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岩,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四周翠綠,風景如畫

洞中奇石,擊之,聲如鼓響

南雄廟宇系列:

鐘鼓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原稱翠屏山,位於南雄城北25千米,323國道旁的翠屏山內,方圓2千米,巖高約65米,方圓1平方千米,由山麓二石灰石溶岩組成,與梅關遙望,梅嶺勝景之一,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唐開元改為洞真洞,有“是處佳山上畫屏,何如此地自成形。逶迤巖壁同環抱,掩映雲煙入渺冥”的讚譽,內存兩巖洞,一名為鍾巖,洞內懸吊如鍾巨石,擊之,聲如鐘鳴;一名為鼓巖,洞內一石如大鼓,擊之,聲如鼓響,兩巖合稱“空山石靜本無聲,天樂端由地籟成”的鐘鼓巖。有讚詞:“洞亦玲瓏,閣亦玲瓏,一聲鐘鼓應蒼穹。巖巔上,石磴通,拾級登臨眼界空。旋見白雲封洞府,一心唯與水相融,那管流西,那管流東”。洞內平坦,可容千人,鐘乳石筍奇形怪狀。四周一片翠綠,風景如畫。早在四世紀初東晉元帝年間,道人葛洪到南雄梅嶺嫦娥嶂、翠屏山一帶採藥煉丹,並宿於洞中,敲鐘誦經,著書立說,翠屏山成為粵北道教勝地,當地人稱之為道人巖。唐貞觀六年(632年)道人在此建洞真古觀,佔地達1千多畝,與羅浮山沖虛古觀、廣州三元宮互往,共習道家經典。葛往羅浮山後也有不少道人在此隱居。清同治三年(1864年),全真龍門宗龍門派第20代玄裔、廣府南山道人程明善來此住持。“他重興鐘鼓、梳妝二巖,倡建萬福靈洞,崆峒亭。”據贛南康蓉江人士邱竹巖光緒13年(1887年)繪翠屏山全圖,在拱形起伏的門樓閣,正殿上懸“嶺南勝境”橫匾,進門豎一塊正刻“萬里來朝”,後刻“了還心願”的石碑,因是梅嶺古道必經之地,開發歷史悠久,巖洞內外留下了許多名流的墨寶詩句。有23處摩崖石刻,較著名的有“諸仙岩”“萬福洞”“上清景”“八極殿”“龍王洞”“靈臺閣”“鍾巖詩”“鳳凰石詩”“玩月臺詩”等,據說石刻“萬福洞”落款為“大唐呂岩”,是呂洞賓所書。獲赦北歸的蘇軾路經此巖,贈詩:“鶴骨霜鬢心已灰,青朽合抱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晚宿鐘鼓巖,與洞真觀道人共遊,為八仙洞題“諸仙岩”三字,署名東坡,並題《過大庾嶺》詩十多首。洞外岩石奇形怪狀,巖上築補梅亭、倚翠亭、迎曦亭、拱北亭、崆峒亭和望梅亭六亭。巖巔有一石室,旁有玩月臺,傳為仙女們嬉戲處,如農曆八月遊此,能聞到玉桂樹散發出的陣陣花香。還有那惟妙惟肖天然的鳳凰石。巖下有“洞真古觀”,內設陳奇、鄭倫、老子像、玉帝殿、呂純陽殿、三清殿塑像等。在望梅亭處可遠眺梅嶺紅梅勝景。還有那惟妙惟肖的天然鳳凰石。1990年,龍門派第25代玄裔餘信昌道人主持觀務。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廟宇文化|敲鐘誦經觀奇巖,在美景中感受道教文化

韶關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黃玉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