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生理特徵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結構的改善,人們逐漸被一些“富貴病”困擾,糖尿病首當其衝,在中國被糖尿病困擾的人數近億,發病率將近10%,而且這個趨勢還在增長。糖尿病主要分為1性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於遺傳導致的,約佔糖尿病總人數的5%;2型糖尿病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一般發病緩慢,難以估計時日。兩種糖尿病都有一些相同的臨床症狀。

糖尿病是一種體內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島素本身存在結構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一種慢性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高血糖、糖尿。臨床上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即“三多一少”),可使一些組織或器官發生形態結構改變和功能障礙,併發酮症酸中毒、肢體壞疽、多發性神經炎、失明和腎功能衰竭等。本病發病率日益增高,已成為世界性的常見病、多發病。

糖尿病的生理特徵:

(一)無症狀期

病者絕大多是中年以上Ⅱ型糖尿病者,食慾良好,體態肥胖,精神體力一如常人,往往因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或妊娠檢查時偶然發現食後有少量糖尿。當測定空腹尿糖時常陰性,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飯後兩小時血糖高峰超過正常,糖耐量試驗往往顯示糖尿病。不少病者可先發現常見的兼有病或併發症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肥胖症及心血管病、高血脂症或高脂蛋白血癥,或屢發化膿性皮膚感染及尿路感染等。Ⅰ型患者有時因生長遲緩、體力虛弱、消瘦或有酮症而被發現。在Ⅱ型糖尿病無狀期或僅處於IGT狀態時,患者常常已有高胰島素血癥,而在Ⅰ型糖尿病出現症狀前往往已有ICA和GAD的增高。

無症狀期之前實際上尚有一般試驗包括糖耐量試驗均陰性的階段,但這些對象可能有糖尿病家屬史,巨嬰史,或伴有代謝綜合徵,如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高血壓 ,高LDL血癥和肥胖等,因而是屬於糖尿病的高危對象,WHO現稱潛隱性糖耐量異常。

無症狀糖尿病經飲食或(和)運動等治療,可使病情較易得到控制,防止和減少慢性併發症。

(二)症狀期

此期患者常有輕重不等的症狀,且常伴有某些併發症或伴隨症狀或兼有病。有時本病症狀非常輕微,但兼有病或併發症症狀卻非常嚴重,且有時可先於糖尿病症狀出現,或以主要症狀出現而將糖尿病本身症狀掩蔽。如老年病者常先有冠心病症群(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不齊、心力衰竭等),或腦血管意外症群,但糖尿病症群非常輕微,故臨床上常被忽視或漏診。中年病者可先有尿路感染、肺結核、皮肢癤癰或某些外科情況如膽囊炎、胰腺炎等症狀出現。幼年病者有時可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如空腹及餐後血糖均明顯升高者,一般有下列典型症狀。

1、多尿、煩渴、多飲

由於糖尿,尿滲透壓升高而腎小管回吸收水減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頻頻多者一日夜可二十餘次,夜間多次起床,影響睡眠。不僅每次尿多與尿頻,一日尿總量常在2~3L以上,偶可達十餘升。由於多尿失水,病者苦煩渴,喝水量及次數乃增多,可與血糖濃度及尿量和失糖量成正比;當胰島素缺乏及酮症酸中毒時,鈉鉀離子回吸收更困難,多尿加重;常使血漿濃縮,影響滲透壓,可釀成高滲性昏迷等嚴重後果。

2、善飢多食

由於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分泌,食慾常亢進,易有飢餓感,主食有時達1 ~2斤,菜餚比正常人多1倍以上,尚不能滿足。但有時病者食慾忽然降低,則應注意有否感染、發熱、酸中毒、或已誘發酮症等併發症。多尿、多飲及多食臨床上常稱“三多症”。

3、疲勞、體重減輕、虛弱

由於代謝失常,能量利用減少,氮負平衡失水和電解質,酮症時更嚴重,患者感疲乏、虛弱無力。尤其是幼年(Ⅰ型)及重症(Ⅱ型)患者消瘦明顯,體重下降可達數十斤,勞動力常減弱。久病幼兒生長髮育受抑制,身材矮小,臉色萎黃,毛髮少光澤,體力多虛弱。但中年以上Ⅱ型輕症患者常因多食而肥胖。

4、皮膚瘙癢

多見於女陰部,由於尿糖刺激局部所致。有時併發白念珠菌等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更嚴重,常伴以白帶等分泌。失水後皮膚乾燥亦可發生全身瘙癢,但較少見。

