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作者 / 吴丽仟

李易峰纠结了很久。

他极少上固定综艺,但却真心喜爱篮球。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虽然从没见过郭艾伦,但郭在辽宁队夺冠时哭着说获胜感言的样子,李易峰记忆犹新,他甚至在易骅面前模仿了这段。

在李易峰力荐下,《这就是灌篮》制片人和总编剧第一次前往辽宁接触郭艾伦,“不敢说很好,也没说不好。”

为此,节目总策划易骅也去辽宁见了一次。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跟其他明星嘉宾不一样,易骅说:“他不在娱乐圈,很难定义。”

怕嘉宾身上没戏,怕他们进入不了状态,是所有节目共同的担心。但当《灌篮》敲定李易峰和郭艾伦,真正开始录制后,她发现两人一个憨直、一个不装,出乎意料好玩。

看到高大威猛型选手,郭艾伦会不自觉躲到了李易峰后边,李易峰则语出惊人:“我们战队需要这样一个给我安全感的人。”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据说《灌篮》越录到后边,压哨球越多,打出了很多神性时刻。

易骅笑着告诉网娱观察:“我有时也在想,我命怎么这么好呀?”

但是,《这就是灌篮》取得的成绩,绝非“命好”这么简单。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如何让嘉宾进入状态?

周杰伦录到三点不嫌累

艺人曾问过节目组,你们有想“人设”吗?

“人设是天生的。”易骅会告诉他们:“做自己就好了,把你对篮球的认识,对人对球的看法说出来,自由发挥就好。”

听到这话艺人反而松了口气,找到了比较舒服和松弛的状态。

其实,在邀请每位领队之前,人设这个事就已经想好了。

易骅会先给艺人打预防针:“我们一天可能要录12个小时,录到半夜。”但像周杰伦团队会表示完全不必担心:“这是他喜欢的事情,怎么会嫌晚呢?(笑)”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有次录到三点多,节目组已经打算收工第二天再继续,不想周杰伦突然喊了一句:“好,我们再看一组”,这令作息规律的两位运动员林书豪和郭艾伦一度崩溃。作为四个明星队长中的老大哥,周杰伦的全身心投入,对其他人也是一种鼓舞。

除了鼓励领队做自己,《这就是灌篮》的选手也很real。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举个例子,最初平常心就像一个反派角色,心态不是很好,但比赛输了之后,他也特老实地说自己后悔了,反而显得真诚可爱。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跟张宁沟通时,他四平八稳的语速和略显老气的外表,导演内心os一度是:怎么大三就有抬头纹啦?上了球场后,张宁自己觉得表现不佳,先是拒绝了:“我很想要这个球衣,但我要凭实力拿到,我要取之有道”。最后凭实力拿到最后一个晋级名额时,整个团队深受震撼;“一个人强大的时候,是可以变得光芒万丈的。”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原以为打球的人不善言辞,谁料一个个金句频出。易骅第一时间安利身边所有带娃的妈妈:“一定要让男孩子打篮球,球场上的输赢是最好的挫败教育。”《灌篮》也不是宣扬男人要强壮,而是要教人勇敢。“就像高佳铂一样,即使弱小也不惧怕挑战。”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筹备三年,

《这就是灌篮》都做了什么?

做《灌篮》并非顺风顺水,简直一波三折。

用易骅的话说,做节目一刻都不能疏忽。

以最新一期为例,因为时间紧张,预告片里没有剪赛事的内容,结果被直男吐槽了,“说第三期怎么变娱乐了?”易骅有点委屈。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为什么会被吐槽?易骅告诉网娱观察,《灌篮》一季度下来,分为选人、打球、当教练、调兵遣将对战等几个阶段。第三期明星选队长,想全面展示选手的个性。当时选手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被叫到“小黑屋”里,明星领队的提问也是开放式,有交流篮球方面的,也有跟篮球无关、天马行空的。易骅表示:“除开篮球场上的赛事,《灌篮》还包含有更多的球场内外的内容。”

毕竟做好体育综艺,平衡好赛事和综艺的关系,至关重要。

前两期节目中,节目因多次回放慢动作被吐槽过。易骅回应称,他们肯定会根据网友意见做出相应调整。

为什么?“我觉得所有的质疑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直正确。”用易骅的话说,创意这行没有谁是绝对权威。“内容创作是一个特别残酷的生态。不管一个团队曾经多成,那都只是过去,重新开始一切都是新的,观众只会看当下和未来。”

至于她为什么会做这档《灌篮》?

2016年初,科比刚退役,想在中国做一档篮球真人秀。

通过nba中国介绍,找到了做过《极速前进》、《非凡搭档》等体育竞技类真人秀的易骅团队。易骅在上海、深圳见了科比,也去了科比在洛杉矶的公司,“一切都谈成了”。节目上了2017年湖南卫视招商会,科比发了短片,节目取名为《灌篮之星》。

不过湖南台因为种种原因往后推了,也错过了科比的时间。

2018年初,易骅给优酷提案,新的提案把5v5换成了3v3。阿里文娱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总裁杨伟东很果断,迅速决定要做。

3月1号项目进入筹备期,4月改名《这就是灌篮》。

易骅曾经想的是,一定不要辜负科比的期待。“我们好困难啊。”她不禁感叹,一个之前从来不看篮球赛的女性制作团队,为此看完了所有篮球电影、纪录片、训练短片。从看不懂到看懂球赛。全靠团队超强的战斗力、协作力,硬撑了下来。

她也感谢天猫出品和优酷的果断,“如果不是大家的决断,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伟东说要all in ,我说那我也all in。”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创业三年,

如何站上垂类综艺的新风口?

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MAD工作室总经理宋秉华曾经说过,他们喜欢找既有成功又有失败经验的团队。

“他(宋秉华)总结得很好啊。”易骅大方表示:“我也失败过很多次,但失败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整理。”

他们在湖南卫视做过《快本》,后来做过超女。

2011年入职深圳卫视后做了《极速前进》,2015年初离职、创办了日月星光传媒。在户外竞技最火的时候做了《非凡搭档》,在直播综艺最火的时候与腾讯视频合作了《看你往哪儿跑》,2018年与爱奇艺“试水”脱口秀网综《男子甜点俱乐部》。

这次一定要把《灌篮》做成,是不想错过超级网综的风口吗?


独家专访|《这就是灌篮》“复活记”


易骅告诉网娱观察,她也无数次想过要松懈一下。但当你发现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往往最危险。至于是否害怕掉队?她直言自己好奇心很重,但没有那么强的好胜心。她想的是,下一个好玩的东西在哪,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

八年前,团队从长沙调入深圳卫视,五年后又一起离职创业。这些年,核心骨干包括制片人总导演都在,很多实习就在她的团队。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默契”易骅脱口而出。首先,价值观一致,做事的态度一致,审美一致。

她用“无知者无畏”形容自己。对于新的挑战,有时候并没有想这个事儿有多难。往往一头扎进去了。

她承认自己也犯过经验主义的错误。做创意只要想当然,往往效果不理想。为此,她强调要打破自己和团队的认知边界。

她能做的,就是“反套路化”。

2018年,这档反套路的《这就是灌篮》刚播了三期,但作为日月星光的CEO,她说2019年,他们又要重新开始。

时代在变化,没有人永远能站上时代的风口。

下一波的创新热点在哪里?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个浪潮的到来。“也许跟现有的所有内容形态都不一样。”易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