個多世紀以來,民勤人民一代接著一代幹,鍥而不捨創造出一片溼潤的綠洲,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因此,行走在民勤,你可以看到綠洲與沙漠並存的和諧生態。

沙漠,代表了廣袤、荒涼、寂靜和艱苦,但它也富有令人神往的詩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平沙莽莽黃入天”這樣浪漫瑰麗的意象讓無數邊塞詩人文思飛揚。

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馬佩看來,在沙漠中建立雕塑是一個創舉,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罕見的。

“在古涼州的土地上,從來都不缺乏詩意,不缺乏藝術創造的血液。我相信,今天的民勤人民,還能續寫這樣輝煌的文化傳奇。文化的復興,是中國當下的一個核心課題。文化的多樣化,是我們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需要堅守的原則。從歷史上看,武威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發展的典型;從今天看,民勤將在國際化的視野中,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特色,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民勤當代文化。”馬佩說道。

的確,國內外藝術家的智慧,使得這些雕塑藝術精品展現在我們面前;展現在廣袤的大漠之間;展現在民勤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勤勞、智慧的民勤人民之間。

當雕塑遇到大漠,也讓藝術家們從心底裡迸發出激情。

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會長、《雕塑》雜誌執行主編宋偉光用了三個關鍵詞來評價沙漠雕塑國際創作營的開營。第一個關鍵詞是:“自然”——這是一次以雕塑的方式對大自然的謳歌和頌揚;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具有創新性的文化盛舉;第三個關鍵詞是:“共享”——這是一次具有建設新型公共服務體系的重大舉措。

他表示,戶外雕塑作為一種公共藝術的形態由來已久。但將雕塑以一種公共藝術的方式介入到沙漠之中,這是前所未有。這些彙集了眾多國內外藝術家智慧和才能的雕塑藝術,形態各異,風格多樣,各領風騷。它們以當代的藝術視角,切中民勤的歷史文化、地域特性和當代風貌等多層面,深刻生動地闡發出了民勤特有文化魅力和源源不斷的勃勃生機。民勤沙漠雕塑前瞻性和開創性的文化行為,正是為了踐行當下所倡導的文化創新與文化建設理念,以生態元素和藝術品格助推甘肅省文化建設的有力行動。

現場藝術家表示,有理由相信,民勤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與文化的力量緊緊相連時,定會產生一種更加強大的創造力和文化自信。她連結著沙漠,連結著民勤久遠而深厚的人文情結,連結著智慧勤勞的民勤人民。她將會以生生不息的原動力,矗立起一座嶄新的藝術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