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新冠肺炎有“大流行病”特徵

世衛組織:新冠肺炎有“大流行病”特徵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1日表示,在未來的幾天和幾周內,新冠肺炎病例數、病亡人數和受災國家的數量可能進一步攀升。世衛組織一直以來對疫情持續評估,對病毒的擴散和令人震驚的不作為狀況深感關切。為此,世衛組織評估認為,新冠肺炎已具有“大流行病”(pandemic)特徵。

  在1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譚德塞表示,判斷新冠肺炎疫情為大流行病並不改變世衛組織當前對疫情威脅程度的評估,各國應繼續加強防控工作。他強調,已經有國家證明,這一病毒帶來的疫情是可以被阻遏和控制的。這是首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全球大流行病,同時也是首個可以被人類控制的大流行病。

  譚德塞說,在過去的兩週中,中國境外的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增加了13倍,受影響國家數量增加了兩倍。在114個國家和地區中有超過11.8萬病例,造成4291人喪生。但有超過90%的病例集中於4個國家,其中兩個國家(中國和韓國)的流行率顯著下降。如果各國發現、檢測、治療、隔離、追蹤並動員全民開展抗疫行動,那些只有少數病例的國家可以阻止個別案例轉為聚集傳染,從而阻斷社區傳播。即使是出現社區傳播或大型聚集感染的國家也可以扭轉病毒流行。有國家已經證明該病毒可以被抑制和控制。

  譚德塞強調,當前各國面臨的不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所有部門和所有人都必須投入到這場鬥爭。各國必須調動全政府、全社會,圍繞防止感染、挽救生命和將降低影響建立全面戰略。譚德塞呼籲所有國家激活並擴大應急機制,做好民眾風險和自我防護宣傳,篩查、隔離、檢測和處理每個病例並跟蹤所有密切接觸者,籌備醫院,保護和培訓醫護人員。

  世衛組織緊急事務技術主管科霍夫在會上呼籲各國重視檢測和追蹤密切接觸者,以增強政府對本國疫情的瞭解,通過掌握證據加深對病毒傳播的認識,以便採取針對性的預防和控制行動。

  目前,“大流行病”沒有一個明確的、科學上一致的定義,各國衛生機構對其理解也並不統一。“大流行病”通常指在全球範圍影響大量人口的流行疾病。世衛組織發言人賈薩里維奇曾於2月24日表示,“大流行病”已不作為世衛組織官方對流行病的分類級別,不再使用2009年曾將H1N1描述為“大流行病”的六階段分級體系。

  根據法國媒體報道,有國家將其應對計劃與世衛組織宣佈“大流行病”掛鉤。世衛組織此舉旨在促使所有國家立即行動,特別是那些尚未採取有效措施的國家。此前,世衛組織一直避免使用這一描述,以防止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多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