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步向末日?

商業化種植近 20 年後,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首次出現了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它們未能兌現之前的承諾。這是否預示轉基因產品的時代即將結束?


2015, 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首次出現了下降——不到 1%。雖然只是小幅下降,卻代表著一個史無前例的拐點,似乎預示著農藝領域全新時代的到來。因為自 1996年開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其種植面積在近 20 年間一直有增無減。目前,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為 180 萬平方千米,佔耕地總面積的 13%。

轉基因:步向末日?

“在田間推廣方面,沒有一項農藝學技術的勢頭能比得上轉基因,短短 20年裡,種植轉基因作物的農戶已達百萬計。”戴爾芬娜·蓋(Delphine Guey)指出,她是法國國家育種與 種 植 相 關 行 業 聯 合 體(GNIS)生物技術專項的負責人,該組織是轉基因的堅決捍衛者。

但現在趨勢開始倒轉。“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曲線不會重新上揚了。”戴爾芬娜·蓋總結道。這是否意味著,聲名大噪的轉基因農作物,至少其目前的這種形式——通過一定載體獲得複雜外源基因序列,就此走向沒落?

在法國,轉基因產品種植面積遭遇史上首次下跌的消息並未成為媒體熱點。之所以會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變化對法國農民沒有直接影響。2009 年以來,除非出於科研目的,法國禁止了一切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但是,鑑於養殖業者大量進口轉基因大豆來餵養牲畜,所以法國對轉基因作物也有一定程度的依賴。

轉基因:步向末日?

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的縮減算不上什麼晴天霹靂,事實上,它反映了公眾對於轉基因技術未能兌現其承諾的失望。


沒有任何改善

在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的消息發佈數月後,一直堅定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發佈了一份總結報告。即使結論總體上相對樂觀,尤其是在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方面,但報告也揭示,在引進轉基因作物以後,產量沒有任何改善提高:轉基因與否,產量的增速是一樣的。

轉基因:步向末日?

一直以來,轉基因種業公司都宣稱,他們的轉基因作物是解決世界糧食短缺的唯一途徑;揚言,不使用轉基因技術,就不可能像聯合國糧農組織計劃的那樣在 2050 年實現全球糧食產量的翻番。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總結報告明確指出,以每公頃產量計,“美國玉米、棉花和大豆產量增速並未表現出得益於轉基因技術的明顯跡象”。話說白了就是,轉基因作物沒有如約地提高產量。

轉基因:步向末日?

得出這樣一份總結報告並非易事。因為與可以嚴格控制的工業操作相反,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生物技術的比較。“嚴謹的對照實驗應在轉基因作物品種和傳統作物品種之間進行,兩者的差異應僅限於轉入的那幾個基因,否則就會被批評說沒有可比性。”法國生物技術高級理事會成員、基因學家克勞德·巴尼(Claude Bagnis) 解 釋道,“但現實中這種對比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種業企業每年都會改進他們的品種,一直在‘演化’中,以至於我們對最後對比的品種毫無把握。”

此外,種子的實際生長環境遠比試驗田複雜多變。“某種轉基因作物可能在潮溼的田地裡比傳統作物長勢好,在其他環境中則不然;它可能不耐熱,或者對某些未必到處都有或年年出現的害蟲抵抗力特別弱。”法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農業科學副主任克里斯蒂昂·于格(Christian Huyghe) 解 釋 道。 因 此,理論上,年份或地塊差異都會造成對照試驗的結果不同。

轉基因:步向末日?

通過史無前例地查閱大量數據,美國國家科學院克服了這些困難,因此其結論也更顯有力,且印證了聯合國糧農組織關於1984 年至 2014 年時間段的原始數據。


沉重的環境代價

科學界現在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即轉基因這門生物技術並不能真正提高農作物產量。而這還不是轉基因技術遭遇的唯一麻煩,因為某些轉基因作物在抵禦雜草方面的優勢也正在漸漸消退。

轉基因:步向末日?

這些作物被導入外來基因,以對除草劑“農達”的有效成分草甘膦產生抗性;於是農民在噴灑“農達”殺死所有雜草的同時就不會對它們造成傷害。這樣便大大簡化了除草操作,可以節省大量時間。所以,儘管成本比傳統作物高出約 15%,它們還是征服了眾多農戶。

然而現在,它們的優勢不再顯著。文獻表明,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有數十種雜草對草甘膦產生了抗性,迫使農民增加“農達”的噴灑劑量與次數,甚至使用其他農藥。

與此同時,環境代價也 不 容 小 覷:從 1995 年到 2015 年,全世界草甘膦的 使 用 量 翻 了 12 倍, 達到 每 年 825000 噸。

轉基因:步向末日?

美 國農學家查爾斯·班布魯克(Charles Benbrook)的研究認為,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普及正是導致這一變化的最主要的原因。面臨爭議的還有另一類轉基因作物。它們攜帶蘇雲金芽孢桿菌基因,可以產生對部分害蟲致命卻對人類無影響的毒素。因此農民就能大幅減少殺蟲劑的使用量,實現時間和金錢的雙重節約。

轉基因:步向末日?

蘇雲金芽孢桿菌

然而,在種植了 20 多年此類轉基因作物後,農民們發現很難去評估節約的成本。因為根據田地裡主要害蟲的種類,節約的農藥量和時間量差別很大:

在蚜蟲和介殼蟲等靠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肆虐的田地裡,可實現的節約可忽略不計,因為蘇雲金芽孢桿菌對它們沒有殺傷力;而在螟蛾稱王的田地裡,節約可達 75%,因為螟蛾對蘇雲金芽孢桿菌的毒素特別敏感。

美國國家科學院援引的一份較新的研究顯示,中國在引進攜帶蘇雲金芽孢桿菌基因的轉基因棉花後,殺蟲劑的使用量減少了大約 15%。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但談不上有革命性。


一個時代的結束

令人失望的產量,逐漸對農藥產生抵抗力的雜草,不保證能節約時間和金錢……這一切足以解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為何下 降。 對 此, 克 裡 斯 蒂昂·于格並不意外,他指出,近年來轉基因技術停滯不前,鮮有突破,相關企業只滿足於通過各種方式改進併合並這兩種已應用於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這四種主要農作物的基因工具。

“市場已經飽和,沒有新的增長點,大部分可施用轉基因技術的作物也都有了轉基因版本。用經濟學術語來說,這已是一門成熟的技術。”克里斯蒂昂·于格解釋道,“在缺乏創新的條件下,可以想見,沒有預期的獲益——比如雜草或害蟲都適應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勢必會縮減。”

轉基因:步向末日?

雖然全球轉基因種業巨頭孟山都在法國的機構交易及財務主管雅恩·費謝(Yann Fichet)認為,轉基因作物仍會“長期存在,因為農民和相關行業已產生依賴,他們呼喚轉基因作物”,但有個信號不容忽視:該公司已表示不會再研發新的轉基因作物品種,也就是說,其未來的轉基因產品也就只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這四種了。

法國國家育種與種植相關行業聯合體則毫不避諱地坦言:轉基因技術有點過時了,相對來說也不夠精準。該機構轉基因領域的專家戴爾芬娜·蓋解釋說:“已經出現了許多更尖端的技術,尤其是

CRISPR-Cas9,它們會更成功。”

轉基因:步向末日?

這下清楚了,各大種業公司當然不會放棄生物技術的陣地!在老式轉基因技術沒落的背後,其實是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新手段的過渡。伴隨著這些新技術,勢必會出現新的誘人承諾和激烈爭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