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第一到銷聲匿跡,窩窩團的沒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

對於團購網站來說,最大的悲哀就是用戶購買了你的產品,但是永遠記不住你的品牌。如果團購網站提供的產品沒有差異化,大家是不會記住你的。而低價是永遠不會帶來用戶黏性的,只有持續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才能夠使消費者認同你。

從行業第一到第四

2010年10月,徐茂棟全資收購窩窩團,並提出了“團購中的沃爾瑪模式”。在徐茂棟的構想中,團購網站必須要像大型商超沃爾瑪那樣來做服務,才能在品控、物流、客服等方面達到高水準。對於團購網站的消費者來說,他們直接面對的是團購網站,而不是商家。用戶在團購網站中購買了服務和產品,團購網站就應該去承擔一切。

這在當時看來是具有一定顛覆意義的,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信任對於初期團購市場中的重要問題。

2011年5月,窩窩團還僅以3126萬元收入排行團購市場第八,但時隔一個月,易觀國際就在《中國團購市場趨勢研究報道2011》表示,窩窩團在北上廣等城市品牌知名度遠超過競爭對手,從而成為國內實力第一的團購網站。

2011年8月份窩窩團以1.71億元的銷售額超過拉手網的1.61億元和美團網的1.33億元,排名第一,並在隨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領先。

但在團800發佈的2014年3月份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中,窩窩團以約4.17億元的成交額僅排名第四,遠遠落後曾經的競爭對手美團網。

急速擴張下所帶來的團隊凝聚力不足

2011年5月,拉手網華東大區200多名員工跳槽到窩窩團,不久又傳出美團網上海、合肥等地的100多名精英骨幹加入窩窩團。

2010年底,徐茂棟先後接觸了超過300家區域團購網站,併購了其中20多家。旋風式的併購、挖角,窩窩團從80人迅速膨脹到5500人,從數千家團購網站中脫穎而出。

徐茂棟的併購邏輯是:

先收下各個地方排名第二、第三的團隊,使窩窩團的整體實力擠進前三,進而再對拉手等大的團購網站展開包圍。

徐茂棟也顯得信心十足:

今天,團購還是戰國的前夜。到今年底,全國團購網站不會超過5家,也不會存在幾家地方性的網站,因為地方性的團購網站將被窩窩團一網打盡。

此後3個月更是一鼓作氣拿下了廈門閃團、廣西好樂團、吉林美美團、寧波湯糰、上海團蝦、濟南0531團等在內的20多個地方性團購網站。與其他團購網站的滾動式發展不同,窩窩團在短時間內通過“併購加直營”的方式迅速在全國150個城市全面鋪開。

但是在2011年8月左右,窩窩團開始以“優化”、“末位淘汰”的名義大規模裁員。

團購企業擁有大量的從業人員,面對上百家城市分站和數千乃至上萬名員工,這樣的企業必須有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才能凝聚起這麼多的年輕人。而通過急速併購式擴張,新加入的員工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團隊中,團隊凝聚力嚴重不足。

“三強爭霸”到轉型謀生

1三強爭霸

艾瑞諮詢的研究報告顯示:

自2011年3月以來,國內約八成的團購訪問都集中在前十大團購網站。而一線網站正繼續分化。團800的報告顯示,團寶網此前為全國12強的團購網站,但因業績下滑嚴重,去年年底,“團800”將其剔除在“一線團購網站”的統計範圍之內。而“黑馬”窩窩團則是從行業20名之外迅速飆到行業前三,在生活服務領域始終雄居第一。2011年11月,窩窩團、美團網、拉手網這三家團購網站的銷售額同時超過2億元,開始形成三強輪番坐莊的局面。

2012年,經過“千團大戰”的洗禮,窩窩團從團購的紅海中撤出,改名為窩窩商城,開始轉型做O2O“生活服務平臺”。

窩窩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茂棟稱:

原來說千團大戰,千到百,現在迅速到了寡頭競爭。這個歷程教育了生活服務商家利用互聯網進行促銷或分銷,也教育了網民在線購買生活服務,並且是先付費再消費。

面對全新的局勢,拉手網索性轉型去做商城,採用具有線下實體店的商家以繳納租金的方式入駐商城,向傳統電商領域切入。美團網則是“反其道而行”,強化團購的“輕公司模式”,很多城市站點並無地面人員跟進,僅靠“流量”來拓展。

在這個關鍵時刻,窩窩團也在進行著自己的團購“專賣店”嘗試,並全新改版。蘭會所、都王烤鴨、黃鱔世家等數千家美食餐廳,以及眾多婚紗攝影、旅遊酒店等生活服務類商家集體進駐。