5、其他症狀

有四肢痠痛、麻木、腰痛、性慾減退、陽萎不育、月經失調、便秘、視力障礙等。有時有頑固性腹瀉,每日大便2~3次至5~6次不等,呈稀糊狀,一般屬非炎症性而為功能性腹瀉,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有時有體位性低血壓、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等亦屬嚴重神經系表現,許多症狀由於併發症與兼有病所致。

6、體徵

早期輕症,大多無體徵。久病者常可發現因失水、營養障礙、繼發感染、心血管、神經、腎臟、眼部、肌肉、關節等併發症而出現各種體徵。肝臟可腫大,尤多見於Ⅰ型病者,適當治療後可恢。國內病例中呈皮膚黃色瘤及胡蘿蔔素血癥者罕見。

糖尿病人群可分為幾類:兒童糖尿病、女性糖尿病、男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老年糖尿病、一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

兒童糖尿病:

糖尿病是我國多發的代謝疾病,發病人群廣泛,其中兒童也是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中需要注意的一類人群。兒童糖尿病患者人數在不斷增加,要引起重視。兒童糖尿病往往有明顯的症狀,血糖與尿糖顯著增高,任意時間血糖>11.1mmol/L,並常有尿酮體陽性。大多數兒童糖尿病可以通過血糖測定及時診斷,並立即開始治療。此時不必要也不適宜做葡萄糖耐量試驗。

少數兒童糖尿病沒有明顯症狀,需作葡萄糖耐量試驗以明確診斷。口服葡萄糖耐量為1.75 g/kg,總量不超過75g。診斷標準與成人糖尿病略有不同。一般小兒起病較快,症狀常常突然出現。由於起病急,家長往往能回憶起症狀開始的具體時間。兒童糖尿病的症狀大多比較典型,一旦發病,幾乎100%的病

例都會出現多飲多尿,並會出現夜尿增多和夜間口渴愛飲水的現象。多食也是患兒較普遍的症狀,飯量增加的程度可以不等,有的較前稍有增加,有的孩子飯量甚至成倍增加。但也有的患兒可以缺乏多食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消瘦和乏力。

兒童須依賴胰島素治療因為成人糖尿病胰島β細胞還有一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它的治療更強調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的作用。這兩種方法無效時必須加上適當的口服降糖藥治療。當上述三種治療方法聯合治療仍不能達到糖尿病的控制標準時才考慮用胰島素治療。

兒童糖尿病多為Ⅰ型糖尿病,發病時胰島β細胞損傷已較嚴重,因此,確診以後必須馬上開始胰島素治療以維持生命。胰島素治療是兒童糖尿病治療的根本措施,而且要持續終生。同時須進行兒童糖尿病的輔助治療,包括飲食療法、運動療法和精神心理療法三個方面。值得強調的是,兒童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上述4種療法相輔相成,往往能收到較為理想的效果。

女性糖尿病:

1是陰部瘙癢: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血液中血糖升高,尿液中糖分隨之增多,陰道內糖分增多,易改變陰道的酸鹼平衡,使陰道酸性增加,黴菌易於繁殖,導致陰道感染,出現皮膚瘙癢。有些患者則由於血糖升高,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受到影響,易引起黴菌性陰道炎。但並不是所有女性糖尿病人都出現外陰瘙癢。臨床中較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早期易出現外陰瘙癢現象。

2陰道乾澀:陰道乾澀多是由於性激素水平低下而引起的,並由此而引起女性性交疼痛。

3尿路感染:其實糖尿病患者無論男女都易患尿路感染,這是因為坦白患者血糖高,隨之尿糖含量也高,尿呈酸性環境,細菌又極易在酸性環境下生長而引發感染,同時,糖尿病患者還存在著自主神經與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往往感覺遲鈍,即使存在尿路感染,小便頻、急、疼的症狀也不明顯,因此往往會被患者忽視。

男性糖尿病:

1:三多一少是糖尿病人基本的症狀之一,不管男女都會出現,多飲多食多尿,後期體重減輕。

2:排尿困難,男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難症狀。

3:性功能減退等,但由於個體差異,很多患者在早期往往沒有很明顯的症狀。

4:間歇性的陽痿,但不太會引起注意。

5:沿皮帶的一圈出現皮膚瘙癢,冬天多見,不引起注意。

6:陰囊部位潮溼,瘙癢,反覆發作,但不是全部。

7:疲勞感明顯:病人倦怠、乏力,即使處於休息狀態,身體也感到十分疲勞。妊娠糖尿病:

什麼是妊娠糖尿病?