窩窩團CEO徐茂棟說:

中國的團購偏分銷,具有電子商務屬性,而Groupon偏廣告,中國的生活服務商家大多為中小企業,他們對收入和利潤的需求遠遠大於廣告。因此,窩窩團新版是滿足用戶‘低價+多樣性’需求,幫助商家出售剩餘服務能力,引導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之間的匹配。

2團購三強差異化逐漸拉大

改名窩窩商城的窩窩團既然想做平臺給商戶引流。但是調查了一週流量情況後發現:

窩窩商城日均IP(UV)是16.5萬,相應的美團的數據是321萬,大眾點評的數據是462萬,百度糯米的數據是138萬。窩窩商城差不多是美團的1/20,大眾點評的1/30,百度糯米的1/8。這是窩窩團在PC端的表現。

日均16.5萬IP是個什麼級別?一家科技博客的流量而已。

在移動端的表現,徐茂棟表示:窩窩團移動端訂單佔比近70%,反推就是PC端佔比30%,移動端是PC端的約2.3倍。行業前兩強美團和大眾點評的移動端訂單佔比是90%和70%。

按這個比例換算,窩窩團與美團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但結論還是不變,窩窩團在移動端流量相對美團大眾點評還是太小。而團購數據監測機構團800最新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

在2014年11月,窩窩團成交額不足4億元,美團和大眾點評分別為43億元和20億元,窩窩團2014年1月11月複合增長率僅為1.01%,基本原地踏步,

而整個團購市場在2014年環比上一年增長至少100%,其中美團公開數據顯示該公司2014年交易額環比增長180%以上。

轉型後的窩窩商城實際上是類天貓的電商平臺模式。這樣的轉型在用戶端可能感覺並無多大差別,只是面對商家的模式完全改變。這樣的形式,實際上與大眾點評、美團現在所做的事相差無幾。

從市場份額來看,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分別以55%、22%、12%的市場份額穩居團購市場前三名,窩窩團則約為3%,遠遠被甩在身後。

即使有著一系列的改革、轉型,窩窩團在2012年後已經逐漸淡出大眾的視野,比起美團這樣媒體和資本的寵兒,窩窩團的身影顯得格外“被嫌棄”。從市場份額來看,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分別以55%、22%、12%的市場份額穩居團購市場前三名,窩窩團則約為3%,遠遠被甩在身後。

窩窩團的IPO夢想

2011年,成立不滿週年的窩窩團就開始“搶跑”,赴美IPO的消息炒得風生水起,不過後來招股書一出,便發現窩窩團誇大了當年的融資金額:2011年的A輪融資只拿到5500萬美元,而不是兩億美元,被誇大了近4倍,IPO也隨之成為泡影。

2011年4月,團購網站中的佼佼者大眾點評網和拉手網先後獲得1億和1.1億美元投資。窩窩團也不甘示弱,高調宣佈,獲得鼎暉、天佑、清科等多家機構“團購業內單筆最大融資額兩億美元”。

當時業內頗多質疑:

在這些投資機構中,唯有鼎暉投資和清科創投是比較有名的機構,而後者主要做投資諮詢業務,基金的數額很小,其他機構更是難以拿出1億美元投給窩窩團。

後來招股書一出,便發現窩窩團誇大了當年的融資金額:2011年的A輪融資只拿到5500萬美元,而不是兩億美元,被誇大了近4倍,IPO也隨之成為泡影。

15年1月10日,窩窩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書,IPO計劃融資4000萬美元。窩窩將先於美團、大眾點評登上資本市場。但上市當天僅募集4000萬美元。上市後不久,窩窩便發現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已成新美大、百度糯米、新口碑三大巨頭的天下。

融資有上限無下限,上市時老闆不套現反而投錢,而且投的錢很有可能比IPO募集的還多。為上市保駕護航做到極致,如此種種,即使窩窩團上市成功,也幾乎是“買了個IPO”。

今年6月,窩窩又宣佈在納斯達克全球市場的交易代碼更改為“JMU”,著力向餐飲酒店行業B2B電子商務平臺方向發展。隨後,小南國又發佈公告稱,將以3.68億港元(約3.11億元人民幣)收購窩窩9.82%的股份。以互聯網生活平臺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窩窩早已在生活服務領域銷聲匿跡。

回顧窩窩團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其一直熱衷於資本運作,每一次登上新聞幾乎都與資本運作有關。而這次窩窩團為了上市更是不惜“流血相搏”。

其實,在電商大戰浪潮中,有大量像窩窩一樣沒能在最初深耕的領域謀得一席之地,而更多的則是如過眼雲煙般快速消失,未留下一絲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