原本並沒有糖尿病的婦女,於懷孕期間發生葡萄糖耐受性異常時,就稱為“妊娠糖尿病”,可能引起胎兒先天性畸形、新生兒血糖過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過多、早產、孕婦泌尿道感染、頭痛等,不但影響胎兒發育,也危害母親健康,因此懷孕期間檢查是否有糖尿病是很重要的。妊娠糖尿病的表現

1.可能出現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表現:多食、多飲、多尿,體重不增(或者與孕週期應該增加的體重嚴重不符)。

2.特別容易疲乏,總是感到勞累。

3.也有的以黴菌性陰道炎為先期症狀。

對於準媽媽來說:

1.由於糖尿病導致的羊水過多,容易出現胎膜早破、早產的情況。

2.同時合併妊娠高血壓的幾率是普通孕婦的4~8倍,比較容易發生妊娠子癇。

3.微細血管容易出現病變,會影響到眼睛、腎臟和心臟。

4.發生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黴菌的感染的機會也有所增加。

5.由於血糖高,通過胎盤供給胎兒的糖同時增加,胎兒需要用自己產生的胰島素把血糖降下來。胎兒分泌大量的胰島素把過盛的糖存儲起來,高血糖和高胰島素使得胎兒越長越大,長成8斤以上的巨大兒。胎兒太大,就會有難產的危險。由於難產使產程延長,容易出現產程停滯。因而,儘管患有糖尿病的準媽媽一般來說不一定非得選擇剖宮產,但是在分娩的時候如果遇到以上情況,必要的時候就必須實施剖工產了。

6.另外,由於糖尿病產婦胰島素水平低,還容易導致產後子宮收縮不良,造成產後大出血。

對於胎兒來說:

1.容易出現發育異常、宮內發育受限,出現先天性畸形的幾率比一般孕婦高2~3倍。多為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畸形。

2.有40%的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當自然分娩無法進行的時候,只能採取剖宮產。

3.由於母體血糖過高促使胎兒分泌大量胰島素,但分娩後,母體血糖不再影響嬰兒了,可新生兒仍然慣性地分泌大量胰島素,發生新生兒低血糖。

4.肺部發育受到影響,胎兒肺泡表面活性物質不足,易發生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老年人糖尿病: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老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

⑴患病率高。

⑵症狀不典型,容易漏診、誤診。

⑶併發症多且重,病殘率高,病死率高等。因此,應引起醫生和患者的高度重視。

老年糖尿病症狀不典型,大多數人外貌健壯、精神飽滿,容易被忽視而引起漏診、誤診。一般情況下,老年糖尿病往往無自覺症狀或症狀較輕,常無典型的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很多病人僅表現為各種慢性併發症或伴隨症狀的臨床表現,如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以及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腎臟病變。不少病人由於久病或腎小動脈硬化,腎糖閾值升高,尿糖可能陰性,僅查尿糖不可靠,必須檢查血糖才能確診。

總之,老年糖尿病常因病情隱匿,症狀不典型,平時不注意保健檢查等因素而不易被發現。待因其他疾病就診而發現時,常為晚期,則治療效果欠佳,預後不好。目前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老年糖尿病合併心、腦、血管病變,嚴重時併發心肌梗塞、心律紊亂、心力衰竭、腦梗塞、腦血栓形成、腦出血,死亡率極高。若糖尿病眼底病變以及糖尿病性白內障等常常造成老年人失明。老年糖尿病合併外周神經病變,常常引起足部潰瘍及壞疽,病情嚴重以致造成截肢,而成終身殘廢,故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型糖尿病:

其中I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因胰島素分泌缺乏,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以維持生命。兒童糖尿病也是I型糖尿病常見發病對象,兒童I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數較急驟,幾天內可突然表現明顯多飲、多尿、每天飲水量和尿可達幾升、胃納增加但體重下降。年幼者常見遺尿、消瘦引起家長注意。發病誘因常由於感染、飲食不當容易發病。嬰幼兒患病特點常以遺尿的症狀出現,多飲多尿容易被忽視,有的直到發生酮症酸中毒後才來就診。

二型糖尿病:

II型糖尿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不低,甚至還偏高,臨床表現為機體對胰島素不夠敏感,即胰島素抵為機體對胰島素不夠敏感,即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胰島素是

人體胰腺B細胞分泌的身體內唯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島素抵抗是指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的吸收、轉化、利用發生了抵抗。臨床觀察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於II型糖尿病中,高達90%左右。糖尿病可導致感染、心臟病變、腦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雙目失明、下肢壞疽等而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滲綜合症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併發症,初始階段可表現為多尿、多飲、倦怠乏力、反應遲鈍等,隨著機體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劇發展,出現嗜睡、定向障礙、癲癇樣抽搐,偏癱等類似腦卒中的症狀,甚至昏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